四、季节性恐慌上涨概率增大 大豆价格除了遵循最基本的供求以外,还符合季节性周期。在北半球大豆每年10月份集中上市,此时大豆供应量最大,随着时间推进不断消耗,到了六七月份,陈豆供应量已经不多,产生青黄不接现象。因此这个时期开始一直到10月份美豆供应都处于偏紧状态,现货价格受到支撑。 然而除此之外,市场对于天气升水的炒作也会展开,此时大豆种植结束,已经出苗。对于优良率的炒作成为CBOT大豆持仓基金增减净多头寸的依据。从历史纪录来看,6月底到7月中旬的关于天气的风险升水炒作会达到最高,净多头持仓达到一个阶段性高点,大豆价格也会走出一波恐慌性上涨行情。 CBOT基金持仓从2007年以来就一直处于净多头寸持有状态中,除了08年底、09年初的那段时间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基金净多一度减少到5000手的水平外,净多头寸每次达到20000手水平时便会触底反弹,向上拉升。此前CBOT大豆基金净多持仓在5月份时一路下滑,到6月上旬曾经到达17000多手的年度最低水平,但到6月中旬,净多头寸开始反弹,回升到30000手以上。后期继续增加净多头寸的可能性极大。 从上面的分析中已经可以了解到,美国陈豆供应偏紧,后期存在灾害天气炒作,以及CBOT大豆基金持仓净多头寸的提高都增加了美豆历史重演,于6月底至7月中旬走出一波坚挺行情的可能性。 五、国内大豆供应压力将维持到7月 在09/10年度,我国大豆供应市场除了国产大豆占据25%左右的市场份额以外,进口大豆占据了大多数市场。而每年的4—7月份又是传统的进口大豆高峰期。今年从4月份以来,由于对阿根廷豆油进行限制,我国以进口更多的大豆来弥补直接进口豆油的减少量,致使我国进口大豆量不断走高,4月份进口量为420万吨左右,到5月份此前市场预期在480万吨左右,但由于港口大豆压力巨大,不少厂商选择洗船或者推迟到港期限来缓解压力,最终5月份到港数量减少至437万吨。即便如此,1—5月份的大豆到港量也比去年增加了12.8%。 在需求没有转好的情况下,现货商继续减少进口,6月份到港量也开始减少。4月末时市场曾经预计的有600万吨大豆到港,到6月初时预估值下降至510万吨。然而截止到6月29日,大豆实际到港量仅为340万吨左右,因此6月份的最终到港量较之前的预估值会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甚至低于5月份到港量。对于7月份,预报到港量在485万吨,但是存在较大变数,因为在6月份会有部分船期推迟到7月、8月。但总体而言,在这4—7月份的进口高峰期,实际的进口大豆到港量将比市场此前的预期要有所减少,预计总减少量在200万吨左右,减幅达25%。 但到港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大豆压力会明显降低,由港口库存以及日消耗量决定的大豆可供压榨天数才是代表大豆压力高低的标志。当可供压榨天数走高,表示大豆需求相对于供应量来说偏低,压力增大,则价格下跌,反之大豆压力减小,价格上涨。因此到7月份,大豆下游产品的低迷继续限制大豆需求,其可供应压榨天数维持在45天左右的高位区,对大豆价格施压。 六、现货市场依旧清淡 底部预期心理产生 在六月份,大豆现货市场并没有像期货盘面一样走出反弹行情。 国产大豆基本转作食用,而食用大豆处于消费淡季,需求的低迷导致现货商入货不积极,尤其悬在头顶上的国储大豆压力一日不能解除,贸易商就更加谨慎,销售迟缓。食用大豆产区均价从月初的3712元/吨跌至3605元/吨,销区均价也从4198元/吨下跌至4146元/吨。 进口大豆市场则维持着延续了将近三个月的弱势,港口油厂的豆油走货顺利与豆粕销售缓慢相背离,即使油厂维持挺油压粕策略,油厂也无法因为豆油而普遍开机,进口大豆消耗受到制约。6月港口大豆分销价格从3480元/下跌至3355元/吨。 对于更为实际的现货商来说,在端午节期间美盘的上涨以及人民币汇改带来的提振作用并不能被他们接受,现货市场的实际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到7月份,豆油消费即便表现不错但终端需求难以出现亮点,豆粕预计仍将维持弱势。因此从现货面来说,大豆在7月份的表现不会出现太好的转变。但现货商在经历了6月份的低点后,对于后期主动看跌的情绪有所缓和,港口进口量减少也维持了他们的微弱信心,6月低点成为其心理底部。 七、7月将再次消化压力确认底部 7月份,天气毋庸置疑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无论是远期合约所炒作的供应压力以及现货市场疲软的问题,一旦天气条件恶化不利于作用生长,供应将迅速转向利多,现货市场即便需求不振,也会受到预期价格上涨的影响而跟随走好。从往年情况来看,在7月底之前,对于天气升水的炒作会支撑起大豆价格,而今年陈豆供应偏紧、基金净多增加更增加了大豆价格走出一波上涨行情的概率。预计市场可能会以下行来消化需求疲软压力,并再次确认底部,最终展开上涨。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尽管港口压力的存在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拖累,但现货市场已经出现心理底部预期,下调空间有限,并且在国内通胀预期下,连豆也将会抬升底部价格,在美盘的配合下在7月份演绎出不错的行情。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