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集团公司3月9日发布公告称,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安排,公司于近日在黑龙江、内蒙古两个大豆主产区启动新增2022年产国产大豆收购计划。公告发布后,尼尔基、大杨树、呼伦贝尔、海伦、讷河、齐齐哈尔直属库以及其部分分库、分公司陆续启动新增收储,不区分大豆蛋白等级,统一收购价格2.775元/斤(5550元/吨),相较此前的收购价格提高约0.05-0.11元/斤。市场将此解读为政策实际利好落地,期价止跌反转,空头平仓离场,盘面重新回升至5600附近,周度内最高5600,最低5404,涨幅约0.41%,振幅3.53%。 1月以来,盘面事实上已经较为充分计价市场对“政策托市”的乐观预期,期价由5180回升至5540附近。进入2月,尽管政策信号释放频繁,但由于政策迟迟未落地,市场开始调整预期,叠加外资多头入场,盘面步入震荡。随后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再次提振盘面,05合约一度冲至5680的高位。但狂热的情绪终究离不开现实的支撑,大豆“供强需弱”的基本面随后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多头平仓离场,前期利多部分回吐,盘面再次回落到5400位置。 据调研了解,当前黑龙江农户售粮进度约5成左右,这意味着在今年9月份新季大豆上市之前,黑龙江约有500多万吨的大豆需要消耗,后市供给压力较大。此外,从贸易商以及部分压榨企业的态度来看,下游需求恢复偏缓,贸易商多是根据手中的订单随购随销,而非转大豆压榨企业在主动让渡部分压榨利润的情况下,下游提货速度依旧偏慢。国储5550元/吨且不区分蛋白等级的收购价格有利于缓解农户惜售情绪,在终端需求疲弱的背景下,令大豆供应压力提前释放,并且在国储高收购价的支撑下,现货市场也难以出现大幅下行的情况。因此本轮增储被市场视作是政策实际利好的体现,但利好从盘面传递到现货上需要一定时间,大豆现货价格近几日较为稳定,基层的净粮采购价在5340-5460元/吨,周度变化不大。多数大型贸易商选择观望态度,或等待现货价格稳定后再调整采购策略。 随着天气的变暖,农户售粮窗口期临近,后市仍然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关注。其一是此次增储的可持续性如何?具体包括收储的数量以及各个库点的仓容。当前黑龙江省储约已收储20万吨,同时我们根据此前各库点每日的卸车能力以及持续时间,粗略估算出国储约已收储50万吨。但正如前文所提到,当前黑龙江仍有大量余粮等待消耗,若本轮增储数量不够多,则对豆市不会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期价恐难以突破前高,甚至有回落的压力。黑龙江省储最近一次收购底价上调70至5450,采购4.22万吨,实际成交1.28吨,成交率30.4%,若后续省储能配合国储,继续上调竞价采购底价,“双管齐下”保证收储持续稳定地进行,则期现价格有进一步企稳回升的可能。 其二是如何实现2023年大豆扩种的目标?从调研的结果来看,现阶段处于新季作物种子购买期,从种植收益来看,农户更多选择购买玉米种子,大豆种子少有人问津。市场此前对此的共识是国家会通过提高大豆生产者种植补贴,扩大大豆-玉米补贴价差,以激发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我们此前预测今年黑龙江大豆生产者补贴可能会提高到258-268元/亩,同时玉米生产者补贴保持不变或略有下调。但目前仅有吉林省发布公告表示理论上保持大豆-玉米生产者补贴价差在220-320元/亩,黑龙江暂未有相关政策文件公布。中储粮增储仅能提高农户售粮积极性,但无法改变农户种植意愿,因此后续补贴等相关政策可能成为市场另一个主要的交易逻辑。另一个值得留意的点是本年度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相较去年的表述略微有所变化,由“攻坚克难扩种大豆和油料”变为“千方百计稳定大豆面积,力争有所增加”,因此我们猜测黑龙江省今年有可能不会重现去年1000万亩的扩种,如果这一猜测得到证实,将对市场普遍认为的2023年继续丰产的预期产生潜在的冲击。 其三是终端需求恢复情况。从近期产区贸易商和压榨企业的反馈来看,下游走货速度依旧偏慢,主要原因在于春节后居民对豆制品的需求本就一般,而随着天气转暖,市场上蔬菜、肉禽蛋奶供应充足,更是一定程度上挤占了豆制品的市场份额。此外,此前我们预期政府会通过给予非转压榨企业补贴实现豆源的消耗,但目前仍未有相关消息公布。总之,本轮增储只是短暂改变了供给压力的释放节奏,并没有消除这一利空因素,豆市后续仍然要回归需求端。 最后则是需要关注外资主体的动向。自2月中上旬起,大量外资进入豆一市场,在大豆基本面偏弱,无政策落地的背景下大幅增持多单,对冲1月底市场预期落空带来的不利影响,盘面呈震荡运行。随后同样在政策迟迟不兑现的情况下平仓离场。由于外资的体量,交易逻辑等对国内交易主体来说较为陌生,因此外资的动向可能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变量之一。 综合来看,豆一后续主要关注大豆生产者补贴、对加工企业的补贴等政策公布的时间、落地的节奏以及支撑的力度、外资主体的动向以及终端需求的恢复情况。短期内与政策对应的期价往往是政策顶而非政策底,需谨防利多出尽。但就中长期来看,国产大豆余粮充足,消耗仍需时间,叠加目前市场对今年增产仍然持有较强预期,2023年大豆或延续供大于求的格局,在政策的指引下,盘面预计处于震荡偏弱的状态。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