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说三个要点——契机、近忧、远虑。 先说契机。今天早上我从香港赶过来,从香港家里到这边花了3小时10分钟,一路上看到人潮涌动、卡车滚滚,可以明显看到中国经济重新活跃起来了,从香港到广州南的高铁上面,座无虚席,我确实看到了万物复苏的一面。 而就在几个月之前,这个里程有时需要两个星期,有的时候需要三个多星期,可以看到今年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讲,最大的利好就是疫情结束了,而且结束的速度非常快,今年年初就已经结束了,奠定了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基础,这是契机的第一面。 契机第二面就是刚开完的“两会”,看到领导层对整个情况的估计、把握,我认为是非常的清晰的,团队是非常的理性、谨慎、务实的,我们主要的领导人非常接地气,拥有非常丰富的基层经验和行政经验,同时又保留了绝大部分最优秀、最有经验的财经官员,从团队来讲,我认为也是中国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所拥有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契机第三个方面是我们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刻,客观的来看过去这几年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但在有些方面也有一些教训,用一些领导的话来讲,有些事情做的过于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而且不只一件事情、两件事情,但这一切都过去了,我们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发生的事情给了我们很多提醒,使我们能够在今天这样的时刻,保持清醒、避免过去踩过的坑。 接着说近忧,今年中国经济所面临三个需要担忧的地方,因此制定目标要足够谨慎,要客观,要实际,而且不仅在经济增长的量方面,在布局未来整个中国经济5年到10年发展也需要有所准备。 第一个要担忧的是,不要高估今年消费反弹力度,我刚刚看到一个统计,讲过去这几天妇女节前前后后消费品,口红、化妆品销售情况比去年差不少,也可以看到在有些领域,实际上消费的反弹并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包括在汽车、手机等耐用品方面,确实看到了很多方面的消费反弹,主要是过去这一年或者是过去这三年真正是被积压的一些需求,而这些报复性的需求虽然能在短时间之内能撑起总的需求,但有一些也许是不可持续的,为什么我们的消费需求有可能未必真的有那么大的反弹的力度呢?其实道理不是那么复杂,过去这一年到三年,大家可以问一问有多少人他的工资收入是下降的,而且今年未必一定能够上来,有多少人实际上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的状态,而且现在也未必很快能找到工作,有多少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是受到影响,而且在今年和未来几年会有反弹,有多少人对于未来几年收入增长的信心是像疫情之前那样信心满满的呢,也许这个比例未必特别高,因为我们确实处于一个很复杂的年代,在这个方面我们认为对消费的复苏、反弹,要看到乐观的一面,另一方面不能过于盲目乐观,过去这几个月我亲身体会到无论是金融市场的买方、卖方,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领域,有一些过于乐观、盲目的预测,包括对居民存款过度的解读,有很多是不符合中国的客观事实和逻辑的,这是在消费方面。 第二个要担忧的是中国的房地产,现在有所复苏,有所回暖,尤其是在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和某些优秀人口流入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三线城市,如果走入中国更多,经济相对没有那么发达地区,走入四线、五线,民营房企根源的地方,房地产市场复苏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设想的目标,它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在今年和未来几年可能远远低于2021年和疫情前的水平。房地产一方面有些趋势性的因素在里面,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老化,人口的总量已经在下降,结婚人数每年下降,年轻人群在下降。另一方面有2015—2018年那一轮货币棚改,这样的过程透支了大量三四五线城市的需求,即使没有过去这几年的调控,实际上这一轮房地产下行,尤其在三四五线城市也是不可避免。此外,市场结构和市场信心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很多民营房企经历了非常大的挫折,他们的市场的信誉,很多企业受到了很多的影响,很多地方的房价是持续下跌几年,尤其在过去2年,居民对房价的信心,尤其在第一线市场已经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在今年和未来几年也不可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看到整个中国房地产危险的反弹难度是非常大的。在今年,要看到虽然房地产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去年肯定会高一些,我们会看到一些复苏,但不大可能出现类似2009年的、2016年的情况。 第三个要担忧的是出口,全球经济今年面临下行的风险是非常大,面临衰退的风险是不可低估的,在年初虽然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家对全球经济又乐观起来,但一定要看到在历史上通胀这么高之后,加息这么猛之后,希望要达到软着陆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历史上、几乎没怎么发生过,该来的还会来,类似于去年英国的养老金危机,还是瑞信,它可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而也许过去这几天经历的只是刚刚开始。 从出口角度来讲还要看到一点,疫情之后,全球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之前疫情中间的耐用品,到现在服务业的消费,从疫情中间大量的消耗各种和防疫有关的商品,到疫情之后这方面需求的暴跌,一方面告诉我们为什么中国的出口在2020年到2022年大部分时间突飞猛进,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高点之后,必须以敬畏的心态来看待今年,甚至未来两三年整个中国出口的形式,可以说今年出口大概率是负增长,而出口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绝对是不能低估的。我经常看到一些经济学家和一些研究员说我们看出口,甚至有一些著名的大学教授说看出口不用担心,我们的贸易盈余占中国比例非常低,对经济的贡献还是上升的,这些是犯了最基本的逻辑的错误。即使贸易上升,如果因为一些巧合,全球油价、铁矿石的下降,不代表它对整个中国的冲击会下降。 最后说远虑,未来几年需要足够谨慎的地方就是远虑,第一个是房地产对整个中国经济的重构,2021年全中国的卖地收入是8.7万亿元,住宅销售总量16万亿,过去1年多,大家都亲身经历过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的变化,这样一个巨大变化也许放在以前,我们又一次的反弹回到原点,甚至直到几个月前,还有很多朋友是这么来预测的。但我可以说,即使个别月份能达到以前某些年度相同月度的水平,从季度、年度的水平来讲,过去的辉煌也许是一去不复返了,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变化,乃至腰斩,有可能会是一个新的常态,对中国经济来讲面临的挑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总需求的变化,从原来十几万亿的市场,变成了可能只有十万亿的市场,原来卖地收入从8点多万亿可能只有4-5万亿,对中国的总需求影响非常大,不仅仅是房地产本身的需求和上下游的需求,它也对整个中国地方财政产生巨大影响。另外它对居民收入,无论是因为在房地产行业和上下游行业本身中间的员工,还是各个地方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实际上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如果我们注意不够的话,就会导致螺旋式的下行。 二是对效率的影响,很多朋友说,如果这方面总需求不足,可以通过印钞,包括PSL货币化棚改,可以通过增加赤字,有些朋友在网上公开辩论,是不是可以通过大量的财政赤字和举债来弥补这样一个空缺?没错,有些时候也许是需要,但中间也一定要看到原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扮演了极为重要的,在中国各个城市之间配置信贷资源的作用,这个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通过中央财政来取代的,中央财政通过中央计划经济式的配置资金,上次的货币化棚改就是这样的方式,它确实能拉动总需求,但非常容易导致资源的错配,非常容易将资金下拨到本来不需要那么多资金的地方,也非常容易在有些地方建了过多的房子,从而导致整个中国效率下降,投资回报的下降,而这个背后就会导致中国未来的金融方面的问题,现在靠着国外加息出现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中国现在非常稳定,但也不可以掉以轻心,随着总需求的走弱,随着效率的下行,随着投资回报的下行,必然会在很多领域,尤其在金融方面体现出来,这是我们需要担心的另一方面。 第二个远虑,整个中国南北差距,东西差距,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的被拉开,这些方面我认为都需要有足够的敬畏的心态看待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为过去的多年的高点之后,进入低点运行,未来可能会恢复12%-13%时,可能无法回到原来所习以为常的常态的时候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个远虑是在地缘政治方面,从经济分析角度来讲足够重视,它影响不仅仅是整个中国引进的设备、技术、人才,也涉及到整个中国科研、研发水平的上升,也涉及到整个中国居民的投资和消费的信心,尤其是高净值人群企业家投资信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确实需要足够重视,期望政府在关键的地缘政治领域方面,稳扎稳打,为中国未来的发展争取最好的空间。 最后一个需要远虑的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如何避免掉队。过去几十年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恰好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整个科技革命的引领,可以说中国完美的跟上了世界的步伐,也通过这样的技术引进彻底改造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和商业运行的形态,接下来的一个科技革命毫无疑问重点之一就是人工智能,而不是所谓的加密货币或元宇宙这些东西,这方面由于算力的影响,由于在科技上面被围追堵截,因为在有些方面被屏蔽,对我们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这些方面也应该引起对未来如何发展,如何进步的足够的重视。 虽然有近忧,有远虑,但我们目前的契机是非常好的,也正因为我们能够看到这些未来的忧和虑,我相信领导人和中国人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对未来的期待还是信心满满的。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