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金融期货金融期权 >> 金融期货快报

中国股市7月或见底 股指期货做多机会来临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7-09 15:09:42 来源:金融界网站

中国股市2010年上半年出现了较深幅度的调整,上证指数从年初的第一个交易日的3289.75点一直跌到6月30日的2398.37点。股指期货4大合约也全线下跌,截止7月5日,IF1007合约报收2479.6,创下入市以来的新低。回顾上半年股市,主要是有两个引领市场下跌的因素,一个是政府紧缩房地产调控引发的资金谨慎,一个是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起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股市至今,行业的估值严重偏低,西部大开发和内蒙古区域振兴规划等一系列的经济新增长点被忽视,市场中股民哀鸿遍野,病态恹恹的股市已经与中国健康的实体经济走向相去甚远。但是,逆向思考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否极泰来的市场转折点已经显现,影响行情发展的驱动因素也将促使市场底部的及早到来,股指做多的机会已经来临。

一、推动股市见底反弹的第一个驱动因素是权重股估值已经过低,股市早已进入价值投资阶段。

在市场非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下,上周A股大幅下跌,并创出了14个月的新低点2319.7,股市悲观预期过头已经造成三个最权重的版块估值严重偏低。A股市场中,权重最大的三个版块是房地产、金融服务业和石化。当前这三个行业的估值非常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创下的历史低点,也就是说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已经跌到一个接近经济二次探底的水平。但是根据这些上市公司的半年报预报,目前大多数公司的业绩都在稳定增长。

根据Wind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6日收盘,石油化工行业的市盈率只有10.95倍,在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跌到1664点时,中国石油收盘价为9.74元,而2010年7月1日,中国石油的收盘价为10.19元,只比历史高了0.45元或4.6%。根据中石油2008年年报,中国石油的每股收益为0.62元,而机构保守预测中国石油的每股收益为0.78元,比08年高出了30%。根据各大机构预测,中国石化的市盈率也只有10倍,与它合理的市盈率在20倍相比,已经被低估了一半。

同样的价值低估状况还出现在银行和房地产板块,据Wind统计显示,目前14家银行加权PE(市盈率)值仅为9.18,PB(市净率)值为2.08,其中交通银行以7.51倍成为市盈率最低银行。而在2008年市场预期最糟糕之时,银行股PE、PB也仅跌至13.4倍和2倍。另外,从绝对估值的角度来说,股改以来房地产板块的平均市盈率在37 倍左右,这与2006 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金额的平均增长率36%基本相一致,体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估值水平。但是现在房地产板块的整体市盈率仅有14.02倍。不难看出,资本市场与实体市场的价格已经发生背离,目前许多基本板块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的底部。

二、推动股市见底反弹的第二个驱动因素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实现,后续政府出台政策料将利于股市。

今年以来,中央高层密集到国内省区市考察调研,根据历史经验,这可能是政府出台经济调整政策的前期征兆。近期,央视、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集体发文维稳,我们相信从08年底出台的4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到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政府的本意都是保障经济的健康、平稳、较快发展,也是推动作为实体经济“晴雨表”股市的健康、理性回升。

但是,市场却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宏观经济政策出现风吹草动的时候,大部分投资者不看上市公司的真实质量,不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长远苦心,而是追随市场的短线投机者的鼓噪,造成了此次股市的超跌。

4月中旬,国家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目的非常明显是为了抑制房地产的投机行为,抑制高房价,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但是却引发了股市的暴跌,随后,政府相关部门领导表示政策并不是打压房地产行业,只是市场的心早已远去,跌幅继续扩大。可以看出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短浅投资眼光,也必须反思政策出台的时机和考虑面是否周全。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无论是投资、进出口,表现均不错。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月增长25.9%,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放缓,但这是宏观调控经济过热的一个目标;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8.7%,基本上去年同期持平;进出口增长了33.2%,非常强劲。一季度GDP增长达到了11.9%,二季度估计仍然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说中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我认为根本不存在。

在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的上升阶段,,国外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下半年的中央的经济政策方向应该是就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同时对影响中国股市的一些政策做出调整,料将有利于股市的触底回升,因为股市的深跌已经严重影响到市场信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我们注意到,近期,国家领导人强调了对西部地区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举全国之力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7月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0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新增投资总额为6822亿元,这一数字已接近2000年至2009年十年总投资2.2万亿的三分之一。中国西部正在迎来其自身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的过程将带来的产业转移、城镇化进程及内蒙古区域振兴规划的带动下将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必然会带给很多上市公司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我们市场带来价值投资的机会。

三、推动股市见底反弹的第三个驱动因素是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已经到了濒临绝望的程度。

我们分析了中国三个经济周期中每一轮熊市末期的投资者心理,发现大众会觉得这次的不确定性很大,面临很多新问题,不可能很快解决。但每一次的结果其实都一样,熊市在人们的绝望中结束,而只有哪些摆脱从众心理,做到“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理性的投资者才能笑着收获。

我们判断中国股市7月或将见底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从过去市场在熊市末期的表现中找到的线索:如果市场信心出现以下三方面的表现,那么可以肯定股市已经见底。首先是大盘蓝筹股大幅下跌,机构投资者纷纷清仓,从绝望中退出市场。本次股市深调已经使股指成分股大幅超跌,而且上市的新股普遍出现“破发”的现象。1月28日,中国西电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成为三年多首只上市首日破发股;2月3日,高乐股份成为了中小板第一个首日破发股;5月20日,创业板奥克股份成为创业板首只上市首日破发股。统计显示,177只次新股中,共有94只破发,占比超过一半。同样吓坏的还有机构投资者,他们先是为避险买入蓝筹股,但当蓝筹股也因价格低于公司净资产价格而挺不住的时候,机构投资者纷纷清仓,等待形势更加明朗。

其次,市场的专业人士对投资价值失去信心。在股指与股价一跌再跌的情况后,市场的专业人士认为股票的价值已经无法衡量,传统的价值投资方法已经失去意义。从近期集中发布的各机构下半年策略报告来看,与年初相比,市场预期要更为悲观一些。经济增速将放缓,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步伐也将放慢,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观点,连专业人士都对价值投资失去信心,那么真正的价值何在呢?这个才是我们真正的投资机会来临。

最后,股市的散户投资已经亏得只剩抱怨,市场大众心理认为“股市已经死亡”。在股市极度低迷的时候,大家会认为股票投资从一开始就不是投资之道,不可能通过股市投资获利。根据统计,截至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流通市值蒸发近2.5万亿元,以此计算,上半年沪深股市的投资者人均损失在3.5万元左右。2010年上半年有超过八成的投资者账户亏损,约11.3%的投资者盈亏基本平衡,仅有4.78%的投资者账户盈利。如此的悲观氛围令市场只剩下抱怨,觉得“股市已经死去”。

回顾历史,很多事情显得简单、可笑,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却往往难以发现这些可笑之处。要摆脱从众心理,做到“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其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巴菲特说,“将来永远是看不清晰的。在股市上,人们为令人愉快的共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对于坚持长期价值的投资者来说,不确定性实际上是一位朋友。”如今,中国市场上的机构、股评家和散户已经达成了愉快的共识,但现实却与他们的预测背道而驰。

四、推动股市见底反弹的第四个驱动因素是技术底部的迹象明显

上证指数在7月2日、3日试图突破3478点~1664点61.8%的回撤点位均告失败,目前技术上形成双针见底形态,同时,在底部位置,市场交易量出现萎缩,足见空头力道不足。从IF1107合约的持仓结构来看,以国泰君安为首的大空头开始选择减持空单,增持多单,截止7月7日,排名前十的中金所结算会员多单增持达1037手至10069手,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国泰君安多单持仓量继续增加788手至2581手。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本轮调整只是对沪指1664点~3478点以来的一次技术性修正,随着股指主力合约减空增多现象的出现,股市出现见底反弹的信号已经来临。政府的政策转向和市场的过度反应造成的实体经济处于零上20度,虚拟经济被人为调低到零下20度的荒唐举措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做多股指,做多财富的机会已经来临!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