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证券要闻

年内A股再融资规模超2400亿元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3-03-28 08:52:34 来源:证券日报网 作者:吴晓璐

2023年以来,A股定增活跃,带动再融资市场回暖。记者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27日,今年以来A股再融资规模达2412.36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定增(含配套融资)募资1977.53亿元,同比增长74.5%。可转债、配股分别募资412.51亿元、22.32亿元。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再融资发行条件和审核流程,预计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需求将大幅增长,定增仍是主流选择。从行业来看,新能源、高科技等赛道再融资规模较高。


定增市场回暖


从定增来看,截至3月27日,今年以来91家公司完成定增,募资1977.53亿元,同比增长74.5%。其中,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和基础化工行业募资规模较高,分别为334.71亿元、306.50亿元和261.42亿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政策端持续发力,再融资规则不断完善,定增市场保持活跃;另一方面,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整体实现良好复苏,金融市场保持稳定,实体经济预期好转,各行各业景气度回升,企业扩大规模与整合资源意愿上升,带动上市公司融资需求提升。同时市场流动性保持充裕,经济上行预期下,投资者投资意愿上升,均促使今年A股定增市场整体回暖。


另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上述91单定增中,有35单为上市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或公司高管参与。其中,19单为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包销,占比20.88%,较去年(12.64%)进一步提升。


“大股东参与定增能够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起到一定提振作用;此外,经济回暖,股东通过定增向企业注资,为后续实行企业扩张计划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陈雳表示。


“多家公司定增出现大股东包销,说明大股东对于企业发展前景和股票定增价格较为看好,定增获益的概率较大,风险较低。”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可转债发行规模下降


截至3月27日,年内29家公司发行可转债募资412.51亿元,同比下降47.43%。其中,电力设备、基础化工等业绩较好板块募资规模较高。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发行可转债对公司的盈利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等均有一定要求,今年以来可转债发行规模下降是因为符合发行可转债要求的公司数量减少,更多公司转而实施定增。相对而言,可转债发行集中在新能源、高科技等盈利较高的赛道。


陈雳表示,一方面,部分企业难以通过可转债募资,加上定增市场保持活跃,企业更多通过定增完成募资计划,部分可转债募资被分流;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债市波动较大,市场认购、投资意愿下滑,也对可转债的发行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可转债新规于去年8月份实施,包括设置涨跌幅限制,增设投资者准入要求等,对可转债市场也产生一定影响。田利辉表示,可转债新规发布后,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炒作行为减少。同时,上市公司积极披露条款执行情况,信息更加透明化,可转债市场走势受到以往高估值的压制。而且,与定增的主体条件相比,可转债的发行条件需满足盈利、资产负债率等多项条件,相对较高。


再融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


今年2月份,全面注册制改革中,再融资规则得到进一步完善。发行条件进一步简化,设置了各板块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的通用条件,并结合各板块定位差异有针对性地作出差异化安排。审核方面,此前仅在主板适用的分类审核机制,以及科创板和创业板适用的简易程序扩展到三个板块。


展望未来,陈雳认为,随着再融资审核模式优化,再融资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全面注册制下主板再融资发行条件与流程均得到进一步简化,小额快速定增模式扩大至主板上市公司,预计新规落地将释放大量再融资需求。


从行业来看,陈雳预计,今年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热点创新领域再融资规模将保持高增。“这些领域是政策支持重点领域,行业前景良好,企业科研创新、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意愿强烈,融资需求保持旺盛,同时也是投资者重点关注领域,预计在全面注册制下相关行业上市公司规模不断扩充,融资需求旺盛,相关领域的再融资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定向增发简易程序推广至主板市场,以及再融资条件进一步优化,再融资的规模将会继续增大。同时,科技和周期性行业定增案例有望维持高位。”田利辉表示。

责任编辑:李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