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2年年报披露结束,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情况引发监管部门重点关注。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A股5040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计约7.5万亿元。其中108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超100亿元,7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超千亿元。此外,从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286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80%,其中167家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100%。 中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周浪波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低与行业高度关联,由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公司本身的竞争地位所决定。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越低越好,即产品出售之后企业马上收到回款。 周浪波提醒,企业的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较高,经营性现金流就会承压。此外,企业应收账款过高、周期较长还会产生回款难,增加产生坏账等风险。 7家公司应收账款超千亿元 同花顺数据显示,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上述108家应收账款超100亿元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建筑装饰、电力设备和公用事业三大行业,其中建筑装饰行业企业数量最多,共20家。此外,从应收账款排行榜来看,7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超千亿元,其中6家来自建筑装饰行业,1家来自房地产行业。 周浪波向记者介绍:“建筑行业竞争壁垒不高、企业数量较多,甲方的支配地位较为明显,所以这个行业的应收账款占营收比就较高。另外,工程机械、电子政务、新能源正负极材料等领域也存在企业应收账款较高的情况。同时,企业自身有不同的信用政策,在某个发展阶段,企业为了跑马圈地、提高市场份额,也会给客户提供比较宽松的信用政策。”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管理也十分关注。比如,中国铁建在今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对应收账款问题作出回应。中国铁建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下一步会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管理。一是加强源头管理,进一步提升承揽项目的质量;二是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应收账款管理;三是加强应收账款相关考核;四是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比如货币和税收政策,以期全年保持应收账款周转率稳中有进。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客观看待应收账款这一指标,但仍需警惕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过高的情形,这意味着,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货款尚未收回,营收只是“纸面财富”,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过高,将会对企业正常经营,尤其是经营性现金流产生影响。 同花顺数据显示,在上述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重超80%的286家上市公司中,206家上市公司截至去年底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低于10%,其中151家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负值。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没有一个固定标准,不同行业、企业规模和经营策略都会影响这个比重的大小。但应收账款比重过高确实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隐患。比如,会造成资金占用过多,从而导致企业的流动性降低,影响企业的发展和运营。同时,也会导致坏账风险增加,应收账款越多,坏账的风险就越高,一旦出现坏账,就会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造成影响。此外,应收账款长时间未收回,也会影响企业的信用状况,降低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声誉。 监管部门紧盯应收账款 随着年报披露的结束,上市公司的问询函也接踵而至,其中应收账款成为交易所关注的重点。 比如,去年恒华科技按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5亿元,计提坏账准备3.32亿元,应收账款期初坏账准备占账面余额的比例为14.11%,期末坏账准备占账面余额的比例为22.11%。2022年年末,恒华科技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达192.46%。4月24日,深交所下发了对恒华科技2022年年报的问询函,要求公司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情况,说明公司对应收账款按账龄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是否合理、恰当,是否存在通过不合理地延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时点而调节利润的情形。 还有,某上市公司2022年报告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5599.32万元,其中,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为46.91%。对此,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说明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较高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合同约定,与同行业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差异,相关应收账款主要欠款方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是否发生重大变化;结合前述情况说明相关应收账款是否存在较大的不可回收风险,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是否充分、谨慎,公司拟采取的催收回款措施。 “应收账款是财务造假的重要方式。大部分公司财务造假涉及虚增营收,公司没有收到真金白银,而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时,要高度关注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异动的情形。”周浪波向记者表示。 “应收账款如果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投资者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安光勇表示,一是应收账款比重大幅上升或下降,与企业经营情况不符;二是应收账款占比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且持续上升;三是应收账款账龄过长,坏账准备不足或坏账率上升;此外,应收账款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匹配也需高度关注。 对此,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投资者需要练出‘火眼金睛’,透过应收账款,识别公司背后潜藏的风险。有一些突破口值得关注,比如与同行业对比,查看公司的应收账款占营收比和账期是否正常。再比如,是否公司近年来净利润增长都是靠应收账款来推动,却没有产生与净利润相符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