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3年4月,工业硅期、现货市场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弱势探底行情。虽然市场跌幅较3月显著收窄,但是随着上游供给侧的停产规模扩大和下游需求端迟迟不见起色,工业硅市场依然处于相对悲观的弱势格局;多数业者和市场人士表示目前供需端过剩压力较大,行情短期难言企稳。 鉴于工业硅期货上市时间较短,现货端上下游企业参与期现结合的程度不高。为了更好了解工业硅市场供需现状,把握未来趋势,2023年4月16日-21日,由多位期、现货专业人士组成的”锦泰期货工业硅调研团“深入国内工业硅的西南主产地——四川、云南两地,对工业硅上下游多家代表性企业开展了实地调研、走访。 调研背景 作为世界最大的工业硅生产及出口国,广期所工业硅期货上市后,使得市场价格更加透明,但同时市场具体影响的不确定性增加,外加有机硅DMC作为最主要的下游产品,市场的供需局面对工业硅期货、现货价格波动存在强相关性影响。2023年3月以来,伴随海外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叠加国内硅产业链供需格局宽松等利空影响,工业硅期、现货价格持续共振下行,行情波动大市场关注度日渐提升。我国工业硅产地主要在西南、西北地区,主产地为新疆、四川和云南,分别占比44%、17%和18%。上周对在产硅厂及下游多晶硅企业,开展的为期一周的调研走访就在四川、云南地区。此次调研共走访九家相关企业,其中工业硅生产企业占五家,工业硅交割库一家,工业硅主力下游两家,工业硅终端产品一家。 调研情况总结 枯水期结束电价下行,西南地区供应压力不减 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水电资源优势,作为国内工业硅三大产区之二,四川、云南两省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17%、18%左右。其中四川地区的主产区集中在乐山、雅安、凉山、阿坝等地,云南地区主产区则集中在保山、德宏等水资源丰富地区。历史经验看,以全煤工艺传统流程为例,每吨工业硅生产平均耗电13000度/吨左右,按目前行情电费占目前工业硅生产企业单位成本的50%乃至更高;因此电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工业硅厂家的开工决策和利润水平。从我们调研了解情况看,四川地区的中等规模硅厂(炉型大多集中在12500-16500KVA左右)目前的平均电价成本大约为0.5-0.6元/度,折合盘面成本仅电费就高达6500-8000元/吨左右;加上相关硅石、电极、燃料和人工杂费成本,当前553#硅15000元/吨左右的现货价格已经逼近或低于多数企业的生产成本。(这还是在这些被调研企业多为装置较为先进、能够获得当地部分电价优惠的前提下的成本),此前一季度在枯水季节高电价背景下,多数规模较小、电价成本高(0.6以上)中小型硅厂早已提前放假停炉检修,等待行情企稳和丰水季到来。
根据参与调研的四川部分生产企业表示,目前四川省内开工率较总体不容乐观,总体维持2-3成水平。目前4月份开工较高的上游多集中在一些炉型较大,421#硅产出率较高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存在原料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产品标号高存在一定溢价优势;此外还有部分硅厂和下游多晶硅、有机硅等下游需求端大厂存在长期供货的合作关系,供给弹性相对较低。而大部分中小型硅厂都表示今年行情弱势程度较往年更甚,虽然步入4元25日平水期之后,电价成本有望逐渐下行,但由于四川地区成本较新疆、云南等主产地处于相对偏高,即使5月份之后电价降低到0.4-0.5元/度附近而行情没有起色的话,多数中小硅厂也仅回到现金成本附近;价格较其他地区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一般而言,随着丰水期的到来西南地区电价下行,相关企业会抓住低成本的机遇,扩大产出或重启生产,囤积一些低成本库存以等待行情转暖。但相关企业也表示,因近期电改推进和丰水期来水量波动,步入5-6月平水、丰水季之后的水情和电价水平能否好于往年尚存在不确定性。多数被调研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未来高耗能行业的电力成本价格中枢整体上移乃是趋势。目前云南地区就遇到的较严重的旱情,”丰水不丰“的风险今年依然存在。因此水电出力不足的风险也会影响相关企业的复工成本和后续库存销售策略。 与成本倒挂、大面积停炉的四川地区相比,云南地区的工业硅生产企业境遇稍好,以调研的云南某国有生产企业为例,由于自身硅矿石品位较好和滇西部等地区的电力成本优势(4月电价水平0.4-0.5元/吨左右,丰水季还有下行空间),及集团配套的有机硅下游产业链需求配套逐渐投产,工业硅生产一直处于盈亏平衡上方并维持满负荷状态。相关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产品以优质421#硅为主,产成品一半供集团下游有机硅产业消化,另一半也和国内外知名化工集团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企业认为公司工业硅产品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质量和成本优势,即使行情继续走低企业也有一定调节优化空间,对企业生产影响不大。 从后续深入交流获悉,近2年来由于云南地区电价成本较低和枯水季利润较为丰厚,前期积累较多导致云南地区相关硅厂对亏损容忍度偏强,停产面相对四川偏小。不过经历了3月的行情大幅下行之后,目前云南地区除了部分规模优势企业外,部分中小硅厂也处于倒挂边缘,后续仍将视丰水期的电价水平和市场行情再决定何时复产。目前行情下在6月24日云南丰水期来临之前,停产企业仍将面临成本倒挂,复产积极性将十分有限。 在未来市场发展方向上,西南地区的部分企业普遍认为当地成本较目前产能最大的西北地区劣势明显,由于西北地区火电、新能源等廉价电力成本低,加上产业上下游配套的集群优势,同类型规模的西北地区硅厂在目前行情仍有一定利润空间。部分四川地区企业已经把产线布局到青海、甘肃等电力成本较低(约0.45元/度)的西北地区,凭借其积累的生产经验和西北地区电力成本优势,加上为附近的配套相关有机硅和多晶硅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产品,尚能在低迷大环境下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不过也有人表示近期新疆电价也开始攀升,西北地区成本优势缩水情况下后期或将也面临停炉减产压力。
多数被调研的生产企业表示,工业硅上游市场成本抬升和供需宽松趋势短期难以逆转,大家都在咬牙坚持。但另一方面看同时行情低迷也将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有助于工业硅行业的产能集中度提高和营销模式的转变,对于有技术、资源等独特优势的部分企业来说,低迷行情带来的产能出清中长期看利大于弊。有被调研企业也坦言已经开始在近期洽谈整合周边关停的中小硅厂资源,未来通过提高优质品产出率、建立稳定下游渠道、转型生产贸易一体化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根据本次调研总体反馈来看,在供给方面由于工业硅前期产能增长较快,停开工成本较低,行业在目前枯水期价格不涨反跌的状况显示自身供给过剩情况依然严峻。随着夏季西南丰水期的到来,云南、四川等地成本还有下行空间,后续停炉、减产幅度或将受限。预计在目前行情水平下,2023年工业硅市场仍将面临较长时期的供给宽松局面。 需求端多晶硅韧性尚存,有机硅低迷难改 此行调研的企业以上游工业硅生产企业为主,但也包括以多晶硅(光伏)、有机硅(化工)为代表的数家下游工业硅消费企业。多数企业表示多晶硅作为目前工业硅消费的主要增长点,随着前期双碳和新能源发电项目陆续投产,多晶硅的企业开工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企业表示2023年2-3季度国内多晶硅产能投放较多,其中协鑫内蒙古包头项目已经投产,合盛、新特能源以及东方希望的项目也将继续投产;其中多数项目虽然建有配套的相关自有硅料产线,但也需要外采部分工业硅作为原料补充,这部分需求主要需要集中在421#、521#硅等牌号,相关市场也多被成本偏低、炉型较新的规模以上企业瓜分,对川滇地区的中小生产企业而言,多晶硅的短期增量对市场供需提振有限。且多晶硅产能释放自身还受到石英坩埚限制,难以一蹴而就。 从工业硅另外一个重要下游——有机硅来看,相关企业表示有机硅市场在经历了年初的短暂补库行情之后,年后市场在内外需乏力影响下迅速走低,相关单体厂一直维持深亏和高库存状态;由于有机硅市场二季度一直处于供需双弱的“躺平”状态,目前国内单体厂总体开工率在59%左右,相关下游企业纷纷减产保价,虽然工业硅成本同步下行,但对于需求和利润端深陷低迷的有机硅行业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对工业硅的需求增量短期或难有起色。
对于工业硅的另一块需求——硅铝合金方面,本次调研虽然没有直接走访铝合金的生产企业,但是从我们对工业硅生产企业的反馈来看,由于今年汽车产销出现较大回落,铝合金需求短期较为疲弱,而车用铝合金企业对工业硅的牌号、质量要求不高,多以553#或更低质量的标号为主,预计铝合金市场对工业硅需求将维持平淡。 期现联动获得产业关注,交割细节尚待实践验证 作为全新的期货品种,工业硅及其上下游硅产业链此前期现结合的市场参与度相对较低,从本次调研的情况看,仅有部分此前从事锰硅、硅铁等铁合金并同时生产工业硅的的少数企业有过期货交易和交割经历。作为一个处于集中度不高、议价能力相对较弱的产业位置来看,相关上游生产企业、贸易商等对工业硅期货的推出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节后的此轮下跌行情中,工业硅期现货价格共振下行给产业相关企业冲击较大,加深了现货面对期现联动和价格指引功能的认识。多数企业负责人表示已经将期货价格作为每日生产报价、询价的参考,但现货价格制定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点对点保价结合市场询价为主,以期货价格+升贴水的直接定价尚未形成主流。
多数企业认为,期货+现货市场结合两条腿走路乃是大势所趋,企业也在寻找人才组建相关专业团队。当然有的企业也表示目前的期货交割、交易规则与现货面还存在很多差异,譬如553#交割标准品的与四川、云南地区已421#、521#等牌号为主的企业存在升贴水差异,企业需要衡量实际交割升水能否覆盖相关价差;此外,在牌号Fe、Al、Ca之外的杂质参数要求方面,以有机硅、多晶硅为代表的下游往往需求方要求质量标准比交割品要求更加严格,而目前交易所的交割细则尚未对此作出相关升贴水/奖罚规定;另外传统现货贸易的质检流程、争议解决等方面与期货规则还存在一定差异。 七禾带你去调研,最新调研活动请扫码咨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