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成本一直是养殖成本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非洲猪瘟前饲料成本一直能够占到养殖成本的60-70%,非洲猪瘟期间由于死淘率的快速上涨,饲料成本占比快速下滑一度降至40-50%。但近年来跟随防疫手段的进步和养殖业对非瘟处理措施的日渐成熟,虽然防疫成本仍旧维持较高成本,但是死淘和疫病带来的损失降低导致饲料成本占比再次逐步增加,目前虽然不及非瘟前水平,但仍是养殖成本的决定性部分。原料价格的波动一直是养殖业成本计算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关乎养殖业的成本预期和盈利预期变化。本文基于此希望能够针对成本和原料波动进行简要介绍能够帮助投资者了解其中的变化关系。 1 原料价格波动 饲料原料中,我国传统的养殖饲料主要以玉米-豆粕为基础。因此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共同组成了饲料中大宗原料的成本。下图为玉米和豆粕从2021年5月至今的周度走势。后续的成本核算都会以该周度数据为基础。 我国的玉米还是以国产为主,国内年产20000万吨以上。进口量则大致是产量的10%,以2021年为例,我国进口玉米2835万吨,且主要来源国家为美国和乌克兰。2022年受战争影响,我国从乌克兰进口量出现明显缩减,整体进口量缩减至2062万吨,同时去年年底我国开辟巴西作为新的玉米进口国以对冲乌克兰带来的供给风险。预期今年在此基础上整体维持稳定可能还会出现小幅下调。近期玉米国内有新麦收获,国际看进口供给充裕,因此估值仍有承压。 豆粕则主要由于我国大豆有90%来源于国外进口,国内豆粕多数以进口大豆国内压榨。大豆主要进口国家为美国。因此我国的大豆-豆粕走势更多是跟随美国大豆走势也会受到天气和USDA等相关报告的影响。2021年我国进口大豆9652万吨,2022年进口9108万吨,整体进口量都在9000万吨以上相对稳定。因此国内大豆玉米这样的大宗饲料原料价格波动较大且受到国外影响较为明显。 2 饲料组成的基础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传统的饲料配方是以玉米-豆粕进行相互配合,玉米等谷实类原料负责能量供给;豆粕等蛋白原料负责提供蛋白等含氮营养物质。当然在生猪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的营养标准也有不同,玉米的用量不同阶段在60-75%之间调整,豆粕的用量从10-20%之间进行调整,其他原料如氨基酸、维生素、复合酶、微量元素等作为细节的补充调整。其中玉米和豆粕如果结合不同阶段用料量不同以及从全养殖周期来看,全程玉米用量大致占到饲料的70%,豆粕用量占14%。后续进行成本核算中也将以全程用量为参考进行核算,当然这个数值是相对传统且未考虑到原料之间相互替代情况的思路,因此后续以此为基础的成本仅作为标准参考,实际的成本核算还要结合实际生产主体的原料调整进行计折。 3 成本的变化状况 如果我们定义当期的玉米豆粕价格计算到的配合饲料成本价格并根据料肉比计算的生产成本为静态成本的话,那么根据生猪生长过程中耗料量的时间变化配合不同时间饲料加工计算的累计成本则可以称为一种动态的成本思路。当然两者的各有利弊,本身也是通过不同方法从同一个角度去反映养殖的成本变化。下图为2021年5月至今的静态成本、动态成本和当期饲料价格之间的对比。 当然由于静态成本的核算方法本身就是利用当期饲料价格和相关系数进行乘算获得,因此两者走势基本一致后续不再赘述。动态的成本变化相对于饲料成本而言一方面走势相对平缓,另一方面也会有所滞后。滞后的时间则与当期原料波动的幅度,以及波动的种类相关。通常来说玉米的波动幅度会明显小于豆粕的波动,因此从下图静态成本-动态成本-豆粕价格的对比中更可以看到静态成本和豆粕的走势基本一致,豆粕对当期饲料价格影响更强,但幅度上会受到当期玉米价格带来的缓冲。可以说豆粕走势对静态成本之间是极强的相关性。 另一方面动态成本虽然也会受到豆粕影响出现明显的波动加剧,但是由于玉米的使用基数较大,因此动态成本上占据较强因素的原料变成了玉米。尤其是在近期的豆粕价格波动中,静态成本出现明显的跟随波动但是动态成本则显示近期的豆粕对于生产成本趋势影响有限。 至少在饲料价格上行的过程中,如果参考静态成本会放大利润的压缩,给到更低的盈利预期而反之在饲料价格下行的过程中静态成本会放大成本的降低,产生对于生产成本和市场态度的误判。虽然对于农产品本身的价格而言,成本很难对当期价格起到决定性作用,但是养殖主体真是的利润调整则是基于比上述的动态成本更加精确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因此成本的预期变化也是未来产能调整的重要参考。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