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情走势上来看,今年TMT走势和2019年第二波TMT行情更为类似。纵观2019年与2023年年初至今的TMT板块行情演绎,两者在宏观背景和行业趋势上都有一些相同之处。 1.行业轮动对比:2019 VS 2023 纵观2019年与2023年年初至今的TMT板块行情演绎,两者在宏观背景和行业趋势上都有一些相同之处。 回顾2019年市场表现,TMT板块有两波上升趋势比较强的行情,分别是1月-4月以及9月-12月。 2019年第一波TMT行情(2019年1月2日-4月31日):1月份央行宣布降准100BP,整体流动性超预期宽松,期间上证指数快速拉升,区间涨跌幅达到了23.43%,成长属性和科技属性显著的TMT板块也伴随市场趋势上升,通信、电子、传媒、计算机四个子板块趋势强度近似,并未产生分化。 2019年第二波TMT行情(2019年9月1日-12月31日):9月-12月份A股市场整体处于震荡状态,TMT板块在货币政策边际收紧后产生明显分化,在2018年美国开始对中国科技产业进行封锁的背景下,我国政策端开始聚焦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2019年6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开板,2019年10月聚焦芯片产业链的国家大基金第二期成立,在一系列配到政策的催化下,电子板块在2019年下半年领涨幅度有较强的持续性,持续时间大概为22个月,知道2021年7月才告一段落。 2023年TMT行情开端于OpenAI公司发布ChatGPT,在后续AI产品(如GPT4、AutoGPT)的持续催化下,沉寂了将近一年半的TMT行业开始爆发式的上涨,2023/1/1-2023/4/30,在上证指数上涨7.58%的背景下,传媒、通信、计算机、电子分别上涨51.78%/34.01%/27.22%/6.84%。 从行情走势上来看,今年TMT走势和2019年第二波TMT行情更为类似。 2019 年市场风格先是 TMT,然后切换到消费作为过渡,到了 8 月开始又逐渐轮动到了TMT 板块,而 2023 年市场风格在其他板块没有明显亮点的情况下,TMT 行情强劲持续了 4 个月,业绩披露完成后,板块有所调整,非银金融和银行以及能源型的周期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2.与2019年第二波行情相比,当前宏观环境有哪些相同之处? 从宏观环境来说,2019年9-12月和2023年1-5月的共同点在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PPI处于下行周期,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持续向下,流动性维持宽松,在“弱现实”的环境下,成长板块获得拉升动力的概率较大。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在经历了2018年的贸易摩擦之后,全球经济普遍下滑,贸易出口金额从1.93万亿美元下滑到1.87万亿美元,国内固定投资增速自2018年7月跌入谷底后在2019年仍然没有太大起色,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一路下滑,从2019Q1的13.90%降低到2020Q1的-34.90%,工业产能过剩,PPI持续下降。而2023年处于疫后弱复苏阶段,由于出口增速下滑和国内投资、消费端复苏缓慢,工业品和消费品价格指数下降。 从资金流动性和市场风险偏好来说,2019年权益市场风险溢价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上升,而2023年初至今权益市场风险溢价保持下降态势,但作为市场无风险利率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两个时间段都是下降的,这也就意味着其实2019年市场避险情绪高于2023年,可能是处于对建设“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和疫后经济复苏的信心,现在A股市场的情绪较好,房市的冷淡和债市的走牛的现状,以及相较于2019年,2023年M2同比增速远大于社融同比增速,这意味着市场已经出现了“资产荒”阶段,在市场缺乏强有力的业绩和性价比支撑的情况下,往往有明显产业趋势和政策支持的行业能跑出来明显的行情。 3.从交易热度看TMT板块持续性 和2019年TMT行情进行对比,今年TMT板块的交易热度尚未到顶,在2019年8月开始,半导体行情主导下的电子板块成交额占比持续上升,在2019年12月甚至达到了18.20%,而电子板块的行情在此之后虽然在2020年Q1遭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但在此之后仍然持续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而今年AI主导的计算机传媒板块的交易热度仍然尚未达到2019年12月电子板块的水平,所以单从产业趋势+交易热度去判断的话,2023年第二波TMT行情出现可能性较大。 4.小结 从和2019年的对比中,我们发现,2023年第一波TMT板块的行情和2019年第二波TMT板块的行情较为类似,都有经济下行+产业趋势的特点,走势也较为相近,2023年1-4月TMT板块的交易热度并没有达到2019年12月的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处于TMT板块较短的调整期,后续迎来类似于2020年4月以后的行情可能性较大。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