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策略:下方空间8000~8200,上方空间上调至9200~9600,进行区间的高抛低吸策略。 问题1.产量预期相对中性 本产季苹果的产量预期伴随着产区进入套袋阶段逐步形成。我们对本产季苹果产量预期的观点较为中性: 本产季减产集中在甘肃省,陕西、山东部分地区同样受冻,但由于上一产季高温覆盖造成较大减产的河南、山西两大副产区本产季生长正常,我们认为全国产量难以重复上一季的大减产,整体呈增产态势。但同时,我们也认为本产季苹果产量的重心难以大幅恢复,本产季的增产幅度可能较为有限,可能难以恢复到2021、2020的水平。其原因我们在前期调研报告中介绍过: 1.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农村人口结构的老龄化; 2.山东、陕西产区苹果种植经济效益不足带来的砍树、弃种在近三年里累计较明显; 3.有新增面积的甘肃目前仍未进入丰产期,处于产量洼地等问题。 问题2.收购价预期为何可能与减产的上一产季持平? 首先我们需要再次重申,由于目前苹果期货的交割仍主要集中在山东产区,山东产区收购季的现货行情是期货价格最直接的锚点。对于山东收购季的收购重心:我们目前认为即使本产季全国苹果产量可能出现一定的增产,本产季的山东收购价重心可能与上一产季持平。其原因如下: 上一产季收购价约3.5元/斤背后是种种外部性对从业者收购信心、收购量的拖累,此类外部性本产季难以重复。 我们在2022年7月底、8月初山东调研时,大部分从业者在1.全国苹果大减产;2.冷库富士数量不多;3.早熟红将军难以赶上中秋,冷库好货有望在中秋走出翘尾行情等因素的乐观下预计优生产区的收购价约在3.8~4元/斤, 然而之后的故事我们很熟悉,西北高价收购,甚至入库的嘎啦没能兑现高预期,山东的果农提前上市红将军,中秋节的行情萎靡,新冠疫情则对各主产区的收购带来了大量困难。种种不利因素为从业者情绪浇上一盆盆冷水,最终的收购价重心落到了3.5。 而从目前的库存、库存结构及现货价格来看,山东产区吸取经验,积极销售,尾部行情落空带来的风险可能有所降低。早熟苹果的行情也可能因上一产季的过于疯狂而变得相对平稳。疫情对物流、收购的阻碍也已结束。因此,我们认为本产季的收购信心不会受到同样的外部性影响。 基于此逻辑,上一产季的收购价重心是供给紧张向外部性拖累的妥协结果,在外部性不再重复的假设下,我们认为供需的进一步放松可能对于本产季的收购价重心影响相对有限,即使下跌,其幅度可能也受到局限。 问题3.收购预期还可能有什么调整空间? 由于苹果收购本质上属于果农与客商的博弈,博弈要素可能使未来收购价的预期进一步调整。在此,我们简单介绍部分影响因素。 产区从业者信心高涨,收购中出现大规模炒货现象。2022/2023产季的山东现货行情强势,强势的现货行情与积极销售的策略使山东从业者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利润。在此情况下,山东从业者普遍信心较强,可能在收购季出现炒货情况,推高现货收购价。从业者积极炒货可能对带来收购价带来多少影响我们目前较难评估,但炒货极端结果,我们可以从西北早熟嘎啦上一产季创下多年历史纪录的疯狂看出。 当然,我们也需要对收购价下行的潜在风险保持一定警惕,本产季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往年早于山东套袋的陕西主产区,由于近期连绵的阴雨,套袋有所延后,套袋的延迟大概率导致下树、上市的延迟。这一问题将会带来悬念:收购季时现货从业者高涨的情绪会否受到东西产区苹果集中上市的影响? 其他类似削减从业者信心的风险可能包括 1. 高温下,时令水果替代效应超预期,不高的冷库压力最终也没能推动现货的强势行情。 2. 近期东强西弱行情叠加西北货源质量问题使得西北地区部分货源需要降价出售,西北从业者的信心不及山东从业者强,导致收购季部分从业者、客商更加偏好西北货源。 问题4.如何看待收购季之后的趋势? 当市场出现普遍的一致性态度时,往往会带来风险。21/22产季山东从业者惜售冷库好货,押注中秋行情,最终预期落空的“过山车”便是个良好的例子。 我们在前期报告中已经介绍过,海内外金融从业者将海外疫情放开后行业景气度V形反弹预期直接套用在我国情形,过分押注“reopen”带来的复苏预期,我们认为当前的居民需求还存在一定被压抑需求的释放。在新季苹果下树时,居民的需求大概率已经失去了释放特性。事实上,由于我国放开时点全球宏观经济环境已经明显变化,我国经济复苏过程在消费、出口、基建上均有走弱的压力,居民的消费信心与消费能力仍需更长时间。 而苹果本身属于平民/大众消费的水果,在居民需求侧恢复相对乏力,甚至可能出现极端情形的经济衰退的假设下,我们认为不宜直接默认居民能接受非常高价的苹果。因此,若市场过于积极炒货,过度提高自身的货源成本收购资金压力可能会造成高成本、惜售情绪与市场需求难以匹配高预期的矛盾。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