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情况 废铜拆解中心 调研目的 2022年以来,废铜供需表现非常不稳定,是造成库存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江西省是国内重要的废铜拆解和消费地,我们重点调研了江西鹰潭地区的废铜拆解和用废企业,对废铜的供需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调研覆盖对象:实地调研江西省9家铜企业,包括废铜拆解企业、废铜制杆企业、废铜冶炼企业及新能源材料企业等。 调研结论 1、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废铜回收、拆解和流通都非常困难,因此废铜供应大幅收缩。今年年初第一波疫情过峰以后,去年积压的废铜库存流入到市场上,一季度废铜供应宽松。4月份下旬以后废铜供应非常紧张,我们调研的企业反馈主要原因是(1)铜价下跌,(2)年初释放的废铜库存被大量消耗。大部分企业反应4月份以后收料非常困难,拆解厂、废铜制杆和废铜冶炼厂企业都有停产及减产的情况,产能利用率下滑30-100%不等。 2、去年下半年生产阳极铜利润可观,不少废铜制杆企业转向生产阳极板,贵溪地区大概十家企业转了生产线,导致今年年初以后阳极铜供应大增,现在阳极铜加工费已经提高至700元/吨左右,基本上没有利润可言。 3、今年废铜制杆企业消费一直不佳,主要原因是地产订单不好。5月份以后铜价大幅下跌,目前废铜杆和精铜杆基本上没有差价,废铜杆消费低迷,电缆企业转向采购精铜杆。根据几家企业反馈,目前废铜杆一吨亏损300元/吨左右。 废铜冶炼厂调研 我们调研了两家废铜冶炼厂,一家废铜生产精铜冶炼厂,一家废铜生产阳极铜冶炼厂。采购地区为佛山、宁波等地区,销售地区为江西、河南、甘肃等地区。 调研情况:一季度废铜供应非常多,基本上能满产,四月份以后开始收料困难,目前产能利用率均在50%。 成本:废铜—阳极铜生产成本600,阳极铜—电铜生产成本500。 其中一家企业去年一条线生产废铜杆,一条生产阳极铜,只需要加一个圆盘浇筑设备(左下图),去年因为阳极铜加工费比较好,所以改了生产线。但是现在阳极铜加工费已经涨到800左右,这就要求精废价差在1400以上企业才会赚钱,利润已经基本上被打平。 南方粗铜加工费 废铜制杆企业调研 我们调研了两家废铜制杆企业,产能都是10万吨/年。原材料来自宁波、广东,成品销往河北、广东、江苏等地。 一季度废铜供应充足,主要是去年没有拆解的废铜集中释放,基本上两条线满产。4月份以后废铜开始减少,现在一个厂全部停产,另外一个厂还在坚持生产,原因是完成集团要求的生产任务。 废铜到铜杆的生产成本600左右,损耗是一个点左右,加起来成本1200左右,由于废铜杆的电阻率、断线率都比精铜杆高,废铜杆比电铜杆低500-600左右,废铜杆才好卖,算下来精废差要到1700-1800以上废铜杆才有绝对优势。现在废铜杆一吨亏300块钱左右,大企业由于人力、环保等成本更高,亏钱更多。 废铜杆从年初消费就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消费不好,4月份以后随着价格优势小时,消费变得更差。 精废价差 再生铜杆开工率 废铜拆解厂调研 我们调研了四家废铜拆解厂,其中一家贵溪地区最大的废铜拆解厂,三家中小型拆解厂。拆解的原料为废电线电缆,用剥皮机拆成光亮铜,或者用铜米机打成铜米。 去年疫情影响,大部分企业拆解产能利用率不足,今年年初积累的废铜库存大量抛出,导致市场废料供应增加,目前废铜库存已经被大量消耗。4月份铜价下跌以后,源头企业出货量少,很难收到废料,目前库存已经不多,有一家企业拆解产能停产,三家产能利用率减半左右。 建筑里面拆出的废电缆,会卖给回收商,拆解厂再从回收商采购。废电缆出售的价格,跟铜价有关系,因此价格下跌以后,持货商和回收商都不肯出货。 电缆拆解成本基本上就是人工成本,大概是4-5个工人操纵一台剥皮机,一天能拆10吨左右,出铜量是5吨,按照每个工人一天130块钱的工资来算,一吨铜拆解成本130左右。 废铜供应量 国内回收模式 二、对铜市场影响 阳极铜产量减少,电铜产量增速放缓 废铜制杆开工率下降,促进精铜消费 三、后市市场变化 海外供应改善 LME亚洲仓库交仓接近尾声 国内进口量会回升 2023年1-4月累计进口106.3万吨,累计同比减少11.09%。 2023年1-4月累计出口12.89万吨,累计同比增加1.8%。 最近现货市场反应来自韩国onsan和俄铜增多,进口铜边际增加,预计进口量在26-27万吨左右。6月份LME亚洲仓库的铜会流入到国内,预计进口增加至29万吨,7月份以后洛钼的铜会开始流到国内。 铜月度供需平衡表 七禾带你去调研,最新调研活动请扫码咨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