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时间:7月10日-13日 PTA产能扩张迅速,期货行情波动较大,下游聚酯开工率屡创新高,PTA和MEG下游及终端需求究竟如何?当下的需求景气度能否持续到下半年?企业如何看待未来市场?为此,我们组织了本次产业调研。调研企业包括南京、江阴、张家港、太仓及杭州地区大型化纤制造企业、纺织化纤厂、大型聚酯纤维企业、石化储存物流企业,覆盖PTA全产业链,与龙头企业面对面交流。 调研小结:PTA上游成本支撑仍在,PXN短期内难压缩。聚酯端及终端需求良好,限电影响预期偏弱,乐观看待下半年。 聚酯为何高开工?是否可持续? 贸易商视角:聚酯经历了去年的低迷,许多聚酯工厂和织造企业都选择停工清库存,从而导致今年上半年持续维持高开工,但累库速度不快。下半年织造端需求的景气度会对聚酯端形成更明显的反馈。 化纤厂视角:终端需求良好,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细分市场方面,家纺及出行相关的纺织品需求偏强,多家化纤厂权益库存均为负库存,当前订单普遍能够维持约15-30天的生产。对于短时间的产成品累库并不担心,终端工厂常集中购货,10天的库存常在1天内就卖完。短期内不会降低负荷。 小结:内需驱动终端需求,家纺、出行表现亮眼。短期聚酯高开可持续。 今年限电影响大吗?具体措施有哪些?和往年比强度如何?亚运会影响大吗? 限电措施主要影响高能耗产业,如加弹和印染。但今年政策方面传达“保开工,保生产”等信息,化纤厂家对限电普遍乐观。太仓地区具体限电措施为“开六停三”,分三组轮换限电,强度不及往年,且是否实施限电预案还需要观察今年气温情况。 小结:限电影响有限,强度不及往年。 背景阐述:出口和内需哪个市场份额比较大?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340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为13003亿元,比上年下降6.5%,网上穿类零售比上年增长3.5%。 中国内销的纺织市场中,服装占比六七成,家纺占比三成左右,还有一成是工业用纺织。 上半年终端需求依靠内需拉动,外贸为何持续疲软,何时能够恢复?PTA和聚酯方面如何呢? 疫情期间,国外海运及港口接货效率均受到影响,我国外贸船货未能在国外消费旺季前抵达,导致目前国外库存仍然偏高,仍然处于去库阶段,但化纤厂认为去库基本结束,后续外贸订单可能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会逐渐恢复。按照外国人的消费习惯,窗帘及地毯等产品的更换频率较高,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家纺外贸订单,外贸恢复后,下游需求不会差。 PTA方面:出口业绩良好,主要销往中东、南亚、印度等国家。虽然印度方面受到产品认证的影响,后续无法直接出口,但凭借我国PTA生产的成本优势,存在解决方案填补该方面缺口,保存利润。除此之外,印度这方面的影响将一定程度上改变亚洲地区的出口格局。 聚酯方面:业绩亮眼,出口增速快。 小结:外贸恢复在即,终端需求仍有韧性,PTA出口业绩良好,成本优势明显。 如何看待上游PX价格,PXN价差高位是否可持续? 我国PX产能扩张在上半年已经基本结束,虽然PX产量有所增长,但下游PTA产能扩张幅度更大,增速更快,且聚酯端需求旺盛,外国PX装置开工负荷仍未完全恢复,短期内从供需层面上看,PX价格向下驱动不足。后续PXN价差的走势需要关注石脑油走势,若石脑油延续弱势,PXN价差难有压缩。除此之外,还需要关注美亚二甲苯的套利窗口,但该窗口在下半年打开的机会不大。 小结:短期内PX价格向下驱动不足,PXN难有压缩,关注石脑油走势。 中美关系是否对外贸恢复有影响,如何看待纺织企业转移国外? 中美关系对外贸订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关税方面,若双方关系有所缓和,对于中国纺织品而言自然是较大的利好。中国纺织品主要的成本优势在电费方面。加弹、印染等设备对于电能的损耗巨大,需要完善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支持这些设备长时间的运转,经常开停设备的成本很高。而东南亚等地区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即便具备较为低廉的人工成本,也很难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优势。 小结:中美关系或成潜在驱动因素,我国纺织业仍处领先地位。 产业内行情看法: 贸易商视角:我国PTA的供给总体上是过剩的,需要从供需错配中寻找机会,4月份行情在年内较难复制。回顾今年上半年,在4月的贸易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现货的紧缺,流通性差,即使能买到货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到。但近期没有类似的感觉,现货流通性比较良好,但距离9月合约到期还有时间,需要观察市场的变化。 厂商视角:PTA在快速扩产能的情况下,并未见较高的库存,短期内供需矛盾不突出,且终端需求良好,聚酯高开预计可持续。上游价格支撑仍在,短期内维持偏强看法,PTA有望成为下半年最强的化工品种。 小结:短期成本支撑仍在,供需矛盾不突出,价格维持高位震荡。关注成本端变动。 七禾带你去调研,最新调研活动请扫码咨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