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是疯了!”一直关注着大蒜价格走势的某贸易公司总经理李强7月16日午间在电话中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这一天“大蒜之乡”金乡县的大蒜收储价格最高已经到了每斤6.5元。 “按照现在的收储价格,储存一吨大蒜的成本已经超过了1.3万元。”李强对记者说。 “疯狂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在投资生意里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李强对自己的判断相当自信。 最后的疯狂 “大蒜每年入库的最后日期在7月20日左右,这时候大蒜的价格应该能够回归到一个理性的阶段。”李强告诉记者。 但今年的市场形势让包括李强在内的众多大蒜市场的“资深人士”看得有点眼晕。 还在7月8日前,金乡县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大厅的收储价格还在每斤5元以下,但从8日开始,收储价格一路飙升,仅仅过去了一周时间,已经狂涨至每斤6.5元,涨幅超过了30%。 “以这个收储价估算,加上储藏费、运输费以及零售环节等的合理利润,金乡大蒜的批发价格至少要在7元以上储蒜商才能有钱赚。”李强说。 “从近一段的大蒜价格走势来看,我认为是蒜疯人疯。”在一位来自河南大蒜主产区中牟县的蒜商看来,蒜疯是价格一直疯涨,人疯是好像今年只要能够拥有了大蒜就拥有财富。从农民的惜售到经纪人的囤积,从电子交易的疯狂到市场舆论的看好无不表现了人们对大蒜的痴热和疯狂。 刚刚从金乡调查市场回来的李强对记者说,从今年的形势来看,收储的结束期要延后,因为现在各方惜售,每天的收储量很少。 “目前,蒜农手中的大蒜已经很少,尚未入库的大蒜大部分都在蒜贩子手中。近期价格的暴涨,更大程度上是二道贩子惜售所致。”李强不无担忧地表示,但价格涨到这个程度,风险正在日益加大。 金融手法炒大蒜 在李强看来,本轮大蒜市场的操作非常明显地具有金融衍生品炒作手法和性质。 李强在股市及期货市场浸淫多年,去年在大蒜市场小有斩获,对大蒜市场的研究也颇有些见地。 “一般的做法是,蒜贩到农户家收购,销售到二级市场,然后再卖给消费者。”李强分析说,“今年蒜农发现大蒜价格上涨,就开始'捂盘惜售’,收购商联合大量资金一起做多。” “大蒜产量少而且产地主要集中在金乡县,就像小盘股,资金稍微一集中,价格就给炒上去了。”李强说。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蒜种植面积达70万公顷左右,占全球大蒜种植面积的60%以上。主产区为山东、江苏、河南三省,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而金乡县是大蒜生产加工和出口的重要基地,素有“中国大蒜之乡”、“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山东,山东大蒜看金乡”之称。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供求失衡。 2007年和2008年大蒜价格的连续低迷,极大地打击了蒜农种蒜的意愿,导致2009年大蒜种植面积比2008年减少30%左右;单位产量减少7%以上。金乡县委宣传部有关人士告诉《华夏时报》,金乡今年大蒜总产量为45.93万吨,比去年总产量减少6.71万吨,减幅为12.7%。 在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看来,流动性过剩、投资渠道狭窄,金融理财产品吸引力不足,艺术品投资门槛太高,使得寻求高利润的游资只能抓住一些突发事件、极端气候,对大蒜、绿豆等农产品进行炒作牟利。 刘满平透露,今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的多家大型大宗商品农产品中远期交易市场均涌入了一定数量的多头资金,并且坚决做多。国内资本如此,国外资本也尽然。据统计,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上,今年以来金属市场的资金流出了10%,而农产品市场的资金量增长了15%。 百万罚单非“对症下药” “市场与国家发改委开了个玩笑。”在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界人士看来,国家调控农产品价格的当下,蒜价的上涨颇值得玩味。 针对农产品此起彼伏的非正常涨价,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多部委5月底展开专项整治,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逐渐恢复平稳。 7月1日国家发改委开出最高100万的4笔哄抬农产品罚单后,7月13日,发改委又公布了《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征求意见稿)》,针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拟处罚最高200万元的罚款。这无疑是发改委对农产品价格调控的又一次重拳出击。 几乎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委重拳打击串通涨价、哄抬绿豆价格的百余家经销商的同时,大蒜价格却再度演绎疯狂。 上涨的不仅仅是大蒜。据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6月18日以来,国内大蒜价格又现涨势。截至7月15日,全国大蒜价格累计涨幅已超过7%。从省区市情况来看,九成左右省区市的大蒜价格出现上涨,其中宁夏、河北、陕西、天津的涨幅居前,分别为27.4%、27.3%、26.0%、22.5%;甘肃、安徽、河南、山东、北京的涨幅在15.9%-19.0%之间;其余价格上涨省区市的涨幅均在10%以内。 在李强看来,用行政的手段去打击一些炒作农产品价格的投机者,见效比较快,却很难说是“对症下药”。国内大蒜加工业龙头企业山东一品农产品集团执行总裁曹梦辉建议,防范农产品价格短期内不合理上升,首先,要稳定发展农业生产,政策调控的着力点要放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增加供给上,防止打压农产品价格的合理上升;其次,在农民和市场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帮助农民走出价格波动的困境;最后,由于市场信息掌握在经销商手上,还要谨防一部分人在市场敏感期通过制造概念,渲染涨价氛围。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