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交易中的思维模式是怎样的?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3-07-31 11:02:40 来源:网络

  你是聪明人吗?你能凭着灵敏的直觉一眼看破事情的玄机吗?如果是,请远离投资行业。投资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面对的市场又瞬息万变,交易不是急活儿,让大脑慢下来也许是更好的前进方式。


  大脑是一台拥有两种模式的计算机


  我们的大脑是一部非常智能的计算机器,一个事件的信息通过感官输入进大脑,它会根据事件类别、具体内容和“存储区”事件索引进行比对,如果“数据库”中有类似的事件处理措施,就会直接将应对行为回馈到身体的相应部位。这个过程不需要大脑做逻辑性的推演和计算,你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我们将大脑的这种表现看作是反应系统中的“Auto模式”。比如对方是中国人还是欧美人?两辆汽车驶来,哪个离你更近一点?你是否可以跑着穿过马路?等等。


  而当输入进我们大脑的事件信息没有相关的索引及完整的处理措施。那么,大脑就会将事件进行分析、计算、推演,最终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类事件一般是相对复杂的,逻辑性较强,或是由多个简单应激性事件堆砌而成。大脑需要对事件中各个要素进行认知、评估,确定优先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整个过程大脑运行速度比较慢,耗费脑力,同时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我们将大脑的这种表现定义为反应系统中的“手动模式”。比如解一个方程式;对比两种算法的不同点;小心翼翼地走在湿滑并且狭窄的河边等等。


  大脑的两种思维模式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时刻进行着不同程度地转换。在大脑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会优先分配给“Auto模式”进行识别,如果无法顺畅运行则分派给手动模式进行处理。这是大脑进化的结果,为了及时应对紧急情况而特意开辟的“绿色通道”。


  在“手动模式”处理事物的过程中会将分离出来的某些要素交给“Auto模式”,“Auto模式”将处理结果迅速反馈,“手动模式”对其进行参考,甚至全盘接受。这时,大脑就将直觉性的、无意识地反应转化为了有意识的、自主性的反应。换句话说,你会觉得自己的直觉是对的,坚信自己的印象和感觉是经过思考得出的“理性”的结论。除此之外,在“Auto模式”无法对事物进行顺畅解析时,人们就会有一种大脑短路的感觉,这时一般会让自己努力平静下来,仔细思考。其实,就是将主导权从“Auto模式”切换到了“手动模式”。


  交易需要“快”、“慢”结合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愚蠢的决定都是在“Auto模式”下进行的。在熟悉的环境中,大脑无需“手动模式”,只用脑力损耗很低的“Auto模式”就能准确作出判断,应对各种事件。而在复杂的事件,或者陌生环境面前,“Auto模式”往往就会将其复杂程度简化,单凭感觉意气用事,从而铸成大错,可笑的是,铸成大错的过程人们却十分自信。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到过这样一个测试,“如果你能把这话句顺畅读地下来,说明文字的序顺不并关键”,大家在瞬间意会上面这句话时就说明你的大脑“Auto模式”正在运行。


  金融市场对于我们人类来讲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对它的熟悉程度也远远不够。在中国单就期货来看,出现也只有二十余年,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期货是什么。所以,在期货市场我们总是习惯用以往的经验去判断期货市场中的交易行为。比如:


  1、我们日常中觉得某个朋友买的某某电视很不错,自己也可以买,延伸到期货市场就会觉得某个朋友买多了大豆赚了钱,自己买多大豆也可以赚钱。


  2、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很聪明,也很成功。那么,在期货市场中也肯定可以大展拳脚。


  3、生活工作中越勤奋就会越成功,那么在期货市场投资越多就可以赚的越多。


  以上这些想法都是“Auto模式”在投资市场中给出的答案,但很明显这些并没有经过理性地推演。像这样的思考结论其实还有很多,甚至在交易细节中都会有“Auto模式”触摸的痕迹,这里就不和大家一一举例。总之,交易是个理性地东西,同时又不失艺术的成分,我们习惯性的听从自己的“心声”,往往会把自己带入万丈深渊。


  那在市场中该如何看待问题呢?最好的状态莫过于“快慢结合”,就是将大脑“Auto模式”和“手动模式”同时打开。直觉可以给我们机会性的关注方向和避免“灾难”,逻辑思考则可以让我们确定直觉给出的方向是否可靠?如何进一步落实部署。正如格雷厄姆所说:“人的本性渴望隐藏这种不受人喜爱的冲动,用一种表面上符合逻辑和感觉良好的东西把它给遮掩起来。”但实际上投资要成功,唯一正确的做法是运用理性进行慢思考和冷静地操作。


  交易不是急活儿,切勿急功近利而听从内心的直觉与冲动,把贪婪和恐惧两只“猛兽”装进笼子里,才能在投资市场中走的更远。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