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以来,在相对低位振荡盘整了近一个半月以后,受天气异常、减产预期影响,早籼稻期货终于放量增仓,强劲上扬,短短半个月时间,主力合约ER1101一度上涨了86点之多。而随着期价的上涨,市场对于空头套保压力将使期价回落的担心越来越强。但我们认为,后期早籼稻现货价格的同步上涨将使得早籼稻仓单的注册成本价水涨船高,在早籼稻存在较大减产预期下,在国内粮食价格整体上扬的形势下,技术形态上走势完美的早籼稻期货依旧有上涨的空间。 受不利天气影响,今年国内早籼稻减产已成定局 今年我国的早籼稻生产可谓多灾多难。先是西南地区遭受了几十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造成早籼稻主产省区之一——广西的早籼稻播种面积出现下降,早籼稻生长受到较大影响。紧接着在早籼稻的播种以及生长早期,连续出现低温、倒春寒,造成几乎所有主产区的早籼稻的种植、移栽延迟,而且苗情较差,生长期大多比往年推迟10—15天。而在目前,我国南方多省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对包括早籼稻在内的粮食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据统计,安徽农作物受灾面积为277千公顷,江西为174千公顷。而在早籼稻第二大省——江西省早稻绝收面积约40.8千公顷(61.2万亩)。 早籼稻苗情较差、生长期推迟势必会影响单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前的单产降低的预期也逐渐成为现实,目前部分早籼稻进入灌浆、成熟后期,而秕粒、空壳的比重较大,据预计,江西的早籼稻单产降低幅度在10%左右。在播种面积上,农业部的数字比上年增加120万亩,但受洪灾影响,出现绝收现象,因此我们认为收获面积应和上年持平或略减。因此,今年我国早籼稻总产应该比上年减产10%以上。而与此同时,受不良的生产期天气状况影响,早籼稻的质量将有所下降。 种植成本居高不下、减产预期、周边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得农民对早籼稻的惜售心理增强 近年来,随着农民非农收入的增加,在粮食的销售上,农民同市场讨价还价的能力越来越强。而粮食价格的上涨,除了政府不断提高托市价外,农民的惜售、选择时间出售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而农民的惜售也是有其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的,其一就是种植成本居高不下,种植收益较差。就早籼稻来说,按亩产800斤计算,单价1元/斤,毛收入仅800元/亩,而种植物质成本就在400元/亩以上,亩收益不到400元。而其他粮食品种小麦、油菜籽等甚至更低。其二是减产预期。早籼稻减产一方面造成农民早籼稻出售数量下降,另一方面也使得农民对单价有更高的期待,以弥补数量减少造成的收入下降。因此,在价格达不到预期的情况,惜售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其三是周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使农民对早籼稻有惜售心理。小麦、玉米、绿豆等农产品的上涨同样增加了农民的生活成本,农民当然也希望自己手中的早籼稻也卖个好价钱。 各收购主体的抢购将成为推动早籼稻现货价格上涨的另一主要力量 在今年农产品的涨价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囤积”,有关部门认为是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囤积行为导致了个别农产品价格的飙升,如果确实是由于囤积造成了价格上涨,那么囤积者为什么要囤积呢?其一是认为价格会上涨,认为供应短缺所以囤积居奇,待价而沽。其二是流动性过剩,大量从房市、股市流出的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所以选择了农产品。其三就是发改委认为的粮食没有短缺,是资金的恶意炒作造成的。我们无意去推究哪种说法正确。但就早籼稻的收购上,我们认为流动性过剩同样会涌向早籼稻,其抢购可能造成早籼稻价格的上涨。抢购的一个主体可能是早籼稻加工商,同国内小麦、油脂加工一样,早籼稻加工产能同样是严重过剩,而随着中粮、益海加快在早籼稻主产区布局加工产业的步伐,早籼稻的收购竞争将日益激烈。争夺足够粮源,掌握经营的主动权,直接关涉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另外,早籼稻收储企业同样也会出现象小麦那样的贴补收储费用抬价收购的行为。而在减产的预期下,我们也不排除部分资金会介入到早籼稻收购市场。 相关粮食期货品种不断走强,刺激早籼稻期货继续冲高 由于在生产上和消费上有一定的替代性,同作为粮食品种的早籼稻期货同强麦、玉米,甚至豆类期货都有一定的相互影响作用。最近强麦期货由于收购市场的火爆,呈现出明显的价升量增趋势。而玉米由于现货市场的供应偏紧,在前期回落整理后再度上扬,豆类则由于外盘天气炒作的来临而恢复强势。农产品的整体走强,将使得本身利多因素占上风的早籼稻期货继续冲高。 当然,随着早籼稻期货的走高,也会吸引来更大的套保压力。如果新稻谷收购价格在0.98元/斤,仓单成本价可能在2100元/吨左右。目前ER1101合约2150元/吨左右的价格就有了一定的期现套利空间。但我们应该动态的看问题,新作早籼稻上市后出现象小麦那样的高开高走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而且今年早籼稻质量的下降可能使早籼稻的仓单注册成本增加。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