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高层重申支持经济复苏增长以及市场期望中国央行将继续扩大货币政策等因素刺激,市场氛围逐渐升温,能化系以及黑色系各大品种表现活跃,多数主力合约呈现上涨走势。尤其是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首日上市交易中表现抢眼,主力合约暴涨逾17%,非主力合约全部涨停。 古话说得好:居安思危。在商品期货市场火爆上涨的背景下,我们不可忽视潜在的风险因素,需要时刻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态度。虽然当前市场氛围可能充满了乐观情绪,但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头脑,深入了解市场动态,并对可能的风险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日上市,集运指数(欧线)好火爆! 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盘交易。上市首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表现亮眼,多个远期合约涨停。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暴涨掀起市场轰动,成为投资者谈论的热点。首批挂牌的5个合约基准价为780点,其中成交量最大的EC2404合约更是飙升至932.9点,收盘报价为916.3点,涨幅高达17.47%。其他合约也早早涨停,封住了首日20%的涨跌停板幅度限制。 这一惊人的涨幅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尽管当前是集装箱市场的淡季,然而,集运指数的表现却出人意料。分析人士指出,尽管2021年运力紧张所带来的新船订单逐渐交付,但今年上半年全球集装箱新船交付量同比大增129%,这加大了供应压力,然而集运指数却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如此剧烈的上涨。 需求端的情况也受到了关注。尽管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但2023上半年合计出口贸易额同比下降6.5%,全球经济与贸易量承压,欧洲经济疲弱。这一背景下,集运指数的暴涨是否持续,是否能够维持短期修复的趋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综合来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暴涨虽然令人瞠目结舌,但市场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要保持冷静。短期内的涨幅或许源于基差修复的预期,但中期供需压力不容忽视。尽管运价市场集中性强,底部支撑相对稳固,但由于合约标的指数每周一公布,潜在波动风险仍需警惕。 需要注意的是,集运指数期货作为服务型期货,具有无库存的特点,单边波动及交易难度较大。投资者在参与交易时,应充分了解市场风险,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以确保投资的安全与稳健。 关注后市潜在风险因素: 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成为影响黑色系商品主要因素之一,该风险因素主要在于市场低迷、信用危机、销售压力、政策不明确以及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担忧。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1. 房价下跌和市场低迷: 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价连续第二个月下跌。这表明市场需求不足,购房者对房价走势持谨慎态度,可能导致房地产销售额持续锐减。 2. 信用危机: 中国房地产商碧桂园违约、无法支付债券利息,以及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等情况,引发市场恐慌。这凸显了部分房地产公司面临的信用风险,可能对整个行业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3. 销售压力和在建项目问题: 碧桂园的债务问题突显了房地产公司在销售压力下的困境,尤其是在建项目数量庞大的情况下。业界人士指出,这可能导致保交楼难度增加,并加剧行业问题。 4. 政策支持不明确: 尽管房地产市场降温,但各地政府的支持政策尚未明确推出,这可能导致市场低迷局面持续。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确定各地将如何应对房地产市场的问题。 国外潜在风险因素: 随着两国货币政策背道而驰,中美利差不断扩大,美元走强成为影响大宗商品期货价格的主要风险因素。 1. 强劲的经济数据支持: 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充满韧性、劳动力市场仍然紧张。这些数据表明美国经济相对稳健,为美联储9月或11月继续加息提供了支持。 2. 美联储官员的鹰派信号: 多位美联储官员释放出鹰派信号,表示对通胀的担忧和对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支持。这暗示美联储可能会继续采取加息措施,以抑制通胀。 3. 中美利差扩大: 中国央行意外降息导致中美利差扩大,这将增加投资美元资产的吸引力,从而支持美元的上涨。 4. 美国实际利率上升: 美国实际利率(考虑通胀因素后的利率)上升至14年新高,这增加了持有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率普遍较低的背景下。 5. 市场预期和投机因素: 投资者预期美国利率在未来仍可能高于通胀率,这支持了美元的走高。投机者也可能通过加大美元头寸来获取利润,这进一步推动了美元的上涨。 因此,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美元走强通常会对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比如会导致原油价格下跌,由于原油是以美元计价的,当美元升值时,购买原油所需的美元数量相对减少,这可能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减弱,从而对原油价格产生下压。 另外,黄金通常被视为避险资产,当投资者风险情绪高涨时,他们可能更愿意持有美元而不是黄金。因此,美元走强可能减少了对黄金的需求,导致黄金价格下跌。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