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其间受二育、冻品入库、收储措施、节日效应等阶段性利多带动录得短暂反弹,但最终都回归至供过于求的基本面,持续处于磨底阶段。自7月中下旬开始,生猪市场情绪发生改变,现货价格触底反弹。 “7月猪价上涨的起因在于标肥价差于夏季转负并进一步走扩,市场大猪猪源紧缺,同时也给予养殖端压栏空间,肥猪带着标猪价格上行,市场压栏惜售情绪强烈,二次育肥借机入场,促使价格进一步反弹。”国联期货农产品事业部徐亚光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可以看到,短短半月生猪现货价格自14元/公斤涨至17元/公斤以上。” 但随后生猪价格在8月上行动力减弱,市场再度进入振荡状态,但总的来看,价格重心较今年上半年获得明显提升。相关数据显示,8月全国生猪出栏均价17.13元/公斤,较上月上涨2.80元/公斤,涨幅为19.54%。 伴随着猪价的回暖,8月猪企销售情况也有所好转。徐亚光表示,从近期各上市猪企陆续公布的销售简报来看,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天邦食品、新希望等猪企的销售收入、销售均价均实现了环比上升。 据披露,牧原股份8月实现生猪销售567.2万头,销售收入108.07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16.35元/公斤,环比上升18.39%。温氏股份8月销售肉猪214.43万头(含毛猪和鲜品),销售收入41.21亿元,环比增16.61%;毛猪销售均价16.84元/公斤,环比上升18.51%。天邦食品8月销售商品猪53.33万头,销售收入8.54亿元,环比增长23.18%;商品猪销售均价17.15元/公斤,环比上涨15.42%。新希望8月销售生猪131.48万头,销售生猪收入为22.57亿元,环比增9.62%;商品猪销售均价16.63元/公斤,环比增18.03%。 而在国内生猪养殖行业刚刚盈利一个多月的情况下,进入9月后,猪价却未能持续性上涨。卓创资讯分析认为,目前行业盈利仍较为低迷,促使上下游业者乐观预期降温,并逐步趋于理性。 “8月31日至9月7日当周,生猪现货市场呈现振荡偏弱趋势,周均价为16.75元/公斤,较上周下跌0.28元。”徐亚光对记者表示,从供给端看,据钢联统计的数据,9月份重点省份养殖企业计划出栏量环比增加3.87%。养殖端出栏增加,且自8月中旬开始,大体重猪源供应紧张有所缓解,标肥价差缩小,猪价走高后,二次育肥进场也明显减少,推动猪价上涨动力减弱。 在格林大华期货生猪分析师张晓君看来,目前生猪供给仍相对充裕。短期来看,7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8.7%,对应8、9月份生猪供应也将稳定增加;中期来看,今年2至7月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8.4%,对应未来6个月生猪供应同比增加;长期来看,能繁母猪存栏对应今年3—10月份生猪出栏环比增加,且今年上半年产能去化缓慢,母猪产能仍处相对高位,对应明年5月前生猪市场供给仍较充足。待产能去化基本结束,猪价才能对应十个月后真正进入上升通道。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养殖端压栏增重,生猪出栏均重持续回升也对猪价形成利空。截至9月7日生猪交易均重122.15公斤,较上周增0.22公斤,周环比0.18%。预计随着天气转凉,生猪日增重水平有望明显提升,出栏均重仍将继续走高。”张晓君表示,此外,当前国内屠宰冻品库存水平也处相对高位,卓创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猪肉冻品库容率30.88%,周环比降0.09%,较本年度最高点下降4.99%。 从需求层面看,徐亚光说,国内消费正处于逐步好转阶段,学校开学之后屠企订单稍有增加,但提振有限,建议继续关注后续节日备货以及天气降温后消费的变动。 张晓君也表示,随着开学季结束,市场终端需求重回疲软态势,屠宰企业销售不畅,部分屠企计划缩量,导致开工率回落。数据显示,截至9月7日,全国屠宰企业平均开工率为29.46%,预计9月上半月消费难有明显起色,对猪价支撑力度不足。“不过,随着天气转凉,双节备货预期仍存,9月中下旬以后终端消费预期向好。” 总的来看,张晓君认为,当前生猪市场供需双方深度博弈,供给端可重点关注存栏相对充足和体重相对偏低互为掣肘的局面如何打破,目前天气转凉后生猪日增重明显增加,体重增幅加快,供给边际走强在先,驱动猪价9月中旬前或偏弱运行,市场或继续向下寻求支撑,建议关注养殖成本变化。消费端则要重点关注双节前的备货需求的启动节点对猪价的支撑效果。 徐亚光也表示,短期生猪市场供需僵持,规模场生猪出栏增量,供应端压力依旧存在,但跌价后养殖端存在抗价惜售情绪,二育也在伺机入场,且需求处于逐步改善的过程之中,猪价下方支撑仍较强,预计短期现货价格窄幅波动,关注本月中旬及下旬二育入场情况,以及消费的边际变动。“预计双节前存在节日备货,或将形成利多,推动价格小幅反弹,但节后需求回落为常态,关注消费边际变动。” 进一步展望四季度猪价,徐亚光表示,本年度后期出栏仍存压力,四季度为猪肉消费旺季,大部分规模场及集团场前期均采购仔猪或留存仔猪预备旺季出栏,出栏压力将始终限制猪价上方空间,且9—10月往往会存在二育行为,使得出栏压力再度后置。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