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美元:一张权谋者的牌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7-21 10:58:55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胡燕燕

近期,市场对于商品走势的判断多纠结在美元趋势上。美元指数6月初以来基本呈现持续下跌态势(其间有两次非常窄幅的盘整),跌幅已达6.8%。与此同时,LME铜用了一周时间从6100美元/吨反弹到6700美元/吨(涨幅9.8%),此后维持盘整态势;NYMEX原油现货月合约用了两周时间从72美元/桶反弹到79美元/桶(涨幅9.7%),此后也维持振荡态势。即便美元还将进一步下跌,假设美元指数到80一线,累计跌幅也只是与商品此前的反弹幅度持平,商品能够借助美元力量反弹的力度有限,更何况美元指数在跌至80一线后,市场转而会对其产生技术性反弹的预期。这种预期或者预期的实现过程,无疑是对商品不利的。

对于美元6月份以来的下跌,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是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减缓的担忧开始增加。这些担忧使美元指数从75上涨到88一线(17%的涨幅)之后,调整压力加大。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的担忧是理性的,部分敏感性的经济指标很容易让市场产生这种预期。

美国ISM制造业指数向来是判断美国经济周期乃至全球经济周期变化的重要经济指标。在2009年下半年经济各个领域强烈预期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该指标中的PMI综合指标和库存分项指标快速回升,充分显示了经济复苏前端企业良好预期下的备库行为。但是,这些指标在今年三四月份达到了历史峰值水平,即企业的提前备库行为基本完成,此后掉头向下的压力增大。这从整个经济的调控行为上也能解释通,即指标快速回升的背后隐含着经济回升的过热或者通胀苗头,此时宏观层面往往正在酝酿政策上的调控:稳定的增长才是合理的。因此,反映在指标上,一般就会出现掉头向下的过程。恰恰正如市场预期得那样,ISM制造业指数和其中的库存分项指数回落,经济层面开始出现二次清库的过程。另一指标——美国经济领先指标的变化,也有让市场产生这种预期的特征。目前,全球对于经济“二次探底”的预期相对比较一致。从以往经济领先指标的运行轨迹看,经济“二次探底”的过程能够在指标上清晰展示,而目前美国经济领先指标“W”型的二次探底轨迹还未显现。市场对经济指标的预期,以及经济指标印证预期的变化,均将对金融资本市场各种价格运行产生作用力。同时,5月份以来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及失业率数据表现并不良好,倒是匹配上了“二次探底”过程中失业率数据的变化特征,导致市场对经济领先指标轨迹预期有所强化。

其次是人民币汇改重启前后的言论和启动后实质的升值过程,的确给美元下跌带来了助推力。进入6月份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呈现出微妙变化,德国总统和日本首相先后辞职,“天安号”沉船事件越来越复杂,全球经济“二次探底”信号逐渐强烈。在此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加大。6月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78,升值幅度8.8‰左右。尽管主流分析认为美元指数的加权货币中并不包含人民币,而且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升值对美元指数没有影响,但从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的升值过程看,美元指数的下跌及国际资本的流动说明,人民币升值的确给美元汇率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这个层面看,如果后期人民币继续升值,美元下跌可能还有一些空间。

不过,即便是上述因素导致美元下跌,但也仅仅是阶段性的。等到下一阶段市场焦点转移,美元的反弹就有重新出现的可能。其实,美元汇率只是一张“牌”,不仅仅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政治权谋“牌”,也是金融市场“牌”。从对欧债问题的反应上可见一斑。欧洲债务危机一度促使欧元大跌,美元大涨,现如今即便是欧洲方面再出现主权债务评级下调,欧洲银行的压力测试较多出现不过关,市场依然反应疲软,欧元跌不动了。市场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美国经济上,转移到了人民币升值上,欧元开始涨了,美元开始跌了。

事实上,对美元汇率的分析是一个难点:供需平衡关系不清晰,影响因素众多,市场流动性大,信息反应速度快。打开多数货币的走势图,主流趋势是宽幅度的振荡。在这个市场上,中短期的技术分析更容易成为人们的投资获利工具,而基本面分析多数是事后诸葛的“纸上谈兵”。因此,判断美元走势,强调形态、趋势、支撑、阻力、突破等重要的技术信号,强调信息、事件的突发性影响,重视市场对焦点问题的预期,可能比传统的基本面分析更加有意义。

在进行商品投资时,分析和判断市场趋势一定要明确价格影响的主次因素,可以关注美元、考虑美元的影响,但对美元因素不应当过分看重。过分看重美元,强调通过分析美元的走势,来指导商品投资,容易本末倒置,降低对商品趋势的把握。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美元仅仅只是一张“牌”。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