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进入"后危机时代",但大宗商品的价格起伏却仍然剧烈,这一方面给部分产业造成动荡,另一方面,对银行业相关贷款也提出风险防范需求。与此同时,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在危机中所突显出的风险对冲功能让人印象深刻。在此背景下,随着银期合作的逐步推进,与期货业加强合作,探索新的市场合作模式,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大宗商品贷款敞口风险,就成了银行业积极探索的课题。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业内在此领域已有有益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何谓"套期保值贷款"?银行怎样利用期货市场降低贷款风险?期货公司在其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 记者:众所周知,期货是风险管理工具,但是运用不当,本身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那么,如何理解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与银行业规避信贷风险的结合? 姚广:银行业对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业务一直有所忌惮,而身处市场经济中的生产经营企业因缺少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又往往无法参与套期保值交易进行风险管理。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银行与期货公司密切合作,对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进行严格监管。 "套期保值贷款"在国外是一种很流行的银期合作业务,该项业务不仅有利于规避银行的信贷风险、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同时有利于解决涉农企业资金短缺以及生产经营风险的问题,为银行培育优质客户,提高社会效益,是一种多赢的业务模式。 记者:银河期货与农发行合作模式的核心是什么?换言之,怎样做到运用"套期保值贷款"保障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姚广:自2005年开始,银河期货与农发行密切合作,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银河-农发行模式",即在套期保值贷款业务基础上结合期货公司、银行和涉农贷款企业共同参与期货市场的全新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试点已经由最初的一个省扩大到目前的六个省。 "银河-农发行模式"合作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农发行、涉贷农企、期货公司签订《套期保值业务三方合作协议书》,通过三方协议,严格约束企业的套期保值业务,从根本上解决涉农企业利用套期保值贷款管理企业经营风险的矛盾所在,即在保障农发行信贷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涉农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了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虽然目前农发行仍禁止信贷资金进入期货市场,规定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资金必须为自有资金,但如果涉贷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农发行允许企业动用企业的贷款担保金参与套期保值。 如果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交易,必须保证农发行资金的安全,因此,银行、涉农企业和期货公司三方需紧密配合,对农发行客户从事期货交易的资金实行封闭管理。由期货公司和期货交易所协助农发行对交易资金进行监管,确保资金回笼;企业在农发行开立期货账户,由农发行进行企业期货业务核算;期货公司根据企业自身现货业务的特点以及对市场趋势的科学分析,为企业拟定期货套期保值交易方案;农发行根据拟定的套期保值方案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核定贷款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资格。在套期保值交易结束后,经交易所结算、企业认定,由期货公司将其保证金余额全部直接划入企业在农发行的账户。农发行将企业的期货损益与对应的现货业务损益合并处理后,一并收回期货、现货业务的贷款。 记者:期货公司在合作模式中,主要发挥哪些作用? 姚广:通过在试点地区积极组织企业培训,宣传期货套期保值知识,我们充分调动了当地涉农企业参与期货市场转移经营风险的积极性,帮助银行培育高品质客户资源。同时,通过三方协议约束企业的套期保值行为,为解决企业向农发行申请贷款提供了安全的保障。此外,通过农发行、期货公司和企业自身的三层风险控制体系,完善了对套期保值整个过程的立体风险监管和控制,使各方利益得到有效保障。 在期货知识培训方面,我们先后组织对农发行系统及当地涉农企业的期货知识培训60余场,通过进行广泛的期货套期保值知识宣传,在试点地区涉农企业中间,营造了积极参与期货市场,灵活运用衍生工具管理企业经营风险的良好氛围。 "银河-农发行模式"的推广也为农发行支持涉农企业依托期货市场走出困境,同时为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自2005年以来,在参与试点的农发行黑龙江分行共支持全省28个县(市)的54户企业,通过套期保值销售粮食276次、累计逾10万余吨,为近30亿元贷款提供了规避风险的保障,帮助企业累计实现净利润近1.2亿元。 通过严格的三方监管风控体系的构建,我们实现了化解信贷资金风险、化解套期保值操作风险和化解涉农企业价格风险的"三化解"目标。据不完全统计,自合作以来,在银河期货开户的涉贷农企未发生一起风险事故,从而实现了降低企业风险和贷款及时回收的目的。截至目前,我们先后为农发行数十户涉贷企业客户提供套期保值服务,有效对冲了企业现货市场的亏损,期货市场因此也成为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剂"。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