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流动性问题日趋严峻,零成交个股增加,全市场日成交量下降。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收盘,港股全市场当天成交额仅617.61亿港元,其中,735只个股出现零成交,占比超28%。今年前八个月,港股市场日均成交额为1120亿港元,同比下跌12%。另外,从年内区间成交额来看,截至9月14日,51只个股为零成交,850只个股累计成交额在1000万港元以下,占比33%。 此前,8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新闻公报宣布成立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全面审视影响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因素。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港交所要持续完善交易制度,提高成交效率,缩短交易处理时间,这是改善流动性的重要措施。此外,需要进一步优化交易系统,减少系统故障和延迟。另外,港交所可以鼓励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港股市场,增加交易量和流动性。例如,降低投资门槛、加强股票借贷市场建设。 流动性不足引发多重问题 高合资本合伙人孔庆勋对记者表示,当下的香港资本市场正面临着三重难题,流动性困局、估值被低估、融资功能弱化。 近年来,港股交投活跃度下滑明显。港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港股市场总市值累计为33.1万亿港元,前8个月港股日均成交额为1120亿港元。此前港交所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港股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295亿港元、1667亿港元、1249亿港元,其中2022年日均成交额较2021年下降25%。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行金融及金融科技首席分析师赵然表示,港股流动性分化较明显,交易呈现出向头部公司集中的特点。大市值公司流动性明显好于小市值公司股票和市场整体,而小市值公司流动性较为缺乏或是造成港股流动性与其他市场存在差距的重要原因。 不过,今年以来,大市值公司的流动性亦不容乐观。截至9月14日,年内尚无1家港股公司区间日均成交额超过百亿港元。9月14日,仅14家上市公司当日成交额超过1亿港元。腾讯控股9月14日成交额32.49亿港元。美股特斯拉9月13日成交额303.28亿美元,折合2273亿港元。 进一步看,港股市场流动性不足,亦加剧上市公司估值低、融资难等问题。 估值方面,截至今年8月底,港股总市值为33万亿港元,与2021年5月底峰值53万亿港元相比,蒸发将近20亿港元。此外,近期AH股溢价率不断攀升,截至9月14日收盘,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为145.31。 融资方面,港股IPO募资金额不断下滑,且袖珍式IPO频现。据德勤统计,2023年上半年,港交所的新股上市集资额累计仅有178亿港元,排名继2021年、2022年跌出全球前三之后,直接下滑至全球第六位。 孔庆勋认为,港股估值低的核心原因在于“卖盘多、买盘少”。卖盘方面,主要是以美元基金为代表的外资,而2021年以来,受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复杂因素影响,外资陆续减持港股。从买盘角度来看,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南向港股通资金,二是以恒生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三是公司回购和大股东增持。 事实上,南向资金为港股市场提供了重要流动性。据LiveReport大数据,2022年南向港股通日均成交额已达293亿港元,贡献了港股市场约四分之一的流动性。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南向资金合计净买入金额已超2397亿港元。9月5日当天成交净买入额达到119.98亿港元。 业界纷纷建言改善流动性 目前,业界从多方面提出意见,呼声较大的有建议撤销印花税,加快退市机制完善及创业板改革,以及加强衍生品设计,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 是否撤销印花税尚未有定论。9月6日,香港地区促进股票市场流动性专责小组主席唐家成表示,没有排除印花税这个选项。在专责小组保密制度下,会议讨论不会向外披露。 对于活跃港股市场的建议,孔庆勋表示,一是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包括降低港股通市值门槛、开通港股通融资融券。二是为提升投资者配置指数基金的意愿,指数成分股的筛选标准里可加入财务状况(利润,分红等)作为指数权重,而非单纯按照市值和流动性纳入,从而驱使低估值好公司取代高估值差公司纳入指数。此外,为解决内地港股公司无法回购的问题,可引入“库存股”概念,库存股不参与分红,并且可以用于未来的注销或者员工股权激励。 在赵然看来,未来港交所亦可积极吸引包括中东等更多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增量资金参与。 衍生品方面,据香港证监会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供专业投资者买卖的场外股票挂钩产品规模达160亿元。“港交所推出了多只与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等挂钩的期权、期货产品,机构投资者需要此类丰富的衍生品工具来提高市场流动性,并通过对冲来降低成本。”恒生指数公司行政总裁巫婉雯表示,这对降低机构投资者交易成本、活跃港股市场、吸引中长线资金参与等有着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