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糖价格以振荡为主。假期前食糖抛储对市场形成了短暂的冲击。休市期间外盘原糖的相对强势使得节后郑糖一度高开,但随着新榨季甜菜糖开始供应市场、南方甘蔗糖厂降价去陈糖库存,国内糖价出现回落。 回顾2023年,随着防疫政策调整,白糖消费预期逐步改善,同时国内外减产预期升温,食糖价格逐步走强。5月,随着巴西进入压榨高峰,甘蔗压榨进度偏高使得原糖走弱并带动国内糖价出现下跌。7月之后国内外库存偏低、印度出口政策发生变化(新榨季大概率限制食糖出口)使得糖价再度走强。“从宏观角度而言,当前美联储虽然仍然处于加息周期中,但边际上的影响逐渐下降。巴西雷亚尔维持强势也对国际糖价有利。”申银万国期货白糖高级分析师徐盛说。 中信建投期货首席分析师田亚雄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假期外盘糖价表现相对坚挺,10月合约到期交割,交割数量创下历史新高。通常情况下,巨量的交割意味着当前供应相对充足或现货市场流通情况不佳,卖方积极选择通过盘面抛售,本次交割尽管数量偏高但是成交价格高企。一方面是市场的心态和预期发生了转变,印度不出口的预期强烈,贸易流面临进一步紧张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全球白糖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原白价差仍给出较丰厚的加工利润。另外,巨量交割和降雨引发巴西港口拥堵,根据船报数据,截至10月5日当周,巴西港口待运量环比增加167万吨至568万吨,食糖主要出口港口桑托斯港口的等待天数上升至30天,意味着发运至我国的船期或被推迟。在国际多头情绪相对高涨的情况下,若接下来港口拥堵看不到缓解的迹象,不排除在短期持续成为交易的热点。 据悉,巴西甘蔗处于压榨后期,目前的食糖增产基本被市场所消化。2023/2024榨季截至9月下半月,巴西中南部地区累计入榨量为49308.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43163.1万吨增加了6145.6万吨,同比增幅达14.24%;累计产糖量为3261.5万吨,较去年同期的2635.3万吨增加了626.2万吨,同比增幅达23.77%。 “由于印度和泰国预期产量下滑,巴西的增量被抵消。因此,目前的全球食糖供应依然相对紧张。长期而言,随着食糖价格相对大豆、玉米、棉花等争地作物偏高,种植收益的上升将激励农民增加糖料的种植,未来食糖供应紧张的态势有望得到周期性的缓解。”徐盛说。 国内方面,记者注意到,当前的工业库存供应偏低,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的最新数据,2022/2023榨季全国共生产食糖897万吨,比上个制糖期减少59万吨。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累计销售食糖853万吨,同比减少14万吨;累计销糖率95.1%,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结转库存44万吨,同比减少45万吨。除此之外,进口供应近期有所增加,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我国进口食糖37万吨,同比减少31.3万吨,降幅45.83%。1—8月累计进口食糖157.77万吨,同比减少114.98万吨,降幅42.16%。2022/2023榨季截至8月累计进口食糖334.97万吨,同比减少120.75万吨,降幅26.5%。 根据有关的船报信息,未来几个月中国的食糖进口量有所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将缓解供应紧张的压力。但考虑到目前海外的糖价水平,未来这些进口糖能否低价供应市场,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对于新榨季而言,目前国内预期产量将有所恢复,但能否恢复到1000万吨的水平仍然需要观察。特别是在厄尔尼诺事件背景下,需要跟踪大规模开榨后的天气情况。”徐盛说。 在田亚雄看来,后期市场最大的矛盾点在内外价差如何收敛。进口利润倒挂的问题延续了近3年,这是长期做多郑糖的主要逻辑,但是入场的时间点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内外价差能够维持,即原糖看不到向下的驱动。从贸易流的角度来看,今年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印度和泰国是全球食糖的重要来源,但是两个国家降雨均偏少,进而导致新季产量和出口的减少。印度在大选的背景下,无论产量多寡,到明年一季度结束都不太有可能出口,原糖具备创新高的动力。二是目前由于储备投放和新糖集中上市的问题,四季度市场不缺糖。在国际糖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国正常进口变得艰难,政策性调整预计将会更加频繁。 对于后市价格,田亚雄看来,内外盘糖价长期呈现正相关,预计出现外强内弱的走势,四季度单边做多郑糖的空间相对有限,但6800元/吨的配额内进口成本仍是具有性价比的买点。考虑到长线内外价差仍有修复的需求,因此可以将更多的头寸放置在远月合约2403合约和2405合约上。 徐盛认为,对于四季度,当前北半球的食糖库存属于绝对低点,而目前国内盘面价格已经达到了配额内进口的成本,这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少见的。同时,宏观层面,国内的经济增长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有利于国内糖价,投资者可以继续逢低买入。等到未来价格上涨至新位置后,投资者可以考虑长期做空。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