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第一个交易周A股市场整体走低,但两市成交量能较节前有所放大,盘面资金更多围绕华为概念布局,市场情绪仍处于年内低位。指数层面,上周各关键股指普遍收跌,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以及创业板指数周跌幅分别为0.72%、0.41%和0.36%。 笔者认为,节后影响A股市场行情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美债收益率仍处于高位,同时美元指数走势偏强,美国9月通胀数据再超预期使美联储紧缩预期边际增强,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压力未明显缓释,叠加地缘政治风险事件不确定性,抑制北向资金流入并拖累内资风险偏好。二是上周三晚间中央汇金宣布增持四大行股票,且本次增持具有较强持续性,这一消息边际提振了市场情绪并带动A股走强。另外,政策端托底A股市场的预期持续增强,上周末中国证监会公告融券新规落地。三是9月份通胀、外贸以及金融数据集中披露,整体数据边际企稳向好,但反弹力度不及市场预期,市场似乎在等待更加强劲的经济数据来验证国内经济向上修复格局的持续性。 国内经济基本面企稳反弹 今年年中以来,总量政策持续向稳增长倾斜,其中货币、财政、地产以及消费政策均有所体现。货币政策方面,6月和8月两次降息以及9月份的全面降准持续体现出央行面对汇率压力的稳增长决心,因此不排除后续央行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性。财政政策方面,8月份开始,专项债发行明显加速且要求年内新增专项债额度9月底之前基本发行完毕、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资金10月底之前力争使用完毕,同时伴随一揽子化债方案逐步落地,近期多地公告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房地产方面,与“因城施策”相比,8月底以来地产需求端政策更多采取了总量放松方式,刺激力度有所增强,包括提出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方案并对首付比例以及二套房贷利率下限进一步优化,一线城市推行“认房不认贷”等。消费政策方面,通过降低存量房贷以及其他减支措施提升居民可选消费需求,比如8月底国务院宣布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三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其中每项扣除标准均提高1000元。 国内经济基本面边际企稳反弹格局愈加明晰,结合价格、利润以及库存三方面数据看,国内工业企业有望结束主动去库阶段并于四季度开启新一轮库存周期的补库阶段。价格层面,PPI同比自8月份开始触底反弹、CPI同比开始翻正、核心CPI同比在出行相关服务业消费数据的支撑下韧性持续增强;工业企业利润层面,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当月同比较上月大幅上行23.9个百分点至17.2%,并显性实现由负转正;库存方面,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同比较上月上行1.0个百分点并由负转正,达到0.8%。 此外,上周公布的9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12万亿元,同比多增5638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2.31万亿元,同比少增1764亿元,结构上9月居民贷款新增8585亿元,同比多增208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3215亿元和5470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77亿元和2014亿元,可以看到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为年内次高水平。 稳增长政策出台更加密集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高规格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表态直接,用词积极,对资本市场寄予厚望。而政策密集落地则是8月中下旬,先是8月18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公告称,自8月28日起进一步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接着是8月27日晚,中国证监会连续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支持适度融资需求》,要求收紧IPO和再融资,规范减持行为,降低两融保证金比例,与此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也发布公告称,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此外,上周中央汇金增持四大行以及证监会公告融券新规进一步增强政策托底A股市场预期,虽然当前“市场底”确认过程较为波折,但是持续大跌空间明显受到抑制。 短线不确定性更多来自外围 短期看,节后一周A股市场行情表现弱于预期,市场情绪始终受外围风险偏好拖累,各关键指数持续磨底,但也可以看到,国内利多因素正在快速积累,特别是上周中央汇金宣布增持四大行且上周末中国证监会公告融券新规落地,政策端“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政策持续发力。此外,上周重要月度经济数据陆续披露,9月居民中长期贷款转为同比多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产后端销售出现了际转暖迹象。短线期指市场可逢低试多,以波段操作为主。中长线看,笔者认为,可坚持以谨慎乐观观点看待A股市场,前期各稳增长政策带来的“政策底”持续夯实,在活跃资本市场政策落地强度及密度持续走高,国内宽松流动性环境有望持续等背景下,国内经济基本面有望迎来边际转暖信号,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大方向指引下,偏低指数估值将迎来修复,长线投资者可适当把握多头配置窗口。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