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金属在7月16日出现大幅下跌后,7月20和21日连续两个交易日出现强劲反弹,基本上扳回了此前下跌的空间,并回到了7月初的振荡平台上方,即沪铜回到了53000—54000元/吨振荡区间内。 目前,经济放缓使得市场憧憬美国会重新出台刺激措施,市场风险偏好升温,同时欧元区债务危机短期表现波澜不惊,以及中国保障性住房拨款消息和美元持续弱势、股市强势反弹都引发期铜走高。但笔者从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外围市场、供需面等几大环节来分析,市场潜在的利多还不足以支撑铜价突破性上涨,沪铜有可能测试前期高位的压力区间54000—54500元/吨后再度回落。 经济放缓成既定事实,“去库存化”延缓 进入7月份,二季度一系列实体经济指标纷纷呈现出弱势,经济增速下滑将引发企业“去库存化”延缓,工业金属将面临库存下降的过程中断和过剩加剧的困境,而且不乐观的经济前景打压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美国7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抵押贷款指数降至年内新低,美国6月份零销销售连续第3个月下滑,而美国7月份制造业指数更不乐观,制造业指数由6月份的19.57大幅下滑至5.08%。美国住房市场也堪忧,随着购房税收优惠政策的结束,美国住房数据或许会显示楼市进一步受挫,由于建设和购买量下降,未来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扩张可能失去动力,美国6月份新房开工下降了5.0%至54.9万户,触及2009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 中国经济放缓已经明朗化。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0.3%,增幅小于一季度的11.9%;中国工业制造业增速放缓,工业增加值增速较5月份回落了2.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回落;外贸出口增速放缓等。这些均暗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刚刚开始。 政策退出施压工业金属 伴随经济增速放缓和围绕贝南克即将发布半年度国会证词,市场憧憬美国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和重新出台刺激措施的可能性,同时有关中国出台新刺激措施的猜测也不时传出,铜价受益短线反弹。然而各国政策面临两难,但总体方向依然是逐步退出,只是时间和方式不同而已,从而流动性会较2009年同期出现很大的收缩,期铜的投资需求因而受到抑制。 迫于财政赤字和高额债务,欧洲各国纷纷宣布削减预算开支,从而“以财政政策先行货币政策暂不动”的政策被动性退出拉开序幕,由此,一方面经济复苏将延缓,另一方面引发银行惜贷和通缩的隐患。与此同时,欧洲央行截至7月16日当周已从欧元区货币市场抽走600亿欧元资金,意味该行至少暂时已停止购买国债,这将引发更多欧洲国家得不到援助,主权信用评级将被下调,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的风险还很大,如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警告匈牙利的问题有蔓延风险,并会影响其它东欧国家。 中国尽管6月份CPI降至2.9%,引发了对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但笔者基于管理通胀预期、经济结构调整和为今后两年甚至“十二五”计划打下良好基础的考虑,认为我国的政策调控不会轻易放松。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国资委针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政策可能取消”和“三套房贷放开”的传闻都做出了回应,表示楼市调控政策不变,差别化房贷政策不变,而且银监会表示加强房贷检查。 基本面潜在利多还不足以支撑铜价突破性上涨 铜相对于其他工业金属,基本面相对偏好,铜矿瓶颈导致全球产量增速受到一定的限制。近期,沪铜和伦铜库存双双下降,伦铜注销仓单增加,现货持续升水和国内现货市场精铜货源偏紧,但这些还不足以支撑铜价突破性上涨。 其一,现货市场在供应并不充足的同时消费更加惨淡,一方面下游企业订单受淡季影响确实出现了回落,另一方面下游企业对现货价格接近54000元/吨的水平明显不认可,接货十分有限。 其二,库存下滑的势头在三季度可能止步,因全球精铜产量总体上保持增长,而季节性因素将导致消费增速下滑。据了解,中国6月份精炼铜产量刷新历史高点,同比增长26.3%,达到了42.2万吨,而上半年精炼铜产量同比增长19.4%,达到了232.2万吨;赞比亚今年前5个月铜产量增至321132吨,去年同期为276230吨;哈萨克斯坦1—6月份铜产量增加7.6%至172343吨;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国智利1—5月份铜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3%。 其三,下游企业对精铜矿采购力度下降,矿商采取部分让利的措施提高了精铜的加工费,这暗示国内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尽管夏季部分冶炼厂停产检修。目前,中国铜冶炼厂检修令铜精铜加工费回升了一倍,达到15美元/吨和1.5美分/磅。 总之,随着欧美经济指标尘埃落定,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美联储也调降了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预估,高盛和IBM等企业财报都低于预期,这都暗示股市后市不乐观,将拖累期铜的反弹。而欧洲削减开支影响着经济增长前景,再加上欧洲央行停止购买国债,欧元区债务危机或卷土重来。三季度季节性消费淡季和精铜产量保持高速增长,过剩量将会增加,期铜难以取得突破性上涨,但由于二季度期铜先于经济放缓而大幅下跌,当前期铜大多时间呈现区间振荡,后市可关注沪铜在54000—54500元/吨前期高点的密集压力区间的表现,一旦受阻,其回落的可能性很大。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