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钢材海外订单强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钢厂和贸易商普遍反馈海外订单大幅增长,排单充足。在内需温吞、驱动不强的状态下,亮眼的出口成为拉动需求的强劲引擎。本文将重点解析出口的表现及其持续性。 一、2023年中国粗钢出口情况 近年来中国钢材出口一直处于震荡上行态势,2022年之后月度粗钢(各类型钢材+坯料)出口量基本保持在500万吨以上,2023年月度出口量一度达到900万吨,2022年全年粗钢出口量在7000万吨左右,保守估计2023年全年粗钢出口量将超过8000万吨。与此同时中国粗钢进口持续萎缩之后近两年一直在月度100万吨左右的低位徘徊,导致中国粗钢净出口量相应持续走高,2022年突破5000万吨,2023年有望继续提升。 从中国的钢材出口结构情况分析,分地域来看,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相对是有缩水的,日韩对中国钢材的进口量一直保持相对平稳的水平,欧美对中国钢材的反倾销制裁导致进口量萎缩,尤其欧洲市场,尽管受俄乌冲突影响,有部分钢材通过转口土耳其进入欧洲,但增量也并不稳定。相比之下,中国的出口增量绝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中亚、中东区域等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地区。 分钢材品种来看,2020年以来国内出口的钢材产品,线棒材和管型材的增量都相对较小,全年出口增量在200万吨左右,而板带材的出口增量超过1000万吨,在板带材的细分品种中,出口方面有持续增量的品种为热轧和中厚板,冷轧系产品的出口增长持续到2020年之后出现波动,有一定回落,而涂镀产品出口的波动最大,较为不稳定。可以看出,像中厚板、冷系这种有比较明确的下游用钢去向的品种增长相对稳定,而涂镀板这种中间加工产品的订单稳定性就不足。 二、出口表现强劲的原因 细数中国钢材出口持续提升的原因,后疫情时代尽管贸易壁垒和区域间争端增大,对国际贸易环境造成一定冲击,但是对于中国的钢铁产业来说,汇率因素、海外供需偏紧、国内钢厂积极拓展海外订单等都为出口的发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1、人民币汇率大幅贬值有利于出口 美国开启加息通道后,中美宏观政策就持续劈叉的状态,与美方相反,中国政府在疫情之后一直采取偏宽松的政策刺激经济修复,不但持续放宽对房地产的融资和销售端的限制,还先后进行了降息降准、增发特别国债的操作释放流动性、增加有效投资,受宏观政策劈叉的直接影响,人民币2022年以来快速贬值,汇率两度破七,而长周期数据已经充分验证了一国货币汇率与本国出口量的正相关关系,汇率贬值使得出口更具有竞争力,给国内钢企打开、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外部条件。 2、国内钢材产品升级并积极拓展海外订单 受中国房地产需求滑坡的影响,国内粗钢产量偏大的矛盾重新凸显,但与供给侧改革之前不同的是,国内钢厂自主调节、升级、求变的能力明显提升,几年前钢厂就开始陆续投入了产线调整升级,高性能的卷板产品,并积极拓展海内外订单。在国际市场上,东南亚和南亚市场报价普遍偏低,热轧报价大多处于550-600区间,中东、日韩等其他市场的报价更高,因此在不考虑反倾销影响下,国内钢材产品在较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出口竞争力,而通过模拟各类钢材品种出口相对于内销的溢价水平也可以看到,从2020年到2023年钢材出现了持续的出口溢价,这也助推了一轮钢厂拓展海外订单的热潮,到2023年出口溢价在持续收敛,目前已基本没有相对溢价,出口订单近期也出现了明显缩减。 3、海外市场需求的脉冲式修复 从海外市场供需角度看,近五年主要经济体在钢铁领域的供需格局还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的,钢铁产业作为投资周期偏长、高能耗的典型重工业,供应弹性明显偏低,新增产能兑现偏慢,特别是对于煤、铁等资源匮乏,投资环境较差的地区缺乏发展钢铁产业的基础,而东南亚、南亚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基建等工程方面有较大的增涨空间,因此新兴市场的钢铁供需关系很快从供过于求转向了供不应求,而欧美市场则受地缘冲突等方面的影响,供应链稳定性不能满足需求的强度,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需缺口,因此海外市场近年来催生了比较大的需求增量空间。 三、外需增量是否具有持续性 如果要考虑后续的钢材出口需求如何,还是要从前述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汇率方面,伴随着中美元首会晤的暖意,两国政策劈叉的态势也接近尾声,美国通胀的超预期回落使得市场开始预期联储降息提前,两国政策有望回到偏宽松的同频状态,因此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的压力将相对缓解。而海外市场方面,地缘冲突总体有缓和迹象,欧美市场的供应链稳定将有所改善,目前乌克兰的钢产量已有一定恢复,若后续继续好转,对欧洲钢铁消费的保障力将重新修复,同时高利率持续状态下经济的压力和问题也可能增多,因此对明年欧美经济的稳定性有一定担忧,总体上看,除了新兴经济体的稳定增量外,海外总体需求和汇率情况并不支持外需进一步释放增量空间。今年10月份开始,出口订单已开始明显转弱,为了维护刚刚建立起的海外销售渠道,钢厂仍将尽力维持出口订单,但出口很难进一步提升,出口订单的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钢材总体需求的弹性。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