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农产品期货

中国十年来首次大量进口玉米 60%为转基因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7-23 16:27:5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7时33分报道,作为一个粮食大国,玉米在我国一直都是自给自足,但今年这一状况似乎在悄悄地逆转。中国十年来首次从美国大量进口玉米,从美国采购的玉米数量比过去15年还要多,这使得很多人惊呼进口玉米将迎来“中国时刻”。玉米进口量所发生的巨变让很多人想到了大豆的命运,那么在这种趋势的背后有怎样的推手?这种情况会不会对我国的玉米生产加工产生冲击?玉米会不会重蹈大豆的覆辙?中央台记者季苏平带来报道。

“民以食为天”,粮食的生产一直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今年我国在玉米进口量上的悄然巨变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据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5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35万吨,相比之下2009年同期累计玉米进口仅2150吨。长期以来中国玉米都处于自产自销的平衡状态,进口政策为何今年会突然调转?这一变化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大家都在想这背后有怎样故事。在汇易咨询有限公司咨询部总经理黄力群看来,玉米进口量的上涨就有两点原因:

黄力群:第一点,去年我们东北的玉米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产,幅度要超过20%,第二个原因是去年年底以来我国玉米深加工的需求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因为其效益改善使得对玉米的需求也明显地增长,造成国内供求比较紧张,带动了玉米的进口。

对我国生产玉米的农民来说,今年可以说是一个丰收年,玉米价格创出新高让大家欣喜不已。但是现在美国玉米大规模进军国内市场的状况,让一些身处玉米主产区的农民深感担忧。吉林省九台市卡伦镇农民徐军九说,今年玉米收购价之高前所未见,如果在这个时候面对国外市场冲击,无疑将打击种粮农民积极性:

徐军九:外国的玉米要是到市场来的话,可能全国的价格要降低,降低的话就不好了,直接影响老百姓的情绪。现在老百姓手里玉米已经卖完了,今年价格比较好,干苞米都8毛多钱一斤卖的,假如今年秋收以后受进口玉米影响的话,影响稍稍差一点还行,影响多了可能老百姓种地心情要差一些,思想肯定有波动。现在种子、化肥、人工什么费用都贵,冲击大了,种粮积极性指定要差。

农民的这种担忧其实不无道理,早在我国大豆进口暴涨的时候,农民就吃过这样的亏。玉米现在的情况和当年的大豆有一些类似,因此,一些业界专家也有同样的考虑:玉米市场会不会重蹈国产大豆的覆辙?但是在吉林省一家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主管原材料的负责人看来,玉米进口量的上涨并不会产生农民预想的后果:

负责人:国内的玉米价格受国家保护价,价格一直很高,而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的玉米价格很低,基本上合人民币就是一千出头,这样的话就是形成了玉米价格倒挂,进口的要比国内生产的便宜很多。但是之前发改委出了一个文,具体的内容其中就有一条,给一部分中国的饲料加工企业一定的玉米进口配额,大概是100万吨左右,这里面就包括中粮和四川新希望这些比较大的饲料企业,但并不是全面放开玉米的进口市场。

从美国进口的玉米还有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60%的进口玉米都是转基因的,而我国的玉米都是非转基因的。因此,这位负责人也认为,进口玉米大举打入中国对于我国玉米原料生产结构产生的影响还要再观察:

负责人:有一点就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个是转基因的问题,因为中国的玉米都是非转基因的,而美国进口的玉米60%都是转基因的。在美国60%的转基因玉米大部分是用来加工做乙醇的,美国的乙醇汽油添加量是在50%,而中国现在目前乙醇汽油的添加量是不超过20%,所以说转基因玉米进来以后,对中国以后玉米原料生产结构有没有影响,现在看还是未知数。

随着玉米进口量的大幅提高,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放开玉米进口能够平抑国内现在玉米收购的高价。但是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坚决地否认了这一观点,他认为要保护农民的利益,中国就决不能放开对玉米的进口:

教授:因为保护农民的利益的根本就是保护农副产品价格合理的上涨,只有它的价格上涨了农民才能从销售农副产品上收获足够的收益,大豆进口的教训给我们很深刻,我们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这些国家为什么农民的利益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它主要也是限制部分农产品的进口,所以国内玉米进口的口子决不能放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利用国际粮食稳定国内市场成为越来越多经济体的必然选择。但是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也是在博弈中必须考虑的要素。在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看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还有很多事要做:

梅新育:一个就是耕地面积的稳定。第二个,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保证投入和巩固加强,再一个就是在运输和销售等等方面的基础设施进行改进。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