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49.4%和50.2%,比上月下降0.1和0.4个百分点,市场预期分别是49.7%和50.9%。 制造业需求放缓,生产景气度回落。统计局也指出制造业企业中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超六成。 11月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进口、采购量、生产指数分别录得49.4%、46.3%、47.3%、49.6%、50.7%,分别较上月下降0.1、0.5、0.2、0.2、0.2个百分点。 内需方面,节假日消费热度减退后,出行人次减少,线下消费需求减弱,此外,商品消费也随着促销季结束有所回落。 “金九银十”促销季结束后,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出现大幅回落。由于房价还未企稳,保交楼工作尚未全面完成,居民购房仍然谨慎,需求端放松限购和首付比例等刺激政策效果的传导存在时滞。11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月均成交面积同比下滑20%,降幅扩大了17.4个百分点。房地产牵涉的行业范围较广,对经济的影响较深,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对上下游产业的需求和投资形成一定抑制。 外需方面,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趋势与主要出口国家数据变动的方向一致,出口下行压力增加。11月越南出口增速下滑0.2个百分点,韩国前20日出口增速下滑2.4个百分点。 分企业类型来看,规模小的外贸企业受影响较大。小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下滑6.9个百分点至40.9%,生产经营预期指数也下滑了1个百分点。 目前美国经济增长虽具有韧性,但高通胀、高利率的负面效应也已经显现,就业趋向放缓,叠加超额储蓄持续消耗,居民消费修复具备不确定性。10月美国耐用品订单环比下滑5.4%,同比仅增长0.3%(前值7.1%)。 欧洲工业生产走弱和私人去库也对我国出口形成拖累。欧元区制造业PMI已连续17个月处在50%以下的不景气区间,零售销售指数也处在低位。在生活成本高企、外部需求疲软和货币紧缩影响下,欧洲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或有不足,可能会进一步拖累我国的出口。欧盟委员会在11月15日发布的秋季经济展望报告中下调今明两年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分别比夏季经济展望中的预测值低0.2和0.1个百分点。 不过,实体部门对未来的预期在持续改善,企业招工增加,出厂价格降幅也收窄了一些。 制造业的生产活动经营预期、从业人员、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较上月环比提高0.2、0.1、0.5个百分点至55.8%、48.1%、48.2%,非制造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也环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 下面,我们对各行业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消费品行业和服务业景气水平回落。 受假期效应消退、“双十一”促销季结束等因素的影响,消费品行业需求出现下滑,服务业市场活跃度回落。消费品制造业的新订单指数从上月的51.8%下滑至50.1%。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9.3%,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从细分行业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上月受国庆假期带动形成较高基数,本月指数高位回调,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落。 第二,基础原材料行业需求收缩,价格回落为制造业减轻成本压力。 基础原材料行业产需两端的景气度水平均出现回落,11月新订单、新出口和生产指数分别是45.7%、42.5%、47.5%,较上月下降0.7、3.3和1.1个百分点。 国内需求整体偏弱、海外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减弱等因素共同推动原油价格大幅回落,进一步带动化工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下滑。基础原材料行业购进价格较上月下滑了6个百分点。 这进一步带动企业原材料成本压力减轻。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录得50.7%,较上月下滑1.9个百分点。出厂价格的降幅也出现收窄,11月出厂价格指数录得48.2%,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销售价格趋稳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第三,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景气度提高。 11月两个行业的PMI指数为51.6%和51.2%,环比上行0.9和0.2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了1.1和2.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的新订单指数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与上月基本持平。 第四,保交楼和基建共推建筑业景气度提高。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5%,较上月提高1.5个百分点。业务活动预期和从业人员指数均环比提高,行业对未来经营预期较好。价格指数也出现环比上行,从高频数据来看11月黑色系商品价格基本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暖。 房屋建筑业和建筑装饰业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均在54%以上的较高水平,可能是因为临近年底,房企加快建筑安装速度以完成保交楼任务。此外,增发国债落地也会推动基建投资继续维持韧性。 总的来看,本次PMI数据反映出市场当前供需偏弱,经济增速略放缓。除了受房地产市场拖累外,节假日消费和购物节促销效应褪去后消费品制造业和服务行业需求减少,海外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对我国出口形成拖累。不过,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的景气度持续提高,政策对优势产业、高技术行业的扶持效力显现;虽然当前经济修复力度减弱,但企业对市场发展前景的信心在增加。 近期增发国债逐步落地,央行要求年末信贷平稳投放,部分黑色系商品的生产和价格指标出现改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继续托底经济增长,后续还需更多需求端的稳增长政策出台,以巩固经济复苏之势。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