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 广东地区作为我国的猪肉最大销区之一,同时生猪养殖规模也在快速扩增,对于全国猪价有较强影响力。2023年12月18日-12月22日,中信期货走访调研广州、湛江、深圳,着重对产能调整、资金情况、旺季需求、冬季疫情等维度进行交流探讨和学习。敬请参考。 摘要: 广东省内来看,年前猪价或以震荡为主,反弹力度十分有限。明年供应难出现大幅递减,叠加生产效率维持高位稳定,预计猪价拐点或出现在下半年。 供应端:明年稳中略增的趋势大概率不会发生转变。 1、华南地区的产能或维持稳步小增的状态,多数养殖单位明年出栏计划进一步增加。从母猪存栏角度,各类规模厂、集团厂目前仍然处于逐步满产的阶段当中。即,前期投建完成的项目利用率正在逐步提升,这个趋势将持续到明年。截至2023年底,多数项目未满产,为了成本摊销降低,短时间内不会主动减产。即便有疫情的冲击,但目前后备母猪充足、市场增加重胎母猪环节、防控流程已经非常熟练等因素下,产能补充回来的周期仅3个月左右,不会影响生产进程。 2、广东疫情相对平稳,仅湛江、茂名、阳江等局部地区较严重。对于集团厂来讲,疫情无法影响产能大势;对于散户来讲,今年不少散户因疫情退出市场,或转为专业育肥的形式。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内散户或不及30%占比,规模化趋势明确,未来散户退出导致产能的去化幅度非常有限。 3、生产效率明年或高位震荡,明年预计提升空间不大,但也不至于呈现下降。 需求端: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来,广东省内的需求持续处于乐观预期证伪的阶段当中,这与全国趋势也基本一致。 终端需求相对疲软,供过于求格局确定,猪价偏低。本周为冬至前最后一周,需求季节性旺季的时间条件,以及大降温的环境条件皆已具备,屠宰确实有所上量,但终端肉价难起。冻品库存来看,冻肉需求也偏差。据了解,广东周边的贸易商、经销商(以收每日尾货为主)的冻库处于爆满状态,说明今年需求不好。食品厂的走货不及往年3/2。 风险因素:政策、需求超预期、疫情超预期。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一)调研背景 近30年以来,全球猪肉产量、消费量总体保持平稳向上的增长。2020年叠加新冠疫情的扰动,我国猪肉产量达4113万吨,创近20年来新低。直至今年猪周期上行,产量重回5200万吨以上水平,同比上涨29%。 从我国猪肉产区分布看,从2015年至2021年,广东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八位,除受非洲猪瘟影响的年份外,正常年产量基本维持在260-280万吨左右水平,占比约全国产量的5%。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消息,2023年上半年,广东生猪出栏1984.32万头,同比增长4.5%;猪肉产量约为156万吨,同比增长3.1%。 广东省作为每年生产3000多万头猪的养殖大省,产能不降反升。近年来,广东积极把生猪产业做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推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在稳产保供的政策支持下,实力雄厚的生猪养殖集团逐渐扩大在广东的布局,上游行业及其他行业也投资进入生猪养殖行业,带动广东生猪产能的快速增加。正常年份,广东猪肉产量270万吨,国家下达广东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190万头。2022年,繁殖母猪存栏204.4万头,为正常保有量107.1%,超过计划指标;截至2023年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212万头,产能不降反升。 同样,广东省也是每年消费5000万头猪以上的肉类消费大省。从国内贸易方面看,我国主要形成北猪南调的局面。广东作为主要主销区,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2022年,广东出栏肉猪3496.8万头,猪肉总产量为279.8万吨,自给率达76%,因此,广东也是净调入区域。根据涌益咨询数据,广西省(桂)、湖南省(湘)、江西省(赣)、辽宁省(辽)等多区域均有生猪调往广东省,以满足其需求。 在供不应求的格局之下,广东省内价格持续偏高。根据涌益咨询数据,2023年以来,广东省内生猪平均价格达15.85元/kg,全国生猪平均价格达15.02元/kg,较全国均价高出0.8元/kg。 (二)调研目的 中信期货通过调研展开更细致的跟踪与学习,旨在对广东省内产能变化情况、养殖结构演绎情况、资金情况、成本水平、生产效率、疫情发展、需求恢复力度等深入了解,为各位投资者判断未来猪周期走势提供数据验证与思考。 (三)调研时间 2023年12月18日-2023年12月22日 (四)调研地区 广州、湛江、深圳 (五)调研对象 生猪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冻品贸易企业。 二、调研结论 1、广东省内近期产能变化如何? 华南地区的产能或维持稳步小增的状态,多数养殖单位明年出栏计划进一步增加。1)从母猪存栏角度,各类规模厂、集团厂目前仍然处于逐步满产的阶段当中。即,前期投建完成的项目利用率正在逐步提升,这个趋势将持续到明年。截至2023年底,多数项目未满产,为了成本摊销降低,短时间内不会主动减产。2)即便有疫情的冲击,但目前后备母猪充足、市场增加重胎母猪环节、防控流程已经非常熟练等因素下,产能补充回来的周期变得非常短,不会影响生产进程。 2、广东省及周边疫情情况如何? 南方疫情相对平稳,对产能影响不大。1)雨季以来,华南地区疫情呈现点状爆发,持续发生没有停歇,但疫情整体可控,没有对产能造成大规模损伤。2)母猪场由于防控更严格,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即便受损,也可以非常快的补起来。3)育肥猪场受疫情影响高于母猪场,各体重段均有,所以未来某个时间段集中断档的可能性偏小。4)疫情防控方面,2019年以来,各家规模企业已经在生物安全投入做得很好了,未来不会增加投入,反而适当减少投入为主。 3、广东省内养殖企业短期出栏节奏? 整体出栏节奏按计划进行,根据行情轻微调整。1)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基本没有提前出栏,也没有大规模压栏,主要按生产计划和批次管理进行。2)均重方面,今年均重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不过进入12月份体重微增,主要原因在于轻微的主动压栏+需求偏差被动压栏。3)对于均重微增的企业来讲,在春节前后有降重需求,也就是说,近一个半月内,还会有加速出栏的需求。 4、广东猪肉需求如何? 终端需求来看,整体疲软,供过于求格局确定,猪价偏低。季节性来讲,供过于求为定局,猪价难起。本周为冬至前最后一周,需求季节性旺季的时间条件,以及大降温的环境条件皆已具备,屠宰确实有所上量,但终端肉价难起。冻品库存来看,冻肉需求也偏差。1)今年进口冻品库存偏少,主要在于今年进口冻肉(副产品为主)体量偏低,也就是进口冻肉供应偏低,而非需求增加所致。2019-2020年,进口冻品体量非常高,可达570万吨左右,而2023年预计进口体量达230-240万吨左右。2)据了解,广东周边的贸易商、经销商(以收每日尾货为主)的冻库处于爆满状态,说明今年需求不好。3)食品厂的走货不及往年3/2。 5、广东省生猪产业链资金情况如何? 行业资金压力较大,不过不同性质企业情况不同。分规模来看,中小规模资金压力较大,大企业相对能抗。分企业性质来看,国企资金压力相对偏小。分主营业务来看,只做生猪养殖的企业压力较大,饲料业务+养殖业务的企业压力偏小,刚开始做养猪的企业压力较小。 6、广东省生猪成本水平? 从成本来看,今年小幅亏损为主,明年降本提质成为主要趋势。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基本处于15.5-16元/kg区间。生产成本基本处于14.5-15.5元/kg区间。和广东猪价相比,今年整体小幅亏损,生产成本亏损偏低。 7、广东省内生产效率? 生产效率各项指标今年整体以提升为主,明年提效增速放缓,空间有限。1)母猪胎龄多以0-2胎、2-4胎为主,今年上的新猪较多,多企业处于不断新投产过程当中。2)除了丹系PSY较高,其余品种的PSY大约在24-25区间,较年初有所抬升,明年还有一定抬升空间。 8、结论 从广东省内的供需来看,年前猪价或以震荡为主,反弹力度十分有限。明年供应难出现大幅递减,叠加生产效率维持高位稳定,预计猪价拐点或出现在下半年。具体来看: 广东疫情相对平稳,局部地区较严重。对于集团厂来讲,疫情无法影响产能大势;对于散户来讲,今年不少散户因疫情退出市场,或转为专业育肥的形式,据了解,目前广东省内散户或不及30%占比,规模化趋势明确,未来散户退出导致产能的去化幅度非常有限。基于此,明年稳中略增的趋势大概率不会发生转变。另外,生产效率明年或高位震荡,明年预计提升空间不大,但也不至于呈现下降。 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来,广东省内的需求持续处于乐观预期证伪的阶段当中,这与全国趋势也基本一致。旺季不旺,国内冻品库存偏高,无论是终端还是食品厂的走货情况来看,今年整体需求提振力度不佳。长期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严重、总人口下降、蛋白质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因素驱动下,预计猪肉的需求长期也会呈现稳中小降的趋势。 三、调研纪要 (一)广东省内近期产能变化如何? 样本企业A: 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4万头,设计产能5万头。20年底,猪价最好的时候计划项目,22年底投产,计划于明年中期满产。 年出栏量:60万头商品猪,以育肥为主。 一旦损失,大约多长时间可以补回来:根据批次节律来上猪,现在上母猪很快。如果多个点监测有问题,1个月清场、1个月洗消,大约3个月开始上猪。 样本企业B: 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7万头,后备母猪存栏2.5万头,属于正常的量,行业规定30-45%。 年出栏量:今年110-120万头;明年出栏计划130-140万头。育肥配套栏舍正在扩。 育肥/卖仔猪:70%/30%,明年可能80%/20%。 一旦损失,大约多长时间可以补回来:可以外购二元母猪,补充周期很短。场越小,洗消空置就越快。 样本企业C: 母猪存栏量:能繁母存栏4.5万头,后备母猪存栏1-2万头。 年出栏量:2023年实际出栏70万头,规划出栏约90万头;2024年计划出栏量100万头;已建成产能134-150万头,预计明后年处于逐步满产的过程。在建的厂会继续建完,目前90%以上的项目都建好了。 育肥/卖仔猪:育肥猪为主,外卖仔猪仅1万头左右。 一旦损失,大约多长时间可以补回来:大约1-2个月时间。现在基本以单元清栏为主,补充很快。 样本企业D: 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900头,后备存栏200+头。 年出栏量:2023年出栏9万头;2024年计划出栏12万头。明年计划外购仔猪业务增加,目前育肥养殖模式为公司+农户,未来自供+外购猪苗同时存在。计划明年2个新建项目,投产也要到2025年。 育肥/卖仔猪:上半年没有卖苗,主要考虑合作农户连贯性。 一旦损失,大约多长时间可以补回来:回交母猪在4胎之前,生产性能没有问题,所以可以通过肉猪来补。挑母猪到出猪苗,需要6个月左右。如果补后备,需要10个月。目前有重胎(有喜)母猪,即买进去已经是怀孕的母猪。这样周期就主要是消毒的时间。该企业认为疫病导致被动去产能的效果很差了。 母猪料销量近期轻微下滑,降幅并不明显,该企业认为养殖户大概率一边去一边补。 样本企业E: 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10万头左右,后备存栏1万头左右。 年出栏量:2023年出栏计划约185万头左右,计划2024年出栏量260-280万头,以扩张代养模式和自繁自养模式的逐步满产为主。 育肥/卖仔猪:今年卖育肥猪为主,仔猪仅10%左右。 一旦损失,大约多长时间可以补回来:很快。 样本企业F: 母猪存栏量:能繁母猪12万头,后备母猪3万头。 年出栏量:460万头,目前只卖育肥猪。 一旦损失,大约多长时间可以补回来:有外购仔猪,所以比较快。 饲料外销:母猪料销量今年以来环比微降为主,截止11月份降幅没有扩大迹象。 (二)广东省及周边疫情情况如何? 样本企业A: 育肥场/母猪场的损失比例:6-11月份,育肥场提前出栏大约占比7-8%。其中,30-50kg、50-75kg体重段都有,大部分往山东走;母猪场基本平稳,影响不大。 毒株类型:潜伏期太长,育肥场不好控制,人员流动较高;母猪场相对好控制,主动管理意识更强。 防控心态/成本投入:正常,甚至还想降本。 补栏计划:按照生产节奏进行,不会很快补起来。 样本企业B: 育肥场/母猪场的损失比例:据该企业了解,9月至今疫情没停,阳江(阳春)、河源韶关、江门茂名、湛江;母猪、育肥猪都有影响。 毒株类型:潜伏期长;一旦猪舍30%阳性,基本上只有全清了。 防控心态/成本投入:没有额外投入,大企业反而防控做减法。 饲料端:据该企业了解,猪料销量比较稳定。 样本企业C: 周边疫情情况:1)非瘟:长江以北先以点状散发,后以片状爆发;长江以南,疫情平稳。湛江没啥疫情,和地理条件有关系,以平原为主。2)仔猪腹泻:今年三季度相对严重(同比去年)。3)根据明年的乐观预期,判断该企业疫情受损不低。 样本企业D: 疫情情况:南方7-9月份非瘟疫情比较严重,但影响到生猪产能有限,认为目前的企业老板已经有办法应对了。广东地区,粤西疫情相对严重。3月份至今,一直没消停。韶关、清远(粤北)等部分区域,甚至能与2019年相当。举例,几家放养公司,7月开始好几个服务部都撤了。受损猪只没有特殊体重段,7kg至上市前,都有影响。 疫情季节性:冬春季节在北方;雨季在南方,5月-10月。 防控成本投入:2020年的防控做到极致,偏浪费了,目前考虑生物防控成本的节约。 样本企业E: 该企业没有受损,今年整体非常平稳运行。 周边来看,阳江、韶关、茂名等地9-11月份疫情偏严重,300头以下母猪的散养户以清栏为主。但是,该企业认为市场整体补栏速度很快,后备很多。年出栏6-7万头左右的中小规模场,在现行情下需求不好,栏舍压力大。 样本企业F: 疫情情况:山东11月受损较严重,育肥/母猪均有;其他地区相对平稳。11月份粤北疫情偏严重,目前已经平缓,育肥受损为主,华南片区的饲料环比降幅有扩大迹象。但是母猪料呈现持续小幅下降,降幅没有扩大迹象。 补栏计划:受损后,后备会尽快转成能繁。 (三)广东省内养殖企业短期出栏节奏 样本企业A: 出栏节奏:没有抢着出,也没有压栏。之前出栏均重在240斤,现在回到230斤。节前没有降重的计划。 样本企业B: 出栏节奏:没有抢着出,也没有压栏。目前均重114-115kg,主要在于栏舍设计问题,没法压栏,但也没有压栏意愿。 节前降重的计划/节奏:因为均重低,没有需求。 样本企业C: 出栏节奏:正常按计划出栏。该企业平均体重120kg,出栏体重目前130kg左右。 节前降重的计划:根据市场/客户情况,没有大猪需求,体重会相应下降,节前还有10kg以上的降重需求。 样本企业D: 压栏计划:正常均重大约在120-125kg;目前均重在125kg-130kg,125kg为主。 节前降重的计划/节奏:没有降重。涉及合作农户收益问题,体现公司诚信。涉及排苗计划。 样本企业E: 压栏计划:没有压栏计划,按生产节奏稳定出栏为主。由于年初超配等原因,当前栏舍略显拥挤,导致出栏均重偏低。当前均重约113-114kg左右。 节前降重的计划/节奏:没有。 样本企业F: 提前/压栏计划:11月份均重122kg,目前均重124kg,处于最重的时期。轻微压栏。 节前降重的计划/节奏:预计2月中旬之后降到120kg以内,目前还没有开始。 (四)广东猪肉需求如何? 样本企业A: 12月17-18日,南方弱,北方强。目前没有北调,主要考虑降雪运不过去+价差能不能持续。 屠宰数据偏弱,白条订单一般,明显供过于求。下游贸易商,收猪情绪不积极;上游抢着出猪。下游收猪计划不积极,明显不好卖。客户(中介客户+屠宰场)平时订200-300头,12月中旬走量减半,主要在于预期悲观。 样本企业B: 外卖仔猪:公司+农户的企业目前在采购。7kg仔猪280元左右。保持稳定生产,但不等于看好后市。 毛猪订单:以产定销。客户稳定,订单稳定。现在只能质量溢价,但是做不到行情溢价。 需求预期:预计年前震荡为主。当前处于腌腊高峰,持续到冬至后一个星期左右。 样本企业C: 从育肥猪的需求端(即下游收猪计划),感受到消费增加了,环比同比有增加。但是供应增加更多,所以价格持续低迷。 样本企业D: 终端消费不好。佛山、广东地区,据白条批发商了解,这个星期,降温具备+猪肉便宜,一切旺季需求条件已经具备,但是一斤猪肉都没有多卖。 样本企业E: 从收猪情况来讲,市场总供应依旧多于总需求,导致毛猪难卖,虽然宰量增加,但是猪价难起。另外,该企业认为目前部分规模厂均重增加属于被动压栏,同样由于毛猪销售不畅所致。 样本企业F: 收猪积极性一般,只有价格回落,稍有好转。需求旺季同比未有明显增量,也没有明显减量感受。近期河南上猪非常快,供过于求局面确定,南猪北调,缺标猪格局已明显改善。南方从未感受到缺猪。 样本企业G: 1)冻品的需求不好,今年冻品商持续亏损,目前已经不再担心亏损的问题,而是担心到底能不能卖得掉的问题了。2)冻品商下游客户以食品厂和批发商为主。根据下游客户反馈,今年下半年,食品厂走货困难,至少同比减少1/3。食品厂利润也非常薄,预制菜也难有利润。3)据了解,下游需求较差,某些北方屠宰场,上半年分割入库比例高达50-70%;某些南方屠宰场分割入库比例大约30%左右,而正常情况下,南方是很少有分割入库的。 (五)广东省生猪产业链资金情况如何? 样本企业A: 资金压力:年初→年中→年末,负债率从不到60%→60+%→接近70%,8月份开始有资金压力。财务从7-8月份开始注意细节。采购库存压缩,疫苗、兽药、五金配件等物资周转率提高。正常库存在4-5月,现在库存周期1.5-2个月。 借新债的需求(配套资金要求等):有需求。 上游动保/饲料厂给的赊账周期:6个月左右。 饲料采购库存:正常节奏,没有缩短,5-7天。 样本企业B: 资金压力:该企业属于国企,资金压力还好。 上游动保/饲料厂给的赊账周期:上游资金有压力,也怕养殖链环节不行,不敢给赊账期太长。 饲料采购库存:原料库存15天左右。饲料内部配套+代工。 样本企业C: 资金压力:比较充裕。2024-25年如果还是亏损,都还能扛。 借新债的需求(配套资金要求等):企业资本开支明显有减少。 上游动保/饲料厂给的赊账周期:3-6个月。 样本企业D: 资金压力:规模偏小,可承受压力的弹性大。 样本企业E: 资金压力不大,主要在于主营业务不止生猪养殖。 上游动保/饲料厂给的赊账周期:6-12个月,账期较长。 样本企业F: 资金压力:资金相对充裕,未有明显压力。 借新债的需求(配套资金要求等):没有。 (六)广东省生猪成本水平? 样本企业A: 完全成本16元+。理论生产成本:兽药+疫苗+饲料+代养成本约6元;断奶成本算400元,折算1.2元,共7.2元。实际成本:还要考虑疫病。 样本企业B: 养殖完全成本:7-8元。目前没有楼房养猪。 样本企业C: 企业集团,完全成本一季度15.5元,二季度15元。最好厂区13.6元。 广东区域,完全成本年初16+元/kg,目前15.5元/kg;饲料成本和中原比高出1元/kg。现金流成本大约14.5元/kg。 折旧成本:1元/kg。楼房摊销12.5年,累计投入资金1.5个亿,年出栏10万头来折算。 楼房优势:1)节约土地资源。2)疫情防控,可接触的不多。 样本企业D: 养殖成本:生产成本目前15.2元/kg左右,完全成本15.6元/kg左右。该企业三费偏高,约4-5毛/kg,主要因为还在项目储备和新建阶段。 样本企业E: 集团生产成本大约14.8元/kg,完全成本大约16元/kg。其中,代养模式下成本偏高。 楼房养殖较平层养殖,生产成本略有优势。主要在于:1)设备新,设计更先进,导致生产效率更高;2)实现批次化生产,其密封性、温度控制等方面更加严格。其中,做的最好的楼房单位可做到低于14元/kg的生产成本。 样本企业F: 外购仔猪模式下,完全成本大约在15.8元,广东区域略低于平均水平。当前7kg仔猪价格约240元,预计5月份出栏育肥猪对应成本下降至15元左右。 (七)广东省内生产效率? 样本企业A: 母猪胎龄:1-2胎、5-6胎偏多。该企业认为3-4胎属于性能高峰,但是5-6胎对生产效率影响也不大。 种猪品种:以前加系、美系为主,现在引种法系。 用二元/三元:三元占比曾到10-20%,主要是2020、2022年满产的过程中,挑三元养。目前三元基本没有了。 PSY、未来上升空间:目前PSY24,还有上升空间,今年引种,后年预计26可以期待。 样本企业B: 母猪品种、胎龄:法系;2.5胎左右。 用二元/三元:2019年疫情之后,一直没有三元。 PSY、未来上升空间:PSY平均24-25;最优秀达28。未来提升空间可能偏小。非瘟之前,美系猪比例高;非瘟之后,法系、丹系比例高,生产效率已有明显提升。 样本企业C: 母猪胎龄:2.5胎。 PSY、未来上升空间:集团的PSY平均24;预计明年提升PSY空间不大。 全程成活率:84%-86%;育肥成活率96%左右。 样本企业D: 母猪品种、胎龄:美系为底,2020年丹系引种回交,属于新丹系种猪。今年更换1700头母猪,目前以0-2胎为主,6-8胎为主,中间有断档。目前饲料营销+猪只健康度都配合得话,除了仔猪存活率会有差异,其他指标差异不大。 PSY、未来上升空间:去年28.2;今年PSY达30.1;明年目标35,预计实际可达32-33左右。 仔猪:7kg-125kg,上市率/育肥存活率96.27%。 样本企业E: 母猪品种、胎龄:法系、PIC为主。主流胎龄在3-4胎,一般不会超过5胎。 PSY、未来上升空间:今年以来,PSY从22上升至25,未来提升空间有限。该企业认为今年以下各大集团厂生产效率均提升较多,市场平均生产效率增幅较大,或对冲母猪去化带来的产能变动。 样本企业F: 母猪品种、胎龄:PIC为主。胎龄偏年轻,0-2胎为主。 二元/三元:二元为主。今年变化不大。 PSY、未来上升空间:PSY25左右,未来还有提升空间,但不多了。 (八)广东省内养殖结构正在如何演绎? 总结:散户逐步退出市场,或转育肥。 样本企业A:认为广东没啥散户了。 样本企业B:散户大约30%,粤西、粤北多一些。保守估计1万头母猪以上的集团厂50%左右。 样本企业C:认为还是以散户为主。 样本企业D:广东省内,500头以下的猪场,中招非瘟,预期最后淘汰。1000-3000头的猪场,这几年都在扩张,因此所有猪场都资金压力很大,且私人老板难招良将,难以追求高效,预计将来3000头以下的散户会全部转为公司代养。最后,Top30%的企业才有生存机会。 从饲料流通角度,大集团占比增长,小散户并没有想象的悲观,饲料销量没有快速下降。近几年微增趋势为主。预计累积产能还是很大。闲置产能栏舍很严重,主要是大集团的产能利用率偏低。 样本企业F:散户减少趋势,转代养。 (九)当前冻品库存情况? 样本企业G: 冻品库存情况:1)今年进口冻品库存偏少,主要在于今年进口冻肉(副产品为主)体量偏低。2019-2020年,进口冻品体量非常高,可达570万吨左右,而2023年预计进口体量达230-240万吨左右。2)据了解,广东周边的贸易商、经销商(以收每日尾货为主)的冻库处于爆满状态,说明今年需求不好。 冻品保质期:通常来讲,国内由于技术差一些,冻品理论保质期在1.5年左右,实际上不超过1年。进口冻品理论保质期在1.5-2年左右,实际上也一般不超过1年。 储存时间越长,售价折扣越低。举例,储存1年的冻肉大约9折,储存2年的冻肉大约4-6折。 (十)未来价格预期? 样本企业C:4-5月份价格开始回升,预计是个拐点。主要原因在于:1)从去年4季度,到明年4-5月份,很多大企业已经差不多亏损1年半;2)疫情导致大部分散户提前出栏。散户出栏差不多了,产能在逐步减少;大企业也在控制,可能配种减少。 样本企业E:1)1月价格预期偏悲观,主要在于旺季需求一般+基础供应偏大。2)春节后价格预期同样偏悲观,主要在于疫情折损部分小于供应增量,总供给仍高,同时需求以淡季为主。 样本企业F:1)春节前可能有小幅反弹,大约在1月中下旬。2)节后考虑需求淡季,价格季节性回落可能性较大。不排除3月份有供应小幅断档可能,届时猪价或短期内抬升,高位15-16元,但持续时间较短,对均价影响不大。3)2024年行情介于2022-2023年之间。 七禾带你去调研,最新调研活动请扫码咨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