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价格研究

期指基差处于高位 成交持仓分化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23-12-29 11:03:05 来源:广发期货 作者:叶倩宁 陈尚宇

昨日四大期指迎来久违的反弹行情。从目前估值角度来看,四大期指均处于历史偏低区域,风险溢价较高,但比较各大股指今年以来的表现及其期货合约的活跃度可以发现,市场对于不同风格的指数的定价及偏好有所分化,因而在振荡磨底的行情中,结构性机会更易把握。


图为万得全A年初至今走势


2023年以来,宽基指数截至12月底均录得累计下跌的表现,但分阶段剖析,在今年年初,尤其是一季度,A股市场在经济将整体复苏的一致性乐观预期下,也曾经历短暂的全面上扬“牛市”期。然而进入二季度至下半年,多项经济指标在前期的快速增长后略显乏力,股指不断磨底下探。


比较沪深300、上证50与中证500、中证1000的年内表现,我们发现,不同于以往大盘蓝筹指数偏稳定、波动小、防守属性更佳的特性,今年市场明显更青睐于成长型、中小盘指数。在全面上扬的一季度,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累计上涨8.11%、9.46%,而沪深300、上证50分别累计上涨4.63%、1.01%,涨势不及前两者。此外,在全面下挫的近1个月磨底期,沪深300、上证50分别累计下跌5.39%、4.94%,而中证500、中证1000分别累计下跌4.58%、6.21%,跌幅均在5%—6%之间,大盘指数亦未能体现其传统的防守性优势。综合全年,截至12月26日,全年涨跌幅排名为中证1000>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正好与其成分股的平均市值排名完全相反。这也与年末北证50热度屡升,小市值股票逆势活跃的趋势一致。这一涨跌表现分化的现象背后驱动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面,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偏向于高端制造业,外有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需求兴起,内有供给侧改革、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指引;二是权重股,消费、金融板块龙头股在内需恢复缓慢,金融让利实体经济背景下业绩难超预期。


2023年四大期指的交易活跃度有所分化,整体来说,期指市场2023年成交不及去年峰值,但持仓量有所上升。成交量来看,截至12月中旬,IF、IC合约的成交减量较为明显,IH、IM则持平于2022年。IF、IH、IC、IM的日均成交量分别为9.43万、6.22万、7.09万、6.07万手,分别比2022年日均成交量下降了14.6%、2.2%、34.5%和上升9.2%。从持仓量来看,截至12月中旬,IF、IH、IC、IM的日均持仓量分别为23.24万、13.38万、29.02万、18.15万手,分别比2022年日均持仓量增加15.4%、增加18.8%、下降9.6%、增加88.6%。分品种对比,IF、IC交易参与度最高,其次是IM,而IH则相对成交平淡。截至12月中旬,IF、IC日均持仓量分别为IH的1.74倍、2.17倍,日均成交量分别是IH的1.52倍、1.14倍。IM虽然上市时间不久,但其持仓和成交规模在上市后快速上升,已有超越IH的趋势。


季节性来看,成交量方面,伴随着期指波动的放大,四大期指成交量在1月至3月逐渐增加,4—6月成交量下降,7—9月随着指数上行,成交升至峰值,8月底至9月初是四大股指期货成交量最高的一段时间,10—12月股指振荡磨底为主,成交量也逐渐下行。持仓量方面, IF、IM的持仓手数今年以来明显上行,IH、IC变化不大。


这种成交缩量而持仓上升的趋势表明,在下跌的行情中,交易者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目的多以套期保值为主,而高频的、短期的投机类交易需求下降,使得成交活跃度偏低。但机构套保需求主要成交为展期移仓行为,对日度成交贡献较小,对股指下跌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放大,因此股指期货合约的持仓量稳定上升。


图为IF成交、持仓及基差走势


图为IM成交、持仓及基差走势


总体而言,2023年IF、IH基差多数情况呈现升水状态,四大期指主力合约基差总体处于近3年同期高位水平。展望2024年,由于分红属性强,IF、IH具有在4—8月分红高峰期季节性下行特点,偏保守投资者可在此期间进行期现套利,或跨品种套利,多IC空IH。IC、IM则由于制造业库存周期过渡驱动存在更大反弹空间,可尝试单边多头替代策略,持有股指期货代替现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建议持有点位较低、期限较长的当季合约,以适应缓慢振荡上涨节奏,但需谨慎选择入场点位,并做好止盈止损,避免集中追高、仓位过大。

责任编辑:唐正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