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早籼稻主产区大面积收割进入高峰期,部分地区新稻已开始零星上市。受低温及洪涝灾害天气影响,当前市场看涨预期依然强烈,新稻市场主流开秤价格呈现高开格局。受此提振,早籼稻期货市场预期减产效应有所放大,期价自7月初展开了一波单边上涨行情,累计涨幅已接近80元/吨,现阶段呈现高位振荡态势。笔者认为,在新稻产量、质量及大范围收购仍未明朗的前提下,虽然市场仍存在变数,但早籼稻高位振荡后趋于上涨的可能性较大。 新稻部分上市,市场价格呈现高开高走迹象 近日,早籼稻主产区天气晴好,多数地区已经开始大面积收割。据笔者了解,新稻产量和质量均有所下降。今年由于早籼稻生长初期遇到了低温、阴雨天气,加上部分地区遭遇“倒春寒”天气,造成秧苗生长缓慢、长势较弱,后期强降雨天气又使早籼稻生长受到了较大损害,进而造成市场各方预期减产增强。整体来看,今年早籼稻生长期间遭受的恶劣天气影响范围比较大,大部分地区早籼稻单产将较往年明显减少,减产较严重地区将达到20%左右,生长形势较好地区同比也将减产5%左右。湖南和江西两省相比较而言,江西减产偏多。随着收割进度的推进,减产状况将日趋明朗。另外,由于早籼稻收割时间推迟,当前产区呈现晚稻秧苗“等田”的现象,部分地区存在“割青现象”,这更加重了早籼稻质量趋降的程度。 目前,部分早籼稻主产区新稻已零星上市,市场收购主体多为加工企业及贸易商,国家托市收购仍没有大范围展开,市场收购价格普遍高于国家托市收购价格,市场价格整体呈现高开高走迹象。据了解,当前普通稻市场价格在1900—1920元/吨,优质稻市场主流价格在2000元/吨左右,同比分别上涨了2.15%、7.36%。 市场收购主体仓容充足 截至目前,早籼稻收储企业库存粮轮换工作已告一段落,如地方储备稻谷轮出工作已基本停止,早籼稻入库仓容也已基本备足,工作重心将逐步转向稻谷收购。据了解,南方地区早籼稻储备轮换一般在3年左右,自2004年开始,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及供应,在早籼稻主产区加大了早籼稻储备力度,而2007年是早籼稻轮换数量较多的一年,按照3年轮换的储备原则,今年储备企业轮换任务相对较重。今年在减产预期及看涨心理的影响下,为完成补库任务,各地储备企业收购将会比较积极。并且,今年早籼稻市场收购主体增多,如中粮集团与华粮物流集团也将参与托市收购,再加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工企业、个体贸易商及农村粮食收购经纪人的参与,今年早籼稻市场收购主体结构将较往年更为复杂。后期如果早籼稻收割完成后减产较为严重,众多粮食收购主体将会入市争抢粮源,可能会使市场价格不断抬高,收购形势较为严峻,估计竞争较为激烈。 国储早籼稻竞价销售有所回暖 近年来,国家通过托市收购掌握了大量粮源,并通过竞价销售的形式进行抛售,完成了对市场收购和销售的调控。目前,国储早籼稻竞价销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仍主导市场价格的运行,也是市场价格运行的风向标。年初以来,由于库存充裕,市场需求较为低迷,国储早籼稻竟价销售成交率一直较低。近期,由于产区灾害性天气频发,市场看涨预期增强,国储早籼稻竞价销售成交价格及成交率均有所上调。据了解,7月22日早籼稻竞价销售成交均价为1875元/吨,较拍卖底价高出25元/吨;成交率为33.62%,较前期提高17.89%,而湖南地区成交率高达72%。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近期国储早籼稻竞价销售成交率和成交价格上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看涨心理预期较强,同时当前拍卖价格较市场价格偏低近40元/吨,这也是成交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仓单成本趋于上升 今年天气因素不仅造成早籼稻单产下降,并且对早籼稻品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据了解,新稻瘪谷增多,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最终会使早籼稻出糙率、整精米率降低,这将直接导致符合期货交割标准等级的早籼稻数量减少,会增加早籼稻仓单注册的难度。如果按1900元/吨的早籼稻市场价格计算,笔者对今年早籼稻仓单成本作了预算,按照水分及杂质整理费用40元/吨左右计算,加上短途运费、入库费用及资金利息等,仓单生成费用接近100元/吨,新稻仓单成本将在2000元/吨左右。笔者认为,仓单成本的提高将支持期价上涨。 国际农产品期价强势上涨 近期,CBOT农产品市场连续出现大幅上涨,尤其是小麦、玉米涨势强劲。据了解,由于美湾地区受到了热带风暴袭击,CBOT稻谷期价上周出现了近两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目前,国际市场上稻谷第二大生产国印度的天气成为了关注焦点,继去年印度产区天气不佳使稻谷产量大幅下降之后,今年印度的天气仍表现偏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近期早籼稻主力合约期价会在2140元/吨一线振荡,随后在基本面进一步明朗后,期价如果再次突破2150元/吨,那么将会启动新一波上涨行情。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