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胀:回顾2023年 2023年,我国通胀整体偏低。2023年CPI同比为0.2%,2022年为2%,历史来看,仅次于1998-1999年、2002年和2009年。2023年核心CPI同比为0.7%,2022年为0.9%,是2013年有数据以来最低。2023年PPI同比为-3%,2022年为4.2%,历史来看,仅次于1998年、2009年、2015年。 海内外市场机构也明显高估2023年读数。就CPI而言,去年初国内机构对2023年预测普遍在2%左右,海外机构预测中枢为2.4%。就PPI而言,去年初国内机构对2023年预测大多在±1%的区间,海外机构预测的中枢为0.5%。 综合来看,2023年通胀偏低主要源于供需不平衡。第一,部分行业或部门面临供给偏强、需求偏弱引致的价格下行压力。比如,上游煤炭(PPI煤炭链条价格下行)、中游制造业(CPI耐用品、PPI耐用品和出口相关行业),CPI房租价格修复缓慢。第二,需求不足相对明显,主要体现为PPI中的地产相关价格下行。第三,供给充足相对明显,主要体现为猪肉和其他鲜活食品对CPI的影响。第四,国际大宗价格调整,国际油价下行对CPI能源项和PPI原油链条行业价格施加下行压力,有色价格下跌对PPI相关行业亦有拖累。具体来看, 2023年,CPI同比回落且明显低于预期的线索,有如下四条: 一是,“猪”、“油”共振拖累。2022年2-4季度生猪产能周期边际扩张,导致去年供给压力较大,猪价全年跌11.3%。国际油价在需求前景担忧和OPEC+加码减产的错位交织中波动,但高基数背景下,布油全年均价下跌18.4%,带动国内能源价格下行。全年来看,猪肉和能源价格各拖累CPI约0.2个百分点。此外,其他鲜活农产品供给整体充足,猪肉以外的其他食品项对CPI拉动大幅减弱,2023年仅有0.1个百分点,2021-22约为0.5个百分点。 二是,核心商品中,耐用品需求较弱、供给偏强,价格低迷。去年居民收入修复较慢且分化较为明显(中低端群体更好),耐用品消费偏弱,叠加中游制造行业供给较强,厂商通过大力降价来促销,典型案例是汽车,全年下跌4%,2021-22年仅下跌0.4%。汽车加上通信工具和家用器具,估计合计拖累CPI约0.16个百分点,2021-22年则无方向性影响。非耐用品价格涨幅整体较为平稳。 三是,房租依然偏弱。受结构性就业压力、城镇住房供给增加、房价低迷影响,2023年房租同比下降0.2%,降幅持平于2022年。 四是,其他核心服务方面,出行相关需求释放,相关服务价格在去年二三季度明显超季节性上涨,但四季度明显回落。这种“涨跌同源”现象的背后可能意味着,去年二三季度旅游出行服务需求,不仅只是“积压释放”,还有一定的“未来透支”。相比2022年,核心服务对2023年CPI并无边际增量拉动。估算核心服务对2023年的拉动约0.4个百分点,与2022年基本持平。 2023年,PPI同比较弱且明显低于预期的线索,也可归纳为四条: 一是,国际油价中枢回落,拖累国内相关行业价格。油气开采、石油煤炭加工、化学原料和制品、化纤制造等行业价格均有所下跌。2023年,原油链条行业拖累PPI约0.9个百分点,2022年拉动约1.8个百分点。 二是,煤炭产能持续释放叠加进口明显增长,非电需求相对较弱,供给宽松、库存偏高格局下,煤炭价格下行,拖累相关行业价格。2023年,煤炭链条行业拖累PPI约0.9个百分点,2022年拉动约1.2个百分点。 三是,地产投资拖累黑色相关价格。2023年,黑色链条行业拖累PPI约0.6个百分点,2022年拖累约0.4个百分点。 四是,中下游制造业整体面临供给偏强、需求相对偏弱的格局,价格下行压力较大。需求相对不足,一则体现为外需的出口下行,二则是内需的耐用品需求较弱。2023年,出口、耐用消费相关行业分别拖累PPI约0.2、0.3个百分点,2022年分别拉动约0.5、0.1个百分点。 二、通胀:初窥2024年 以2023年作为镜像,2024年通胀的回升,需要解决经济中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哪些部门或行业的供需格局最先改善,价格越早修复。 我们认为,除了生猪产能收缩和部分国内定价大宗品可调控供给之外,今年通胀提升应当重在扩需求。其中,中央加杠杆最为确定(有空间、有能力、有条件),地方政府加杠杆次之(取决于能获得非卖地、非税收之外的融资方式创新去支撑支出),居民部门最后(消费倾向尚难清晰预判)。 由于政府消费和投资对PPI影响更为明显,一个定性的判断是,今年PPI回升幅度应该好于CPI。 就CPI而言,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项供给改善相对确定;随着居民生活进一步回归正常和收入持续改善,出行和文娱等核心服务价格有望继续修复,但耐用品和房租价格改善的不确定性较大。基准情形下,预计今年CPI同比约为0.5%,核心CPI同比约为0.9%。 就PPI而言,政府投资对建筑业、采矿业、上游基础原材料等相关行业的拉动较为明显,利好其价格修复;中游制造业以民企为主,供给短期难以优化,需求则受居民部门和外需影响较大,供需改善仍待观察。基准情形下,预计今年PPI同比约为-0.5%。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