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3年四季度,中国LNG市场价格几乎呈现“直线”上涨走势,彰显传统旺季的季节性特点,供应的缩量,以及季节性需求带来的刚性支撑,成为推动LNG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2024年一季度,季节性调峰需求将逐步走弱,春节假期亦带来需求的阶段性减少,同时成本较低的国际LNG现货资源涌入市场,预计一季度LNG市场价格或存较强下跌预期。 一、2023年四季度市场回顾:进入供暖季 价格整体上行 据卓创资讯统计,2023年10-12月,中国LNG市场价格整体呈上行走势。据卓创资讯统计,四季度国内LNG地区成交均价为5264.45元/吨,较三季度上涨1239元/吨,涨幅31%;较上年同期下跌1358元/吨,跌幅21%。 四季度国内LNG价格一改1月份以来的连续下行走势,自8月份触底反弹后持续上行至年内一季度价格水平,彰显出传统旺季的季节性特点。10月份,LNG市场逐渐向传统旺季过渡,且受供暖季需求预期支撑,国内外看涨氛围浓厚,进口现货LNG到岸价格10月份环比累计上浮18%,而西北直供原料气竞拍价格环比累计上浮60%,成本的上涨刺激了市场的挺价心态,LNG地区成交价格环比累计涨幅达到22%;11月,北方正式进入供暖季,但是中上旬供暖区域内气温整体高于常年水平,导致LNG季节性调峰需求增量有限,月内价格一度出现下滑,下旬受到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影响,原料气竞拍价格明显上涨,市场价格随之显现出较强涨势,全国LNG日度均价刷新2月2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月内累计环比上涨18%;12月价格整体先抑后扬为主,上旬北方降雪量较大,阻碍交通,导致液厂资源难以出货,价格出现下行,降雪过后,北方遭遇了刷新气温极值的极寒天气,LNG调峰需求得到较明显带动,加之随着物流恢复畅通,液厂库存下降,引发价格连续上行,不过月末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调峰需求下降,价格小幅回落,12月内累计环比下跌7%。 二、四季度行情驱动因素分析:供应缩量 季节性需求支撑 价格整体上涨 1、供应缩量 价格上行 10-12月LNG产量先增后减为主,总产量约为609.33万吨,环比增加7.89%,同比增幅达12.12%。进入四季度,基于北方将逐渐过渡至LNG需求旺季,除了部分时间段由于上游管道气气源不足导致的开工减少之外,其他时间段各地工厂一般多以正常生产为主,四季度平均开工负荷率环比三季度略高。不过12月份中下旬由于受到北方连续寒冷天气影响,更多的管道气资源供应至居民取暖用气,液厂原料气供应量有所减少,从而限制了四季度产量的环比增幅。同比的增量,主要是受到新投产液厂及上游原料气供应较为充足影响。 四季度接收站LNG供应有所下滑,槽批量达311.03万吨,环比减少17.55%,同比增幅达70.81%。四季度属于LNG进口的旺季,11、12月份明显增加的进口为接收站槽批量增加提供了供应基础,但同时,接收站超过80%以上的资源通过气化外输方式进行保供,而在四季度这个比例还会超过85%,因此接收站液态形式的出货量随之减少,加之四季度接收站库存无压,液态出货的挺价意愿较强,更进一步使得部分接收站槽批量减少,从而影响四季度槽批量环比减少。同比来看,槽批量的宽幅增加主要是受到2023年国际天然气供应环境转为宽松,LNG进口价格下跌带来的进口量增加的影响。 综合来看,据卓创资讯统计,2023年四季度,中国LNG供应量为920.36万吨,环比减少了2.25%,同比增幅为26.85%。供应的减少,一定程度上助推LNG价格呈上行走势。 除此之外,四季度国内LNG供应结构来看,接收站资源的影响力对比上季度有所减弱。据卓创资讯统计,四季度接收站槽批量在国内LNG总供应中的占比约为33.79%,环比三季度下降了6.27个百分点,同比升高了8.7个百分点。工厂和接收站出货价格来看,四季度两者之间的价差约为411.88,环比降幅3.24%,虽然价差的持续缩窄,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工厂资源跨区域套利的竞争力增强,但是由于陆海资源涨势同频且逐渐涨至相对高位,因此下游用户对于两种资源的偏好程度并不明显。加之如前文所述,接收站在四季度加大气化外输量,通过槽批形式的出货量有所减少,从而降低了槽批量在LNG总供应中的占比。 2、上游获利增加 季节性需求支撑 价格整体上行 四季度进入传统旺季,在价格不断上行的情况下,包括工厂和接收站在内的各上游企业利润水平得以逐渐扩大。 LNG工厂方面,虽然不同地区工厂的具体获利走向因各自成本变化而存在差异,但整体来看,监测的主要省份的四季度平均利润约达到743元/吨,环比三季度提高65%,大部分省份LNG工厂平均利润水平皆表现出环比增势,尤其陕西、河北、山西等地区工厂利润较三季度而言增幅超过100%。 LNG接收站方面,受到长协进口计价期内所挂钩的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四季度国内LNG综合进口到岸成本持续上行,季度平均值达到4401.01元/吨,环比上浮14%,推动接收站出货价格上涨,且挺价意愿持续较强。不过,虽然成本升高,但是随着国内LNG市场价格在传统旺季烘托下涨势渐浓,四季度接收站平均利润水平环比增加472.33%,刷新了2022年二季度以来的最大环比涨幅,理论利润达到791.71元/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LNG市场在四季度显现出较好的市场活力。 而从需求方面来看,首先,供暖调峰需求成为四季度LNG消费的主要类型,10月是供暖季前的过渡期,城燃及LNG储备库逐渐开始分阶段少量补库,以积累库存,11月正式进入供暖季后,对比常年偏高的气温,一度使得LNG调峰需求表现偏弱,但是12月初开始北方经历了频繁的冷空气侵袭,尤其中下旬出现的极寒天气对于LNG调峰需求带来了强势支撑,当时接收站日度出货量在短短几日之内,累计增加了992车,累计涨幅达到93%。其次,工业需求而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12月份,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呈持续下滑走势,皆处于荣枯线下方,且冬季由于房地产、基建等项目因天寒地冻暂停推进,相关的制造业亦是处于生产淡季,工业需求逐渐转弱。 因此,据卓创资讯统计,四季度中国LNG消费量约为920万吨,环比减少了2.24%,同比增加了26.84%,虽然消费量环比减少,但季节性需求却为市场提供了刚性支撑,并成为推动LNG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三、2024年一季度展望:供需宽松影响价格下行 低价或降至4100元/吨附近 整体供应将会减少,其中进口LNG供应占比或扩大。国产供应方面,在传统旺季下工厂利润水平的提高,带动液厂保持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尽管一季度仍然处于供暖季,气源稳定性或将面临一定不确定性,但是据目前的了解,1月份开工负荷在中旬已经随着上游原料气的增加而出现小幅升高。不过,由于农历春节在 2月中旬,届时LNG工厂开工负荷率可能会因节假日而出现阶段性下降情况,但随着春节的结束,供应也将逐渐恢复,并在3月份呈现出较明显的恢复性增长。 接收站方面,1月份因气温回升引发的管道气需求偏弱影响之下,气化外输量有所减少,同时槽批出货资源量加大,加之因现货到岸价格下跌带动二梯队企业自华北、华南的国网接收站进口现货,亦是增加了槽批供应量。不过,进入2月后,春节假期前后市场交投量下滑,且春节期间船期到港或出现减少,因此预计2月LNG槽批量或达到一年中的最低点。3月份,届时国际天然气供需环境预计更加宽松,现货价格或将进一步下降,随着现货进口量的增加,预计3月LNG槽批量有望迎来较大的增加空间。综合来看,受到春节假期的影响,预计一季度国内LNG供应或将环比四季度小幅减少,而在现货资源量进口增加预期之下,进口LNG供应占比或有所扩大。 需求受节假日影响,整体或小幅减少。根据气温预测,1月中上旬气温明显高于常年水平,而1月下旬,虽然有冷空气影响北方,但是从气温来看,西北、华北北部平均气温依然较常年同期偏高1-3℃,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因此1月份LNG调峰需求并不旺盛;另外,华东、华南地区多数陶瓷、铝业、玻璃等下游用户进入停产放假期,工业需求亦是下滑为主。而2月份来看,春节假期的影响明显,物流放假情况增多,终端开工负荷率同样普遍存在下降预期,因此月内除了节前、节后短暂的集中补库备货需求外,LNG终端市场或明显缺乏利好。3月,LNG需求或迎来一波较为明显的提振,“金三银四”带动下,3月是制造业生产旺季,终端用户的陆续复工复产或带来更多的LNG消耗量,此外,新年伊始,部分宏观经济利好政策有望得到实行,这也将对LNG消费产生一定刺激。整体来看,1、2月份的需求不振或使得一季度整体需求量下滑,但3月份需求的恢复或使得一季度消费量下滑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一季度LNG价格或以下跌走势为主。从国内供需环境来看,高于常年的气温,以及偏弱的工业需求,或使得LNG市场以供应宽松表现为主,需求对于价格的支撑偏弱;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主要的产销地区美国、欧洲及日本等的天然气库存仍然高于五年平均水平,预计一季度国际天然气供需宽松态势扭转的可能性不大,且根据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的3月份LNG现货到岸价格降至9.47美元/百万英热,现货资源的成本优势将吸引更多托运商进口现货,并以较低成本进一步拉低国内LNG市场价格。 因此,综合来看,1月份至2月份春节期间,预计价格将会呈现持续下滑走势,春节假期结束后,尽管终端开工负荷率的回升会带来更多LNG需求,但彼时供暖季也即将结束,季节性调峰补库需求或逐步走弱,旺季氛围将会转淡,各地管道气价格甚至也可能在3月中下旬迎来下调预期,故在多方面因素的抑制下,LNG价格或仍以震荡下行为主。整体上,预计未来3个月国内LNG地区成交价或在4100-5700元/吨区间波动运行。 (卓创资讯 冯海城) 责任编辑:唐正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