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出游数据或指向“高欲望与低满足” 出游人次明显高增长,或指向服务消费的高欲望。主要体现在春节期间出游人次的高增,表明对出游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仍然具有较高意愿。 根据 2 月 18 日 2024 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公布的数据,2 月 10 日至 17 日(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春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 22.93 亿人次。 根据 2 月 18 日新华社公布的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全国国内旅游出游 4.74 亿人次,同比增长 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 年同期增长 19.0%。 而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23 年 5 月黄金周接待游客总数相当于 2019 年同期的 119.1%,10 月黄金周接待游客总数相当于 2019 年同期的 104.1%,游客总数的率先恢复,甚至明显高增长,反应了对以旅游为代表的服务消费,欲望并不低。 其次,人均出游花费低增长,或指向服务消费被低满足。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 6326.87 亿元,同比增长 47.3%,按可比口径较 2019 年同期增长 7.7%。 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CPI旅游价格环比增速数据,以 2018 年 12 月为基期 100 推算价格指数,发现从 2023 年 4 月开始,相较 2019 年同期的增幅开始超过 15%,2024年 1 月计算的价格指数为 124.3,相较 2019 年 1 月增长约 17.8%。 因此,价格因素对出游总花费数据可能会形成扰动,如果按照不变价格来看待,出游的实际总花费相较 2019 年同期仍然偏低;如果再考虑到出游人数增加 19%,这就导致每人次出游的实际花费相较 2019 年也偏低,反应了对于旅游消费的高欲望,是在一个相较 2019 年偏低的水平上被满足了。 因此,我们在春节出游数据上,观察到的现象,并非是一般理解的“低欲望”,而是“高欲望”仍然存在,但在偏低的水平上被满足,即“低满足”。 2. 高欲望与低满足,在实物消费上也有反映 出游是服务消费的典型代表,我们也需要观察在实物消费上是否也有类似“高欲望被低满足”的案例,实物消费又可区分为必需消费品和可选消费品,在可选消费品中,典型代表例如乘用车。 乘用车的销量数据可以表明购买欲望,成交均价则表明购买欲望被满足的水平。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乘用车销量与成交均价数据,以2019 年月度均值为基准,可以观察到很明显的现象,乘用车销量呈现出逐步走高的态势。 尽管在 2022 年 4 月和 2022 年末出现阶段性低点,但整体呈现出走高的态势,尤其是从 2023 年 4 月份开始,乘用车单月销量数据的表现始终超过了 2019 年月均值,显示出购车欲望并没有出现降低的现象。主要还是成交均价呈现出明显的“倒 V 型”走势,在 2023年 3 月之前,成交均价保持在高位平稳,随后出现回落的态势,显示出购车欲望被满足的水平在回落。 图表 3:乘用车销量指数与成交均价指数(以 2019 年月均值为基期 100) 如果进一步观察乘用车的分类表现,则体现相对更加明显。同样,以 2019年月度均价为基准,小型 A 级车即使出现回落,成交均价也仍然高于2019 年月度均值的水平,而作为中档 B 级车和高档 C 级车,成交均价回落则相对比较明显。 图表 4:乘用车成交均价指数(以 2019 年月度均值为基准) 在可选消费品中,难以回避的是地产链条上的相关消费,但需要注意的是,地产除了消费属性之外,还有很强的投资属性,因此,我们观察的地产链条上类似于家具、家电、建材等环节的数据表现,很难区分消费属性和投资属性。 由于上述环节是住宅销售面积的滞后指标,即使我们只观察住宅销售面积数据,以 2015 年房地产销售面积月度均值作为基准(原因在于 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住不炒”),计算 出的住宅销售面积指数基本相当于 2013-2015 年水平。 图表 5:住宅销售面积(以 2019 年月度均值为基准) 以出游为代表的服务消费、以乘用车为代表的实物消费,均反映出消费数量的“高欲望”在相较前期偏低水平上被满足,即“低满足”。上述现象或许可以用结构分化来解释,居民消费的基础端更加稳固,导致了整体消费欲望的抬升,但偏高端群体的消费支出相较前期偏弱,导致整体消费在低水平上满足。 基础端消费或可以用小型 A 级车的表现来说明,成交均价整体仍在 2019年月度均值以上的水平,表明小型 A 级车的购置群体,消费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甚至出现增长,同样的逻辑或许也支撑了国内旅游出游人次相较 2019 年 19.0%的增长。 而中档 B 级车和高档 C 级车的成交均价出现了回落,或许表明相应群体的支付能力相较前期水平仍有距离,这或许也能解释每人次出游花费相较 2019 年偏低,而支付能力的变化,或许又跟两方面因素相关,短期收入出现波动和中长期收入预期出现波动,如何平滑相应波动,或许是提升消费水平的关键。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