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经济数据给市场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稳增长政策效果在投资端和生产端得到充分体现。在高基数影响下,社零消费和服务消费增速仍保持在相对高位。不过,房屋成交低迷,房建进度偏慢,地产领域仍存隐忧。在投资和生产率先发力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是后续经济增长的重点之一。 具体的,数据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以及强劲出口的带动下,年初投资端和生产端率先发力。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4.2%,增速比2023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4%,较去年末提高2.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的韧性主要来源于政策鼓励下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比如1-2月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长,预计其中大部分信贷都投向了制造业企业。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效带动制造业扩大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了10%。此外,按构成分,设备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17%,2023年末该增速仅为6.6%。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全面启动,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或将发挥更多带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 工业增加值增速录得7%,较去年末提高了2.4个百分点,较去年12月也提高了0.2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强劲出口和公共设施业的带动。制造业增加值、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7%、7.9%。此外,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水平也较高,增速达到了7.5%。 第二,基建投资增速略低于去年12月。 基建投资狭义口径下增长6.3%,2023年12月是6.8%,广义口径下增长9%,前值是10.7%。增速较去年末稍低,可能是部分地区受到化债影响项目资金到位速度放缓,以及雨雪等极端天气干扰实物工作量的形成。年初至3月15日,万得口径下12个重点化债省份城投债净融资合计-572.14亿元,地方专项债净融资合计-273.29亿元。 不过,后续来看广义财政将为基建投资提供更多助力,一方面是此前已落地的增发国债及PSL会继续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新一年的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落地会为基建提供更多增量资金。 第三,消费增速在高基数背景下继续处在高位。 社零同比增长了5.5%。消费需求的分化还是比较明显。服务消费好于商品消费,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5%,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均高于商品零售4.6%的增速。 商品消费中,一是受节日带动,食饮、娱乐消费增多。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分别同比增长9.0%、6.9%、13.7%,体育娱乐用品同比增长11.3%。二是受促销政策带动,部分可选消费表现尚可,汽车、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8.7%、16.2%、5.7%。三是地产系消费仍是拖累,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加2.1%,低于总增速。 第四,消费品行业的生产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受节假日带动,食饮、娱乐消费需求增加,相关行业生产和投资增速也相应提高。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的投资增速分别为13.6%、22.5%、15%。食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7.3%、8.1%、6.6%。 第五,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政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海外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带动的补库需求、以及产品本身较强的竞争力。 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分别是11.3%、12%、7%、25%、24.1%、14.8%。 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8%、11%、14.6%。 第六,地产还处在磨底区间,房企仍面临较大压力。一是房屋销售的数据继续处在低位。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9.3%,房企降价促销特征突出。 居民购房意愿弱一方面是因为加杠杆意愿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房价下跌趋势还未企稳,刚需和改善性购房者继续观望。2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和二手住宅价格分别环比下跌0.4%和0.6%。 二是房企新增投资低迷。 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为1.18万亿元,同比减少了9%。其中,新开工面积仅0.94亿平方米,创下了2005年以来的新低,与去年相比也下滑了29.7%;竣工面积为1.04亿平方米,同比下滑了20.2%。后续开工端的压力会进一步传导至竣工端。 资金到位不足是制约房企扩大投资的主因。前2月房地产开发资金合计同比减少24.1%。百年建筑调研指出一些资金缺口较大的房建项目采取延迟复工、推迟劳务返工等操作[1]。 最后进行一个总结。 今年1-2月经济修复斜率尚可,经济增长的整体动能增强。一是政策鼓励的制造业、出口、消费的生产和投资均较强。二是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韧性,有助于市场对逆周期政策预期的改善。不过,地产行业的调整未结束,导致以内需定价为主的黑色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以及债市投资者对未来的悲观情绪延续。 往后来看,积极因素在累积,市场预期有望继续改善。一是积极的广义财政政策力度(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三大工程等)有待显现。二是新一轮加码政策效果会逐步显现,包括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进一步放松房屋限购限售等。三是发达经济体的补库周期和制造业周期对我国出口的提振效果有望增加。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