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能源化工期货

原油进口权有望进一步向民营油企逐步放开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7-29 14:59:14 来源:99期货
国务院发布的“新36条”细则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并给出具体的工作分工。在业内看来,这是中国油气领域进一步向民企放开的信号,但后者最期待的仍是原油进口权。记者近日从民营石油人士处获悉,有关部门已在考虑放松原油进口管制,以鼓励民营油企充分利用国外油源参与国内储备。

“最快下半年就会有结果,而且这与将民营油库纳入商业储备的做法是相一致的。”上述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尽管“新36条”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油气储运,但如果原油进口不放开,谈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储备还是不现实的。

就在前不久,国内6家民企首次获准介入石油战略储备,随即引发放开石油进口权的强烈呼声。石油流通行业协会当时建议启用闲置民企油库进行石油商业储备,以进口权换民企无偿储备石油。

而据上述人士透露,目前民营石油相关行业组织正在形成一份具操作性的报告拟向上申报,一旦获批则将为中国民营油企真正打开原油进口的大门。“更重要的,国有石油巨头这次对我们也相当支持。”

此外,坊间还有消息称,工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修订石化行业准入的新标准,商务部则将向10多家民营石油公司发放原油进口牌照。

“限制原油进口没有意义。中国本来就缺油,让民营油企参与进口有助于维护石油安全。”上述人士说。

作为山东地方炼油企业(地炼)的代表,山东晨曦集团董事长邵仲毅一直以来倍受油源缺失之苦。他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受政策影响,民营石化企业获得的国家原油配额很少。以总加工能力近6000万吨/年的山东地炼来说,一年获得的进口配额只有179万吨。

“原油既然缺,为什么不进口?我们希望政府允许民营石化企业自主进口原油。在以国有大型油企为主导的前提下,这不仅不会影响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还可促进中下游产业链发展,利于保增长、保就业、促发展,利国利民。”邵仲毅说。

而针对有观点认为,放开原油进口权会导致原油市场出现与铁矿石进口类似的混乱情形,国内燃料油批发零售商代表——上海鹏盾船舶燃料公司董事长傅炳荣表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与铁矿石由三大矿石寡头垄断有所不同,国际原油市场是极为开放透明的,而且都是公平交易,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大量买进,不存在影响价格一说。更何况,依靠中国民营油企进口的这些量,根本不足以对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构成影响。”傅炳荣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说。

邵仲毅则表示,如果怕放开民营油企进口原油会影响国际原油供应秩序,可以考虑由行业组织统一协调组织采购。

据悉,中国目前的原油进口分为国营贸易和非国营贸易两大类。其中,中石油、中石化等5家国有油企从事国营贸易进口。从2003年入世后,这部分进口没有限制。

而根据入世承诺,中国从2002年开始下达原油和成品油的非国营贸易配额,配额量须每年递增15%,直至政府管制解除。当下,拥有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资质的企业有22家,但其中有国营背景的占据了三分之二。

不仅如此,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只能由两大集团的炼厂加工,不得供应给地炼或流通。这也是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2010年,中国非国营贸易原油进口配额2530万吨,仅占2009年进口总量的13%。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地炼开工率不足,设备闲置严重。

此前,全国工商联已多次呼吁放松原油的进口限制和使用限制,允许部分通过非国营贸易进口的原油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允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地方炼油企业进口自用原油。

值得注意的是,有公开报道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振华石油控股公司已获批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原油进口权,这将为接下来原油进口权的进一步放开铺平道路。

不过,也有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部分民企虽然拿到配额却从来不用,这给中央放松原油进口管制蒙上一层阴影。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目前商务部正对老企业和新申请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进口配额的追加和分配;连续两年获得配额但未开展进口业务的企业,将自动丧失进口资质。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