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分为轻质纯碱和重质纯碱,二者下游应用领域也有所不同。重质纯碱下游行业以平板玻璃、光伏玻璃为主;而轻质纯碱下游主要涉及日用玻璃、无机盐、洗涤剂、氧化铝等行业。 可再生能源因其对环境危害较小且资源分布广泛,长期以来都受到全球各个国家的青睐,我国也未曾停止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被我国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近几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家能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密集地出台了关于新能源板块,尤其是光伏发电行业的生产、销售、财税、补贴、土地政策等各方面的政策,各省市对光伏行业的装机规划、能源消纳、用电补贴等也都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经过数年发展,我国光伏发电规模、应用范围都在逐步扩大,目前已经覆盖至家庭用户、太阳能电源、通信、石油、海洋、气象等众多行业与领域。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光伏玻璃行业作为光伏产业链中游组件中的重要一环(见图1),其规模与前景都离不开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 图1 光伏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光大期货研究所制作。 光伏玻璃主要分为超白压延玻璃和超白浮法玻璃。两者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和应用对象不同。全球光伏电池市场中晶硅电池的应用更为广泛,超白压延玻璃的透光率更高,而我国光伏发电又以晶硅路线为主,所以相较于超白浮法玻璃,超白压延玻璃在市场中占据了更大份额。它的低氧化铁含量以及高光伏透射比都会对发电效率和光伏组件的寿命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光伏玻璃的抗冲击性能、耐热性能、耐湿冻性能、耐磨性能、颜色均匀性等品质也都比普通平板玻璃高。 2021年之前,《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17〕337号)规定,光伏玻璃行业新增产能严格受限,且新建光伏玻璃项目需要制订产能置换方案,这与我国光伏发电行业规模快速增长背离。2020年下半年以来,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导致光伏玻璃供不应求,下游组件企业面临原料价格飙涨和采购困难的局面。在此背景下,2020年11月初,国内六大光伏组件企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组件市场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的公开信。信中明确表示,目前玻璃行业产能增长的限制是光伏产业组件供应材料短缺的主要因素,并呼吁国家充分考虑目前光伏行业的供应短缺情况,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扩张的限制。 在光伏企业联合呼吁下,2020年年底工信部对《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17〕337号)进行修订,形成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并于2021年7月正式印发,即《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工信部原〔2021〕80号)。该办法指明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可不制订产能置换方案,但新建项目应委托全国性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召开听证会,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能耗水平、环保水平等,并公告项目信息,项目建成投产后企业履行承诺不生产建筑玻璃。至此,我国光伏玻璃产能新增的限制被取消。 在国家放开对光伏玻璃产能限制之后,国内多个玻璃龙头企业进军光伏玻璃产业,使2021年国内光伏玻璃在产产能出现明显提升,近两年我国光伏玻璃供需偏紧的状态也得到了缓解。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光伏玻璃产能达到1289.91万吨,产量约1019万吨(见图2)。按照每生产1吨光伏玻璃消耗0.2吨重质纯碱测算,目前国内光伏玻璃对纯碱年度消耗量约258万吨,且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图2 中国光伏玻璃年度产能及产量 资料来源:卓创资讯、光大期货研究所。 光伏玻璃生产线对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停窑一次的损失可达上亿元。在光伏玻璃总成本中,原材料(以纯碱、石英砂为主)成本占比40%以上。原材料成本中接近一半为纯碱,占光伏玻璃总生产成本的20%。 我国主要的光伏玻璃生产地区为安徽,该地区产能占全国光伏玻璃产能的比例超过50%。其他地区如江苏、山东、河南、河北等也分布着光伏玻璃产能。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光伏玻璃产能分布与纯碱行业产能分布存在高度重合,利于产业链协同式发展,而光伏玻璃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也在于对原材料供应、采购成本等供应链的管理。 小贴士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新能源战略,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方便纯碱期货更好地服务下游光伏玻璃产业,郑州商品交易所于2021年11月将光伏玻璃主产地区安徽省纳入纯碱期货交割区域。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