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财政部公布2024年二季度国债发行计划。截至2024年4月7日,已有28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也已经公布2024年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 二季度利率债供给情况如何,特别国债是否会开始发行,并会对债市产生重要影响?对此,本文将结合现有信息,对二季度利率债供给情况进行测算。 1、二季度,利率债供给如何? 1.1 国债 在2023年10月29日报告《国债增发,如何影响债市?》中,我们曾经分析过国债供给的预测方法。其原则是:单笔国债发行规模具有连续性,可以根据季度初的真实国债发行规模,以及财政部披露的季度发行计划,估算全季度发行情况(表1)。 进入2024年二季度,国债发行强度较一季度明显上升,出现2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1)关键期限(1Y-10Y)国债单笔发行规模,较一季度末上升90至200亿元不等。 其中,2Y、3Y国债单笔发行规模由1070亿元上升至1250亿元。后续预测时,我们假设1Y、5Y国债发行规模也参考2Y、3Y国债发行情况(1250亿元)。 7Y国债单笔发行规模,由960亿元上行至1150亿元。10Y国债单笔发行规模,由1150亿元上行至1350亿元。 (2)3M国债单笔发行规模,由一季度末的400亿元上升至500亿元左右。测算时,假设6M国债单笔发行规模参考3M国债。 结合财政部已经公布的2024年二季度国债发行计划(不包含超长特别国债),和国债偿还情况,我们测算4-6月份,常规国债净融资分别为-1354亿元、7479亿元、2821亿元(图2)。对比往年同期,2024年4月份国债处于净偿还状态,主要因为当月国债总偿还量规模较大,高达11834亿元。2024年5月国债净融资量则偏高,我们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当月国债到期较少,另一方面或是为超长特别国债发行让路。 特别国债方面,参考2020年3月政治局会议筹划抗疫特别国债,6月份开始发行,7月份发行结束的历史案例。同时考虑到今年5月份国债净融资量已然较高,我们认为今年6月份或是特别国债开始发行较为合适的时点。 假设特别国债发行周期为2个月,其中6月份发行一半(5000亿元),则二季度国债净融资量将达到13946亿元。其中5、6月份国债净融资量(含特别国债)均高于7000亿元,存在一定的供给压力。 1.2 地方债 截至2024年4月7日,经Wind统计,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公布2024年二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见表2)。 对于尚未披露计划的地区,我们按照上述地区在2023年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额度占全国比重,估算2024年二季度发行值。最终我们估算2024年4-6月,全国新增一般债发行规模为591亿元、639亿元、569亿元(图3),全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2738亿元、5452亿元、4651亿元(图4)。 可以观察到,2024年二季度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略高,高于2023年、2021年同期。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2024年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节奏较慢,其中5月、6月专项债存在一定的供给压力。 1.3 政策性银行债 三大政策性银行由于不公布债券发行计划,精确估算政金债净融资规模较为困难。不过我们发现,政金债发行仍有较强的季节性(图5)。 截至2024年3月末,我们可以观察到,今年一季度国开行、进出口行、农发行债券发行规模(不含二级资本债)分别为2019年至2023年历史同期平均水平的80.6%、84.1%、100.8%(图6)。今年一季度政金债总发行量略低于往年平均,或意味着全年发行计划也低于往年平均。 以2019年至2023年二季度三大政策性银行债券历史平均债券发行量为基准,2024年一季度三大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量比较2019年至2023年历史同期的比例为乘数,估算今年二季度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量。我们估算2024年4-6月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量分别为4291亿元、3989亿元、4361亿元。考虑到期量后,2024年4-6月政策性银行债券(不含二级资本债)净融资量分别为1797亿元、852亿元、1232亿元,供给压力不大。 2、供给因素,如何影响债市? 合并计算常规/特别国债净融资、新增地方债、政金债净融资,我们估算2024年4-6月份利率债净融资分别为3772亿元、14422亿元、14273亿元(图7),月度供给规模差异,主要来源于常规国债、特别国债及专项债发行节奏差异。 我们认为,4月份利率债供给规模较小,为债市提供了相对有利的环境。若4月份出现新一轮国有大行、股份行存款利率下调,不排除中长端利率进一步向下突破,较MLF减点幅度加大。 不过5至6月份,由于利率债供给高峰可能来临(单月利率债供给高达1.4万亿元左右),债市扰动因素或将有所加大。届时,利率债供给高峰若来临,可能会成为债市止盈反弹行情的诱导因素。 责任编辑:李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