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接连突破2500和2600点,“V”型反弹走势良好,在此番多头人气带动下,商品期货亦跟随涨势屡创近期高点。郑糖受益良多,主力合约1101先后占领5000点和5100点,在本榨季余下的两个多月时间内旺盛的需求有望支撑糖价继续走高。 ICE糖“涨”声不断 全球前两大食糖生产国,巴西和印度新榨季糖产量将大幅增加。据估计,2010/2011榨季印度食糖总产量较本榨季有望增长27%,达到2470万吨,这一传统的进口大国基本可以满足新榨季2450万吨的食糖需求。巴西中南部由于收榨时间延长,2009/2010榨季巴西产甘蔗6.03亿吨,而2010/2011榨季甘蔗产量将增长9%,食糖产量达到4070万吨。ED&F Man商品资讯公司在近日全球甜菜及甘蔗种植户会议上预计2010/2011榨季全球食糖将一改供应偏紧的现状,且全年有330万吨的剩余,长期来看供应旺盛并不支持糖价走强。短期来看,2009/2010榨季全球仍有230万吨的供应缺口,第二大食糖出口国泰国由于干旱影响,不仅2010/2011年榨季糖产量将有所降低,而且今年糖厂开榨的时间或将延迟数周。印尼因为非季节性大雨导致甘蔗含糖量降低,本榨季白糖产量预计为248万吨,低于前期预计的270万吨。墨西哥2009/2010榨季糖产量为482.5万吨,低于往年的500万吨,必须进口原糖才能满足国内需求。亚洲穆斯林国家8月份斋月到来之际,囤积食糖的速度明显加快。越南甘蔗受干燥天气影响生长缓慢,为了弥补国内供应缺口,未来数月将进口15万吨糖。短期内紧张的供求基本面,使得基金买盘活跃,基金持有净多单自6月22日的68410手增加至7月20日的89328手,涨幅达30.6%。同时原糖主力合约自同期周末收盘的15.38美分/磅上涨至18.97美分/磅,涨幅达23.3%。随着国际食糖紧张基本面的延续,基金买盘继续加仓,ICE糖良好的上涨趋势或将得以延续。而近月合约走势明显强于远月合约,对后市应谨慎看涨。 旺盛需求支撑糖价 2009/2010榨季全国共产食糖1073.83万吨,较上榨季的1243.12万吨减少160.29万吨,减幅为12.99%,是自2007/2008榨季食糖产量达到1484.02万吨新高以来的连续第二年减产。截至6月末,本榨季全国累计销售食糖783.75万吨,少于前榨季的912.37万吨,累计销糖率72.99%,虽然较前榨季的73.42%减少0.43%,但是较截至5月份2.18%的差距仍呈现缩小趋势。7月份,碳酸及果汁饮料、糖果消费几乎呈现10%的增长速度。随着国内前期一轮暴雨的结束,炎热的夏季逐渐显现出来,高温持续,因此,碳酸饮料、冷冻食品的消费火爆异常,食糖需求逐渐升温。 主产区现货交易情况来看,柳州、南宁、湛江、昆明、乌鲁木齐等地糖价近日来持稳上涨,而且成交情况有转好的迹象,侧面上反映出食糖消费正在加速,因此对7月份的销糖数据持良好预期。 综合公开数据计算,本榨季后三个月未销糖290.08万吨。市场人士分析,国储糖剩余库存大约为60万吨,按照往年正常的消费速度,国家需要继续抛储30万吨糖才能勉强平衡国内食糖需求。但是当前60万吨的国储糖已经低于100万吨的警戒线,国家调控能力将随着抛储的增加而减小。7月6日,不到四个小时的时间,10万吨糖顺利成交,而成交均价高达5247.93元/吨,当前糖市供应不足的状态略见一斑。 新榨季糖产量存在变数 今年糖产量尘埃落定,市场把目光聚焦到2010/2011榨季糖的产量。2010/2011榨季甘蔗和甜菜的种植面积较2009/2010榨季稳中有升。甘蔗方面,主产区广西面积约1515万亩、云南约450万亩、广东约215万亩、海南约85万亩。甜菜糖方面,新疆约120万亩、内蒙古约45万亩、黑龙江约100万亩。甘蔗单产近10年来平均在4吨/亩,但是单产自2007/2008榨季达到最高值后已经连续两年回落,2009/2010榨季单产不到3.5吨/亩,预计2010/2011榨季甘蔗单产为3.8吨/亩。甜菜单产近10年来有平稳上涨的趋势,2010/2011榨季单产有望达到3吨/亩。按照近10年平均出糖率计算,甘蔗设定为12.7%,甜菜为12%。综合计算得出2010/2011榨季食糖原料种植面积为2530万亩,糖产量预估为1189万吨。但是当前甘蔗涨势明显不如去年,株高仅为去年的80%,单产具体将受到多大的影响目前难以评估,但单产降低和新榨季开榨延迟的概率极大,预估的1189万吨稍显乐观。因此,明年食糖市场供小于求的局面或将延续,不过缺口会逐渐缩小。 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年内加息预期降低,这将为资本市场炒作提供宽松的环境。一旦主力资金涌入,在良好供需基本面的配合下,尤其是新糖开榨之前,白糖强势或将延续。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