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期货交易中,入场时间的把握和持仓周期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进场点确实能使交易者心态放松,而持仓周期则直接关系到收益率的高低。成功的交易依靠的是投资者的综合素质,除了入场时间和持仓周期,投资者对自身情绪、状态周期的调节和把控同样重要。 在金融市场,提及“时间和周期”很容易想到“时间周期理论”,也就是说行情走势呈周期性波动,周期的长短即时间,两者相互依存。而本文是通过非传统的映射思维,另辟蹊径,谈谈期货市场中的时间和周期。 在期货市场中,无论多空,谈及最舒服的操作,最关键的就是什么时间进场能最快获利。一个好的进场点确实能使交易者心态放松,少受些煎熬。那么如何寻找好的进场时间呢?笔者认为,进场时间点的把控是建立在持仓时间的基础上的。对短线或超短线交易者来说,行情逆转尾部并不是绝佳的进场时间。因为短线交易要想获取可观的收益,仓位一般偏重,止损幅度偏小,所以在分时图上呈现出“主升浪”时是比较合适的进场时间。这样一方面完成了短线交易策略的部署,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取比较良好的收益预期。如果在一轮上涨或下跌行情中反复进场,不断进行时间点的捕捉,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缩短了短线持仓的时间,影响预期收益。对中长线投资者来说,最佳的进场时间可能并不是一个时间节点,而是一个“时期”,比如交易者进行行情预测时经常提及的底部或顶部区域。中长线投资者放弃精准入场时间点的把控,并非是对行情研判的不负责任,而是在考虑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使操作更加灵活。 看一组统计数据,在1927年至2019年近100年的时间内,美国标普500指数的平均回报率大约为10%,而其中有近100个月的月均涨幅达到8%左右,剩下超过1000个月的平均收益率不足0.02%。这组统计数据至少表明:第一,行情爆发的时间不会持续很久;第二,多数时间里行情是小幅波动的,较大的行情波动在被时间长度“熨平”后整体收益率是相对偏低的,但也较为稳定。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笔者认为,第一,在长期交易中,进场不过于频繁才是正确的,毕竟大幅波动行情出现的时间段不多。第二,如果想在偏小的市场波动中寻找机会必然要增加交易频次,否则很难获得可观的收益率,但增加交易频次必然出现进场时间点不对的情况,会增加试错成本,投资者需找到收益率和试错成本的平衡点。第三,在长期交易过程中,投资者要耐得住寂寞,因为等待才是常态,即使找到正确进场时点的概率非常大,较小的涨跌幅度也很难大幅提升投资收益率。第四,交易中获取暴利一定是在非常正确的时间段配合风控体系能够承受的“激进”持仓,也就是找准时间点猛攻,不能缩手缩脚。 在交易的过程中,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在正确的时间点找到正确的行情运行方向。笔者建议:第一,对于指数交易市场,从技术层面入手会更加直观和方便。投资者可以通过对该市场历史上出现的重要点位的回溯,研究分析当时的行情。第二,大宗商品市场方面,找寻合适的进场时间点位可以通过对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进行比对,以及通过对底部和顶部价格的市场情绪进行衡量。第三,对于汇率品类交易品种来说,进场时间的选择应该从一定时间、一定区间内的汇率波动进行考量,因为大多数时间汇率类交易品种自身固有的波动区间和框架是不容易被打破的。 除了入场时间,还有持仓周期问题。举个例子,假设投资者在某种商品的历史相对低位建仓了,可以说客观上已经获取了进场时间点的优势,但其对未来行情运行的周期或市场波动节奏研究较少,应该如何选择持仓周期呢?笔者认为,第一,应该观察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大致运行情况,也就是观察市场大环境的变化。第二,观察比较相关性和替代性较高的商品价格运行情况,特别是同板块“领头羊”的价格波动情况。第三,观察市场的资金面变化,市场分歧情况,以及多空双方的竞争激烈程度。第四,观察市场的波动节奏或运行情况是否让自己感觉舒适,以及当前持仓自己的风控体系是否可接受。如果分析以上几种情况之后认为当前持仓不会出现问题,可以适度拉长持仓周期。 一般情况下,“大势之后走盘局”是符合市场运行逻辑的。在期货交易中,一些投资者对某一类期货品种甚至某一个品种情有独钟,对其他品种了解甚少,一旦该品种价格走势趋于稳定,行情波动匮乏,甚至很长时间缺乏交易机会,投资者应该耐心等待,还是选择其他品种进行交易呢?从以往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来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投资者可以选择休息一段时间,也可以适当进行短线交易,或者选择其他关联性较高的品种进行操作,几种选择各有优劣,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判断。 期货交易依靠的是投资者个人的综合素质,投资者的状态、情绪、精力乃至周围的影响因素,都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投资者如果不善于观察和总结,就会把很多交易结果归结为运气。事实上,投资者对自身情绪、状态周期的调节和把控与行情研判一样重要,这也是投资者经常提及的,交易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近期课程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