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玉米需求好转以及北方产区出现洪涝灾害的影响,连玉米在7月份振荡上扬,其中主力1101合约及1105合约期价向年内高点逼近。目前,政策性因素、新季玉米产量前景以及需求状况已成为影响玉米行情发展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在需求回升和新季玉米供应量或将增长的背景下,连玉米期价将维持高位振荡格局。 产区天气及当前洪涝灾害对价格的影响 国内玉米主产区东北地区入夏初期遭遇高温天气,市场一度担忧作物是否会像去年那样受到干旱的影响,但7月中旬以来产区出现了大范围降雨,在解除干旱威胁的同时却带来了洪涝灾害。据了解,吉林、辽宁等地在7月下旬受到特大暴雨侵袭,局部地区出现了内涝,玉米倒伏,部分低洼地块玉米可能会减产。农业专家认为,玉米在生长初期遭遇洪涝灾害不会形成实质性的损害,对于玉米而言,8月份是生长的关键时期,暴雨天气虽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并不是主要的危害因素,当前产区总体的玉米生长状况表现良好。整体来看,今年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玉米播种面积有所扩大,如果在10月份玉米收获期间主产区不遭遇早霜天气的影响,今年我国玉米产量估计将比去年增长。然而,在新季玉米上市前,玉米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将延续,市场价格预计仍将高位运行。而从销区的情况来看,南方地区在7月份也遭遇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并对玉米等农产品的运输造成不利影响,这支撑南方地区玉米价格走高。 国内供需紧平衡,进口将提升国内外市场的关联度 近年来,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形势处于紧平衡状态,连续数年的粮食丰收令国内玉米市场呈现自给自足和进口疲软的特征,但如果遇到减产年份,国内玉米的供需紧平衡态势很容易被打破。去年东北产区遭遇干旱天气,导致我国2009/2010年度玉米产量从前一年度的1.52亿吨下降到1.40亿吨左右,加上养殖业和玉米加工业的需求增长呈现刚性,后期一旦玉米减产就很可能导致国内供应偏紧,并会推动价格上涨,尤其是优质玉米的价格上涨力度更大。 今年6、7月份,国内玉米产销区现货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0%-25%。由于国内玉米价格较高以及养殖业需求好转,部分饲料生产企业开始寻求进口。据了解,4月以来,我国已经购入近100万吨美国玉米,为1995年以来最高采购量。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认为,玉米进口对国内玉米价格影响不大,因每年玉米进口关税配额为720万吨,即使进口配额全部用完,进口量占国内玉米需求量的比例也不足5%,对国内价格影响有限。然而,业内人士认为,今后数年我国玉米必须保持稳定增产才能满足养殖业和深加工产业的需求,一旦出现减产年份,则玉米的期末库存将会大幅下降,就需进口玉米来满足国内需求。估计今后数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可能每年将保持在400万—600万吨。另外,如果我国玉米采购量增加,将会被国际市场投机者炒作,并会推动国际玉米价格上涨,进口玉米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会扩大,这也会使得连玉米期价和国际市场玉米期价的联动性增强。 生猪价格上涨,养殖效益回升 今年前5个月,国内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同时玉米价格上涨,导致猪粮比降至5:1,许多生猪养殖户都出现亏损,最终导致母猪被淘汰,存栏量降低,生猪供应下降。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广西、福建和江西等省的洪涝灾害对养殖业影响严重,预估这些地区的生猪死亡约240万头,占这些地区生猪存栏量的0.8%,局部地区毛猪供货量不足。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在4月份以来在多个地区分期分批启动了中央储备冻肉收储工作,逐渐稳定了猪肉市场价格。 7月以来,国内生猪价格明显回升。据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生猪价格连续数周保持上升态势,如7月21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生猪出场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2.23元,二等黄玉米批发价格为每公斤2.02元,猪粮比价已升至6.05:1,重回6:1的盈亏平衡点之上。当前养殖户生猪养殖效益已达每头120—200元。养殖效益的回升有助于保护生猪生产积极性,稳定生猪供应量,同时也使得饲料销售增长,饲料企业采购玉米趋于积极,这给玉米市场带来偏多影响,也会支撑玉米期价走高。 商品指数走高,相关品种扬升,玉米期价受到支撑 受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美国经济数据好转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缓解等因素影响,加上美元指数大幅下滑,商品市场价格在7月份走高。从技术面来看,谷物指数创下了年内新高,包括玉米在内的谷物期价呈现振荡上扬的态势。从国际玉米市场来看,美玉米主力12月合约期价向上突破了市场心理阻力位400美分,技术强势有望延续。国际谷物的劲升对国内市场具有心理支撑作用,尤其是相关品种豆粕的走高对于同样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走势提供了更大支撑。 从以上分析来看,当前玉米市场利多因素较多,并使得玉米期价维持在高位。但后期政策性因素及新季玉米产量增长对价格的影响也不可忽视。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制止农产品囤积和价格投机行为,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粮食收购定价政策,禁止抬级抬价扰乱市场秩序。整体来看,政策调控对玉米价格具有一定的偏空影响,同时预计国家会继续抛售临储玉米来调控市场,而新季玉米潜在增产的前景也会抑制价格上涨空间。此外,连玉米主力1101合约和1105合约期价虽然7月份振荡上扬,但尚未形成突破,加上成交不够活跃,市场交易心态谨慎,预计连玉米期价将呈现高位徘徊特征。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