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政策导向出现了180度逆转,由之前侧重于“防过热、防通胀”的抑制性措施,转为主动大幅实施积极和扩张的政策导向。而多达4万亿投资资金的拉动,更让新政策的实施力度和实施决心显露无疑。 政策导向大幅度变化是基于经济形势的衰退风险,然而这似乎并不能够改变市场参与者的悲观情绪。刚刚公布的PPI和CPI数据让市场心态更加谨慎,因为物价指数涨幅的回落被解读为现实需求在减少。而一些对经济周期的测算研究,更是把衰退的时间长度延长到了2012年。因此,无论是实体经济经营者,还是金融投资领域的资金供给方,都在慎重地继续观望着。 这样的观望情绪,无疑会加大调控政策实现“保增长”目标的难度。理论研究早已表明,财政性开支拉动内需只能是一个引子,其目的是为了带动市场自发的投资行动。财政资金的自弹自唱,或许在短期内能够让GDP等宏观经济数据显得好看许多,但是如果市场自发需求无法提振,最终所带来拉动效果的持续性仍无法得到保障。 就以货币政策为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甚至已经超越了十年前东南亚金融危机时的应对方略。然而,现实的经济状况却是,尽管商业银行手里有钱,而且利率一再降低,但面对经济衰退的风险、企业萎靡的投资状况,以及无法提振的市场终端需求,银行却迟迟不愿意放出贷款。货币政策面对经济衰退有着所谓“用软绳子推人”的描述,可谓形象至极。财政政策也不例外,随着大规模投资资金注入经济领域,若干时间后,投资品变成终端消费品,如果市场内生需求无法提振,这些消费品又能够卖给谁呢?若果真如此的话,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只是延缓了衰退,而无法根治衰退。 宏观政策导向的巨大转变能够让市场心态由极度悲观逐步趋于平稳,然而经由“平稳”再变为政策与市场之间的积极共鸣,还需要更切合市场逻辑的政策加以维护。事实上,投资心理状态始终会左右着市场经济的走势。这就如同市场蓬勃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源源不断的流动性过剩,而一旦市场稍显萎靡,投资心态稍显趋弱,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就会瞬息消失一样。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够通过把控市场投资心态的变化,继而形成政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 具体措施的突破口就在于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的核心,不仅在反应着实体经济的变化,同时也在持续地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其一,资本市场行情低迷会加剧实体企业经营困境。当下的A股市场,无论是新股IPO还是再融资都已经陷入停滞之中,这对于本就资金严重紧缺的实体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其二,持续的暴跌让上百家A股公司的股价都已经跌破了净资产,这意味着市场严重不看好企业前景。对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信心而言,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实体企业也会因此而更加悲观地预期未来。其三,股市的低迷直接减少了公众的财产性收入。有测算显示,从股市顶点下跌至今,平均投资账户减少资金规模达30万元,必然会抑制社会消费需求的总规模。 反观之前股市繁荣时期,在各种消费品旺销的带动下,企业也能够因此而获得收益增长。更为关键的是,基于市场对未来经济预期的优化,自发性投入和消费开支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根本就无需外力的强势推动与干预。 从长期看,当下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处于价值被严重低估的状态,因此通过提振股票市场信心来激励实体经济活力,完全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由此而言,尽管宏观调控政策导向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是具体针对股市的救市措施仍显不足。资本市场在热切期盼能够优化供求关系的政策陆续推出,而诸如平准基金和限制大小非等政策措施才能够切中资本市场的脉搏,也才有助于实体经济与调控政策导向间形成良性共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