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碳酸锂在供过于求的大环境和阶段性供需错配的小气候下,围绕100000元/吨的中枢宽幅震荡。6月底,LC2407合约收于87600元/吨,半年度跌幅为17.86%。从实际运行状况看,行情可谓亮点频出。 图为锂电正极材料月度产量(单位:吨) 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会发现不只是碳酸锂价格下跌,从上游锂矿石到下游正极材料、电芯价格,均有所下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锂资源需求国和进口国,成本端价格下跌,尽管部分企业会产生存货跌价损失,但对整个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及终端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可喜的趋势。 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价格信号反映了供需形势的相对变化。同时,从总量上看,2024年上半年锂盐及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运行态势显然是供需两旺的。锂盐供应维持良好攀升势头。截至2024年6月,国内碳酸锂月度产能94782吨,近半年增幅19.17%。1—6月,国内碳酸锂产量共计29.71万吨,同比增长48.18%。2024年1—5月,碳酸锂进口量8.68万吨,同比增长42.05%。锂盐需求态势同样旺盛。2024年上半年,国内三元材料产量33.2万吨,同比增长16.7%;国内磷酸铁锂材料产量86.35万吨,同比增长60.14%;钴酸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生产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锂电新能源行业终端需求快速增长,是锂盐维持供需两旺的关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4万辆和95.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1.9%和33.3%,市场占有率达到39.5%;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2.6万辆和38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7%和32.5%,市场占有率达到33.9%。据乘联会初步统计,6月份,中国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售86.4万辆,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6%,今年以来累计零售411.9万辆,同比增长33%;6月份,全国乘用车厂商新能源批发97.5万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8%,今年以来累计批发461.2万辆,同比增长30%。这些让人惊喜的数据是锂电新能源汽车领域高质量发展动能的体现,也离不开政策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呵护。 图为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单位:辆) 4月份,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个人消费者在相应时间范围内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并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车,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对报废上述两类旧车并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当前,汽车以旧换新正在全国各地火热进行。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超预期发展的同时,锂盐需求端并不全是利多消息。近期新能源汽车出口壁垒增多,此前市场寄予厚望的锂电储能增速显著放缓。2024年5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等一系列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动力电池关税从7.5%提升至25%,电池零部件关税也从7.5%提升至25%。近日,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BEV)进行为期9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后,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临时关税适用于部分中国生产商,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19.9%,上汽37.6%。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生产商将被征收20.8%的加权平均关税,未合作的公司税率为37.6%。这一临时关税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长持续4个月,其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将其转为为期5年的正式关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政策难以撼动中国新能源汽车长期积累的竞争优势,但短期市场情绪难免受到影响。储能方面,2023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225GWh,同比增长50%;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206GWh,同比增长58%。从年内发展态势看,预计2024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255GWh,同比增长12.33%,较近年增速水平显著回落。 展望下半年碳酸锂行情,基于成本支撑,市场多空分歧显著增加。从高频数据看,2月底以来碳酸锂周度产量从0.7万吨的低位连续上台阶,近8周碳酸锂周度产量稳定在1.4万吨上方。6月磷酸铁锂统计产量19.2万吨,环比下降2.1万吨。上周全行业样本库存上升4184吨,至111093吨;从各分项看,库存全线累积,生产企业库存增加至5.44万吨,下游库存增幅更加明显。 当前期价再度来到上市以来低位,与前期90000元/吨附近企稳反弹所不同的是,当前锂盐的基本面和去年12月及今年2月没有可比性,供需错配行情难以再现。对产业链下游企业来说,锂盐供需两旺的同时,需求季节性见顶的趋势延续,上游原料没有多头配置价值。LC2411合约冲高,很有可能又是一个逢高卖出套保的良机。 责任编辑:刘健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