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投资机构专家

张晓艳:国家挺价心切 玉米市场能否振作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8-12-09 15:22:39 来源:中国玉米网 作者:张晓艳

  上月,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了首次国储收购政策,计划在东北按照每市斤0.75元的价格收购500万吨玉米。此次收购还未结束,12月3日玉米市场再出利好,为进一步做好秋粮收购工作,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通知,在前期已经下达1650万吨国家储备和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的基础上,再增加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收购计划1400万吨,其中稻谷750万吨、玉米500万吨、大豆150万吨。同时,有关文件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至此,国家挺价保护农民利益的决心已经很明确。然而政策出台之后,市场似乎并不买账,截止12月4日,蛇口港二等质量的新粮价格下跌至1580元/吨,较周初跌幅达50元/吨,且到货量庞大,预计后期还有下跌空间。与此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主力合约C0901高开低走,下跌36点,收于1475点。

  频繁收储显示国家挺价决心

  其实早在第一次国储收购政策出台之后市场就在呼吁新的收储计划继续托市,因为500万吨在连续第五次大丰收的庞大市场供应面前确实是杯水车薪。而市场所呼吁的国家的再次增储收购也并不一定必须要在量上达到多少,只是需要政策对市场有一个持续的利好刺激。笔者认为此次国储收购数量还是500万吨,但是它给市场带来的提振作用是之前的500万吨所不能比的,第二次收储表明了国家对玉米市场的持续关注以及保护农民利益的决心,在现在新粮集中大量上市的时候推出,其影响可能滞后,但是却有延续性,且文件中明确说明,之后有关部门还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研究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

  11月24日第一次国储收购开始,到目前为止10天过去了,现在的收购情况怎么样?据中国玉米网数据显示,截止上周末国家在东北地区实收玉米100万吨左右。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部分地区整体收购进度缓慢,主要原因是玉米收储企业严格控制质量标准,扣水扣杂执行最严格的标准。另外托市收购价与市场价格差距在200-300元/吨,造成贸易企业普遍观望等待,国储势单力薄一木难支。12月3日,国家适时推出增储500万吨的消息,可以解决部分收储企业因为数量限制无法放开收购的燃眉之急,为市场带来些许利好。

  然而,在目前需求萎靡的市场大环境下,增储500万吨并不能作为市场的救命稻草。在目前需求整体放缓的大环境下,玉米市场的活跃并不是一两个政策所能拉动的。现在正值新玉米大量上市时期,然而国内需求不振,各地玉米价格持续走低。据中国玉米网最新数据显示,12月3日,大连港口二等新玉米港口平舱价格再次走低至1520-1530元/吨,较周初跌幅10元/吨,港口贸易商和生产厂家均有意压低库存,随进随出不做长时间停留,目前大连周边港口贸易量库存在20万吨左右。受到北方港口价格拖累,12月4日,蛇口港二等质量的新粮价格下跌至1580元/吨,较周初跌幅达50元/吨,目前港口库存在16-18万吨,随着到货量的增大,预计蛇口港玉米价格还有继续下探的空间。首批国储收购对玉米价格支撑有限,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继续下跌,受需求拖累,华北黄淮、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也是持续走低。国家再次托市收购500万吨尽管利好,但是预计在目前的形势下要拉动价格作用还是有限。

  玉米出口暂时不具备优势

  最近市场有消息称国家将出口300万吨玉米,每吨补贴300元人民币,尽管300万吨对于今年玉米产量1.54亿吨显得有些单薄,但是毕竟给目前玉米沉重的供应减轻了一些负担,且目前市场上关于人民币对外贬值的消息日渐甚嚣尘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1月10日表示,不能排除人民币将进一步贬值以支持国内经济的可能性。美国一位分析师认为“人民币贬值暗示了,中国央行正在转向一个更加适应新环境的货币政策。外贸出口市场疲软是汇率政策改变的主要原因。”交通银行驻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和策略师Law Ka Chung也预计“中国央行将让人民币贬值至少10%以支持出口商”。在国内玉米供应相对充足的情况下,玉米出口如果能够实现,也是玉米市场走出颓势的一大利好。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美国玉米出口到中国的到港报价1440元/吨左右,而目前广东港口国产玉米成交价1630元/吨,如果没有补贴的话,玉米出口并不具备价格优势,后期仍要继续关注国家相关政策。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