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投资机构专家

刘瑶:“增储”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8-12-19 14:23:28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刘瑶

  如果说2008年对于中国是不平静的一年,相信不会有人反对以此来概括今年国内玉米市场的行情走势。在经历了南方特大冰雪灾害以及“5·12”大地震之后,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注定玉米市场要长期“过冬”。国内玉米行情似乎被“冻僵”,国家频频出台的各大政策始终难以令其复苏。自2008/2009年度新玉米开秤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滑,受饲料行业及深加工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拖累,国内玉米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供需面再无更多热点。于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转向国家政策,各种市场传闻纷纷而至,截止到目前,这些所谓的传闻,有的被证实,有的则被权威部门否定。不过,笔者认为,其中增储的可能性依然较大,因为“增储”有其实施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必要性——助农促农,调控市场

  今年是国内粮食总产量连续第五年增长,玉米同样迎来丰产年,不过在国内整体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丰产给玉米行情趋弱埋下伏笔,经济危机对国内的影响迅速蔓延连累了玉米价格进一步下行,玉米行业问题上升到了整个玉米产业的问题。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粮食生产绝不能再出现问题,退一万步说,困难时期人可以勒紧肚子,但总还是要吃饭才能生存。为防止粮贱伤农,鼓励农民明年继续多种粮、种好粮,“国储”是国家为粮食埋单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我国14亿人口中,农民就占70%之多,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也是庞大的消费主体。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国家拉动内需,刺激全民消费,首先应该从农民开始,只要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从粮食到蛋白再到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才能更直接地被带动起来。对玉米产业来说,饲料需求占国内玉米消费的70%之多,蛋白需求增加直接影响到养殖业对玉米原料需求的增加,从而间接解决了国内玉米供需危机。此前有专家建议,国家农业补贴应该更为直接地补贴到户——把钱放在农民手里。于是有市场传言称,国家将给每个农民发放50元/吨的烘干费用,该消息并不是没有道理,但这种过于直接的方式,不排除会有个别农民对种植产生懈怠心理,那么将可能带来负面效应。由此可见,用正确的方式让农民安心售粮、积极种粮显得异常重要。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有感于农业作为私人物品经营对国计民生的灾难,开始介入农业生产。当时最主要的标志是逐步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以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农业信贷、稳定农地规模和粮食产量。农业常平仓制度的一个核心机制是“低吸高抛”的粮食储备体系,使得粮食价格平滑化的同时也为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财政盈余。这项制度让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预期,使粮食的年产量稳定在一个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农产品的加工体系、城市居民的消费体系,也可以维系在一个稳定的数量和价格上。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国储收购除完成保护粮食安全的基本意义外,更主要的还是为“顺价销售”,使其成为调控市场的重要手段。如果一定要跟美国“低吸高抛”的做法对比的话,我国则是“高吸低抛”,完全摒弃了西方粮食储备体系中盈利的目的。2007/2008年度,国家增储800万吨玉米的政策,以高于当时市场价格的标准,在东北产区进行托市收购,有效制止了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并在粮食价格出现强劲上涨苗头初期分别在南方销区及东北地区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标准竞价销售,防止价格不合理上涨。尽管800万吨的数量对比1.5亿的产量来说微乎其微,但这次增储完成了国家调控粮食市场价格平稳运行的任务。有了这次经验,今年国家分两次共收储玉米1000万吨,尽管目前来看,国内玉米价格仍然没有停止下滑的脚步,但从国储收购的情况来看,政策还是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一定程度上对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

  必然性—— “紧平衡”将成常态,保持可稳粮食价格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