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投资机构专家

董登新:2008年是中国经济变革的时间窗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8-12-23 23:25:04 来源:和讯网 作者:董登新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这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它将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步入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8——2008年,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展开了全方位的伟大变革,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单从经济方面看,改革开放的30年,也就是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齐头并进的30年。

  1978年以前,中国基本上处于经济落后的农业社会,“以粮为纲”主要是为了填饱肚子,维持生存。在当时,中国约有2.5亿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4)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全国80%的劳动力被困在田间劳作,常年脸朝黄土、背朝天,依然不能根本解决全国人口的口粮问题;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轻工业发展严重滞后,商业与市场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中国大陆GDP为3.2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人均GDP提高至2461美元;居民储蓄存款从1978年的200亿元猛增至近18万亿元,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在全球的排名从1978年的第32位提升至第3位,贸易差额更是从80年代赤字到如今年度顺差达2000多亿美元,引入外商直接投资额从无到有,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已突破700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我国外汇储备由零储备走向世界第一,现已突破1.5万亿美元。此外,中国多种工业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如钢铁、水泥、发电量、煤产量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30年改革开放,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得以基本解决,目前仅剩1800万的贫困人口。建设新农村、迈向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在一步步地实现。

  然而,30年的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高增长,我们也付出了不小的成本和代价。西方工业化走过的道路告诉我们:工业化的过程,既是高能耗的过程,也是高污染的过程,而且它还要以廉价劳动力为支撑。应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的30年,其间,占GDP比重高达50%的工业始终是推动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最大动力。工业化的快速扩张,一方面驱动GDP总量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导致以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石油石化、化工、电力、建材、造纸、水泥、建筑为代表的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度扩张。例如,20世纪90年代末,我们就在钢铁产量上实现了“超英赶美”,如今我们的粗钢产量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3倍多;中国水泥产量已占全世界产量的1/2;原煤产量超过世界产量的1/3,发电量也占到世界总量的1/5。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仅次于美国,2007年,中国每天消耗原油785万桶,其中,一半以上要靠进口满足需求。近年来,原油价格数倍暴涨以及铁矿石价格连年翻番,应该说,这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工业化不无关系。

  以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大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它们的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的比重接近70%!据统计,在全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16个,中国70%的河流与湖泊受到污染,有一半的人口缺乏干净的饮用水。2008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城市化是检验工业化战果的重要指示仪。成功的工业化,一方面会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带动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聚集,这个过程正是所谓的城市化过程;另一方面,成功的城市化,必然能形成大大小小的卫星城市或城市网络,并以城市经济辐射农村、带动农村,从而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Total:312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