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品种:铅 调研背景: 8月1日,国务院《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明确取消地方产业补贴性退税政策或差异化财政奖励。再生铅冶炼厂在退税取消后,成本上升,面临亏损和减停产,而废电回收端于7月下旬大量抛货出货,造成市场废电瓶价格暴跌,铅价失去支撑跟跌。本次调研于安徽省太和、界首再生铅园区内,是国内再生铅加工生产的重要地区,目的是理解以下三个问题: 1、《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和反向开票政策对再生铅行业成本和利润的影响; 2、目前企业的库存、开停工计划和减产情况; 3、长期的经营模式变化情况。 调研总结: 1、税收成本:反向开票政策提升0.5%的税点,而公平竞争条例增加成本约在2%~5%不等(企业财务核算标准不同),折合约400~450元/吨。少部分企业认为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对成本、利润和经营影响不大。冶炼厂普遍认为,公平竞争政策提高的成本,长期内将向上游废电回收商转移,并促进产业内落后产能出清,安徽地区地理优势也将增强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 2、半数以上的企业接货大量高价库存(库存天数10-25天不等),且几乎没有套保避险,致账面大幅亏损。检修中的企业预计延长检修期,运营中的企业维持减产,尽可能将库存冻结的资金变现,后续利润继续恶化可能扩大停工。环保限产对企业产量影响有限,约8-10%的产能减少。 3、后续预计长单转散单:长单满足冶炼厂对资金的占用需求,但促进了回收商的挺价行为和铅价正反馈波动。绝大多数企业期望后续转散单,灵活跟随利润调整开停工。后续关注年底散单博弈情况,成功后冶厂将具备较强的产能产量调节能力。 4、根据对多家再生铅冶炼企业和铅蓄电池企业的走访,我们发现,目前冶炼企业多数处于亏损中,冶炼厂的长单协议约束和前期高位库存变现的诉求维持部分企业低开工生产;企业对废电瓶供应仍有紧张预期,《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成本向上游转嫁阻力重重,废电价格降至再生铅盈亏平衡处仍有困难。我们预计,后续再生铅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减停产,但低水平开工将持续,铅价仍存在较大震荡空间,突发事件可能带动炒作。年底冶炼厂预计将长单转为散单,长期来看冶炼厂供应调整能力相较之前更灵活。 正文: 太和和界首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园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再生铅产业园区,包含多家铅蓄电池行业的龙头,已经形成了蓄电池的回收、塑料回收、尾气制酸和电池制造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把资源整合到产品销售流程下游。 【再生铅冶炼企业A】 简介:年产能20万吨的再生铅冶炼企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前出清绝大多数废电瓶库存,账面未亏损,维持生产。具有较为完善的生产和环保配套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 对公平竞争条例的看法和成本:政策长期利好、优化再生铅行业。单纯的税务竞争使资金无法流入公共事业发展,企业需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具体执行上,历史税务尚未处理完成,税收执行还需观望。个税汇缴核算上,限于数字化系统仍有一定执行难度。随着公平竞争条例实施,目前很多工艺落后的企业生产成本将继续增加,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 利润和减停产计划:之前高位抛货成功,在原料低库存情况下维持生产。 未来经营模式的变化:目前不愁销售,可以接小规模的小长单,年度暂无新计划。可以考虑周月度小长单。 政府和地方上,可能后面会成立县资金池,按照优惠政策把将税费放入共同基金用于企业担保融资,或者用于建设配套设施。最终预计废电池端承担税收成本,因为废电回收几乎没有成本。 【再生铅冶炼企业B】 简介:年产能20万吨的再生铅冶炼企业,《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前接货大量高价废电瓶库存,且未做套保,账面面临亏损。原料库存较高,可维持25天以上的生产,成品产成即发,不停工但是有减产。 对公平竞争条例的看法和成本:成本估算5%-5.5%。退税实际执行存在延后,取消退税对实际经营和利润影响不大,而且成本会在采购电瓶时候压给上游。反向开票报税500万元的额度主要限制回收商的经营方式,提高企业和政府的税务行政成本。 利润和减停产计划:原料库存较高,可维持25天以上的生产,成品产成即发,不停工但是有减产。 未来经营模式的变化:85%是集团内统采统销,少量高铋散单给原生铅冶炼厂。 【再生铅冶炼企业C】 简介:年产能20万吨的再生铅冶炼企业,具备电解产线。《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前已考虑逐步降本,但7月铅价上涨周期中废电池恶意竞争造成降本困难,故7月25日起停产观望。对后半年的废电瓶竞争很悲观,故接货较多废电瓶库存,并计划减产至70%产能,可维持一个月生产。库存尽快变现,即产即发。由于库存波动较大,几乎没做套保,面临账面亏损。 对公平竞争条例的看法和成本:利好行业和安徽当地企业。 目前冶炼厂普遍亏损500-800元/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又增加了400-500元/吨成本,不含税计算为1.5-2%左右,冶炼厂只能向上游市场降成本,挤压废电价格。目前废电报价勉强能达到成本支撑,冶炼厂恢复利润。同时,《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取消地方政府补贴引导后,各地竞争体现于物流运费和采购成本支出,而安徽具备辐射范围广的地理优势,400-500公里范围内的废电瓶收购量和再生铅销量比较大,利好当地企业。 反向开票提高了0.5%的代扣代缴成本,但是来年的汇算清缴大家都不清楚执行情况,自然人也存在税务风险,500万的额度也不是很足够。反向开票执行后,全国各地都有点状行动,但是没有面状铺开,目前影响不大,但地方政府解读国务院政策后,年底可能开始广泛执行。 利润和减停产计划:企业前期接货较多废电瓶库存,并计划减产至70%产能,可维持一个月生产。库存尽快变现,即产即发。 未来经营模式的变化:集团的长单比例从75%调整到了70%,预计明年不会有长单,减产也是预备后半年散单。目前几乎没有散单。现在主要是要交长单约束了开工,且为防止摊高固定成本,产能不能大幅降低,要继续竞争废料。计划明年散单模式,追求利润和灵活生产。 废电瓶竞争可以促进行业重新思考经营模式。2019年之前的生产技术可以随开随停,散单具备优势,但2020年技改后的反射炉技术需要产量稳定,需要长单锁定采购回款和现金流。很多企业被动签长单,只能接受废电瓶竞争并承担亏损。后面如果开始散单,企业停减产会比较灵活,可以刺激铅价上涨和利润回升。以后可能有模式创新,例如保值点价模式和“期货盘面价格+升贴水”模式。冶炼厂偏好短单,但是电池厂可能倾向长单,观望12月博弈成单情况,预计偏远地区长单比例高。 【再生铅冶炼企业D】 简介:产能20万吨火法和合金铅。检修状态中,原料库存维持10天左右,如果到货有限会延迟检修复产。 对公平竞争条例的看法和成本:综合交易附加税和反向开票成本后约为5%。失去地方政府税务保护后,会加剧行业洗牌。 利润和减停产计划:检修状态中,原料库存维持10天左右,如果到货有限会延迟检修复产。 未来经营模式的变化:回收商存在点价保价,在废电瓶供需紧张情况下,回收商将货储存在工厂,允许工厂使用,但回收商具备点价权,在电瓶高位采取点价收款。 【电池企业E】与某电动两轮车驰名品牌合作供应 简介:规模中等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日消耗铅约600-1000吨,后续有扩产改造计划,今年产量增长约10%。专注生产电池,没有回收和生产再生铅的计划。受限于空间有限,原料库存3天左右,行情波动大的时候库存会增长到7-10天。7月高价采购较多铅锭,7-8月备货生产库存电池,但电池跟涨速度不及铅锭涨价,造成亏损。去年多头套保有亏损,今年无套保计划。 利润和减停产计划:目前对采购呈谨慎情绪,担忧进一步下跌扩大亏损。 未来经营模式的变化:目前以长单为主,占70-80%,因为对行业不够了解。对某些大供应商可以达到50%长单。自主采购铅锭,原再生铅1:1。后续准备多留意短单,目前为保证供应,长单比例较高。 【再生铅冶炼企业F】 简介:再生铅产能13-14万吨。7月铅价上涨中控制采购,在19000元/吨的价格出货7-8千吨铅锭,没有高价接货废电瓶库存,每天维持较低水平的废电瓶接货卸货,快进快出,主要靠加工费赚取利润。希望维持生产,但是只能达到70%产量,且要看实际收货量(目前每天废电瓶出货量不理想)。目前优势在于有现金流,且加工并不亏损。企业有30%的产品参与套保,有一定的避险意识。企业收购废电瓶的价格对周围定价较有影响力,周围价格锚定该企业。 对公平竞争条例的看法和成本:税费成本增加400-450元/吨,后续可能存在税收倒查的压力。 利润和减停产计划:目前以70%的产能维持生产,后续收货量如果不理想可能影响生产。 未来经营模式的变化:目前散单为主,长单主要签内部和阶段性的,占比30-40%。产品40%外销,剩下做成合金,因为单一再生铅会亏损。 【再生铅冶炼企业G】 简介:规模较大的再生铅冶炼企业,可产出原生铅标准的电解铅。今年计划控制产量,预计产出占产能50-60%。具备规模效应优势,单位成本低于全行业平均200元/吨左右,且具备综合回收体系,副产品锡锭、锑白因富集程度高也具备优势。库存水平中等,能维持5-7天,对比原生铅属于快周转。目前有亏损,为长单而在原料成本高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开工,后续亏损持续扩大才会停产。二期产线预计年前都停止,其他配套设备仍在运转,原料不足可能会增加亏损。 对公平竞争条例的看法和成本:提高税费成本400元/吨(已加3%的税点)。充分竞争后,预计成本由冶炼厂承担。 利润和减停产计划:目前有意识的控制收货和出货,产出约占产能50%左右。 未来经营模式的变化:目前长单为主,占80-90%,年底看市场储备确定明年长单比例。其中电解铅、精铅和合金铅都可按照市场灵活调整产量。下游市场龙头的货单量少,主要多数供给多年合作的下游企业,优先满足长期客户,且客户关系好。目前行业散单少的原因就是再生铅全行业开工都低。 【再生铅冶炼企业H】 简介:规模中小的再生铅冶炼企业,年产能12万吨,目前产量占产能约60-65%,以销定采。废电库存水平较高,采销情况正常偏少,后续有二期产能扩建,预计年底完成,产能大幅增加。为保证长单销售和二期扩建必须维持低水平开工。目前每吨亏损2000元,冶炼成本属行业中等水平,未参加避险保值。 对公平竞争条例的看法和成本:税费成本增加400元。该公司估算自己成本增加4.1-4.2%,后续会让市场承担。反向开票政策上,有战略协议的长期合作伙伴增加3.4%的税点。 未来经营模式的变化:目前100%是散单,按周度和月度签订,下游电池厂占80%以上。 其他问题Q&A: Q:对目前铅价的看法? 企业A:会很快回归理性。国内的铅价过高,将导致国内出口型铅酸蓄电池转向东南亚。我国很多再生铅企业装备过剩且环保治理水平不足,且原生铅和铅蓄电池也在涉足再生铅产业。随着公平竞争条例实施,落后工艺的企业生产成本将继续增加,不具备任何竞争优势。 企业D:需求过剩的卖方市场使铅价和废电瓶价格形成正循环,因为工厂停工成本高,所以只能加价收购。 企业E:今年下游消费旺季不旺,四五月淡季经销商囤货太多,下游电池分销商畏亏抛货,但是并不从经销门店拿货,所以经销商大量累库,只能消耗本地库存。固定资产贬值和居民收入降低也弱化消费。另一个蓄电池企业是满产,启停电池企业属于淡季。 企业F:认为震荡为主,宏观较为悲观,下跌的空间最低万六区间,具体要看下游市场活跃度,再生铅企业利润要求电池价格降到9000元/吨以下,但是回收商韧性较强,目前广西湖北都在控价,但是9500元/吨的价格在安徽收不到货,短期内在9500-10000元/吨能出货。原料紧缺和利润低导致多数企业停产,产能至少70%生产才能不亏本,但很多大产能的企业货源到货有限。企业盈利只做加工费的利润。未来判断下游市场存在价格适应期,从门店、小贩、回收商最后到冶炼厂传导需要时间。 Q:环保限电的影响? 企业C:已经开始,但对产出影响不确定。2021和2022影响比较严重,2024年刚开始,4天限电一次,每次影响150吨日产,每天平均受影响5-6小时,折合40吨日产,约占产量8-10%。 企业G:限电已经开始,一小时1000千瓦时,为了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准备利用自有电池弄光伏。 Q:对锂电池替代的看法? 企业A:三元锂电池面临淘汰,铅锂协同竞争长期共存。 最初发展新能源主要为了摆脱石油依赖,但是新能源又使我国陷入对锂钴镍的依赖,长期来看三元一定会被替代,且铅锂共存。在启停电池和电瓶车动力电池上,锂电池都存在局限性,且成本相对高,唯一优势就是BMS可以智能管理;储能方面,中国铁塔2020年宣布将继续采购铅酸蓄电池用于交通信号塔的建设,民用铅蓄电池的应用也在逐步增长。锂电池的回收也不及预期,2023年预估的回收规模是81万吨,实际回收没有超过12万吨,淘汰锂电池并未报废反而梯次利用。 钠电池规模很小且危险更大,产业化很漫长,而且锂价下行致钠电池失去成本优势。氢能长期内不会应用于汽车领域,比能量很大且安全性无法保证。 电池企业E:电动车起火促进对电动两轮车行业的收紧,居民消费存在观望。同时,新国标3C标准限制很多小厂,近期检查执法也开始干涉经销商增量。锂电池适合新国标的重量规范,续航和性价比有吸引力,但对比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BMS系统存在成本限制,导致改装和安全性问题,锂电替代不及预期。目前锂电池国标的质疑和修改都很多,需要完善。 Q:废电瓶紧张的局势如何缓解? 企业A:预计明年年初,今年大检查收缴的两轮车经过一定的政府政策流转周期(存放、招标处理等)才能释放和回收。 企业B:主要是冶炼厂多,经销商回收门店增加导致废电池库存多,可支配收入降低导致居民更换需求降低。 企业C:锂电池替代虽然存在,但是对废电端的影响不大,关键在于冶炼厂产能太多,恶性扩张产生竞争。明年可能新工厂投产,进一步增加竞争。 企业H:园区内废料竞争非常严重,需要点价的模式才能拿到货。但是该企业有固定的供应商,有稳定的信誉和价格保证。 Q:对废电池价格的看法? 企业C:降价太快市场难以快速接受,回收商停止收购,目前价格收货困难。部分备库存少的企业面临停工。 企业H:预计9800元/吨区间货会很紧。 Q:对进口铅竞争的看法?是否会采购和加工? 企业C:采购进口铅存在利润,但因资质问题不采购和冶炼。哈铅价格比国内低,但担忧到港周期中价格波动后价差弥合的风险。 企业D:固体块状形式不能用于原生铅冶炼,而且因为没有执照,不能购买粗铅。电解工费300元/吨,重熔工费500元/吨. 电池企业E:未购买,因存在较多杂质。 企业H:含税价和现货差700-900元/吨,但因不容易除杂,没有采购计划。 (注:永安期货发布调研报告的时间为8月20日) 七禾带你去调研,最新调研活动请扫码咨询 更多调研报告、调研活动请扫码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