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不得不倾倒于某些股评家的博学多才: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现场直播的股评家接受股民电话咨询,沪深两市1000多只股票,不论股民问到哪一只,股评家总是煞有介事地打开股票K线图,看了几眼后就从基本面和技术面进行一番剖析,并作出买卖建议。但一般来说,期货分析师的研究面就不会这么宽泛。大部分期货商品的基本面差异很大,分析师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往往不可兼得,所以期货分析师是根据研究品种分门别类,专职研究某类品种。 也许是笔者对股评家的工作理解有偏差,但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一千多家,要做到对每一家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一些公司同属于某个行业,可以根据某个行业的景气程度给出大致的判断,但就行业划分,也有几十种,一个股评家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对那么多行业的基本面情况都达到张口自来的熟悉程度。所以,内心深处常常对其声嘶力竭的分析充满怀疑,甚至觉得是大忽悠。 但在期货市场上,部分投资者的操作行为让人感到比股评家的大忽悠更让人担心。因为,一些投资者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不停变化操作品种。新闻记者引以为豪的是:哪里有新闻,我就在现场。而部分投资者则是哪个期货品种活跃,他就在操作哪个品种。部分股评家的大忽悠毕竟只限于建议,股民可听可不听,对投资后果也仅间接影响。而投资者不停追逐活跃期货品种,变换投资对象的行为对于投资结果不啻于一场灾难。其结果往往成为那个见异思迁、喜新厌旧、不停变换追逐目标的下山的猴子,最后两手空空,什么都没得到。而更严重的是给投资造成极大的亏损。那么,为什么期货投资者应保持对操作品种的忠诚而不应盲目转变操作品种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期货品种的基本面千差万别,投资者很难全面熟悉和掌握。基本分析法是投资者根据商品基本面分析而进行的投资方法之一。但术业有专攻,一个人是不可能对所有品种的基本面都非常熟悉和了解。你只有一直关注某个品种,才能对其一些原有的基本面情况非常熟悉,对其新出现的或潜在的、可能出现的基本面消息及时掌握,并分析是否已经反映到行情变化中,然后才可以据此作出理性的、正确的投资决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常常会出现“买于预期、卖于现实”这种消息公布与行情走势的“时间差”。如果你一直关注某个品种,你就能从价格前期的异动中看出一些端倪。所以,当消息真公布的时候,你就可以“卖于现实”。而部分对该品种不熟悉的投资者则正好相反,某利好一公布,感觉这个品种要有大行情,便匆匆忙忙奋不顾身地一路追高杀进去,而行情却刚刚走到了尽头,当被深深套牢后,他还在暗自纳闷:这么大的利好怎么就不涨呢?市场真变态!所以妖×、魔×便脱口而出,觉得整个市场都在和他作对。可从来就不反思自己对这个品种了解多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对期货品种一知半解的新参与者都获利丰厚,那才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无情践踏。 其次,期货品种的技术面也各有特点,盲目套用在其他品种上成功的模式到新品种上容易水土不服。经典的技术分析告诉我们,技术分析适用于一切品种,适用于一切时间长度。但事实上由于参与者数量、习性的不同,各个品种的技术特点并不完全相同。一般不可以拿在一个品种上表现优异的操作系统去操作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期货品种。期货市场是负和博弈的市场,如果大家都采用同样的方法操作,其结果不会有任何人输钱和赢钱。这种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兵不厌诈式的争斗总会让一些掌握其技巧的人立于不败之地。即便你在一个品种上能呼风唤雨,但要操作某一新品种,你就必须研究你的对手,研究市场心理变化,而这一切显然需要时间。所以,我们看到即便以技术分析为主要操作方法的短线交易大师美国的拉里?威廉姆斯、马丁?舒尔茨和日本的菲亚利等操作的也仅仅是标准普尔、汽油柴油等区区几个品种。 再次,期货品种的活跃期和不活跃期大多是相间进行的,盲目转移操作品种容易错过品种活跃阶段。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是部分投资者放弃操作不活跃品种、转移操作活跃品种的最充分理由之一。而事实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仅追逐不到活跃品种,而且还会错过活跃品种。这是由期货行情的变化规律决定的。曾经在1年内从1万美元赚到100万美元的美国短线交易大师拉里?威廉姆斯在其《短线交易秘诀》中提到一个观点,他认为价格变化有这样的规律:大区间产生小区间,小区间产生大区间。意思是说从价格走势图上可以看出来,在剧烈变化后,价格往往会陷于盘整;长时间盘整后,往往会出现新的大的波动。用我们更容易理解的话说就是“横有多长,竖就有多高”。所以当你耐不住你熟悉的品种横盘整理、小幅波动、没有行情的寂寞,积极投身到另外一个大幅涨跌的品种时,往往是新情况又出现了,那就是,你好不容易在活跃品种中开了仓,但行情立马变为呆滞,由大涨大跌、风雨交加变为小幅波动、风平浪静。与此同时,你刚刚放弃的熟悉品种则风云突变,突然活跃起来。此时,你不会再埋怨品种的善变,你只会叹息自己命运多舛、生不逢时。 执着是一种美德。在期货操作中保持对操作品种的“忠诚”,不仅仅是一种美德,更会带来丰厚利益的回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