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中国7:股指期货的推出,给了我国的私募基金转化为对冲基金一个契机,目前已有不少私募基金开始设计和使用对冲产品,另外不少境外的对冲基金也积极地介入中国市场,就您看来,本土成长起来的对冲基金管理者和外来的对冲基金管理者谁更具优势?为什么 檀向球:很难说谁更具有优势,最好是本土的管理者和外来的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可能优势更高一点。因为任何一种交易策略、交易工具,离不开它的本,中国的市场,国内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可能最熟悉,而国外的技术以前没搞过,可能只是看过一些书,停留在理论层面,具体操作很少。现在国外的技术很先进,各种各样的策略、模型都有,而且也实践过,但直接放到中国也会水土不服。国内市场跟国外市场不一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的股价很高,老外的很便宜,这就是一个大的差别。所以我觉得,中国本土的基金公司、私募基金的一些人才,和国外的一些技术、一些策略相结合,运作起来难度更低,可以快速切入市场。 另外,我个人感觉国内的私募基金可能还没有很好地转过来,因为他们以前做商品期货不是特别多,主要做股票,他们对股指期货市场不太关心,觉得股票做得很好了,叫他重新开发新的市场,可能会出于不熟悉或者恐惧感而不太愿意介入。但是这个市场很大,在国外,对冲基金的名气已经远远超越公募基金,我们所知道的投资大师,不管索罗斯还是巴菲特,都是私募的,没有公募的。所以我很看好国内的对冲基金市场,要做好这个市场可能需要一些新生力量,有这个意识的私募基金或者新的人才,用自己的技术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粗的系统,然后再结合国外的机械化模型或策略,在中国市场肯定会生根发芽,肯定会茁壮成长。 我国的股票市场波动大,波动越大越需要对冲,赚波动的钱不是像做股票赚做多的钱,波动幅度越大,对冲基金的土壤就越深越肥。中国做对冲基金可能盈利的空间比国外要高,国外要找个Alpha股票很难很难,本身股市波动又小,上下波动可能不超过15%,大部分情况下比较平稳发展,每年收益是不高的,波幅很小,而我们经济波动大、结构问题多,会造成一些结构性的对冲机会,所以国内对冲基金的前景非常好。我曾经说过股指期货的推出开创了中国对冲基金元年,经过时间的积累会逐步被大家所接受。因为新的事物大家总是先拒绝、怀疑或恐惧,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后,你不玩有人玩,人家可以玩得很好,风险更低、收益更高,投资者都是看结果的,他不管你是做对冲还是做股票,做商品还是做股指期货,他们看的是结果,看你的风险收益比。如果对冲基金的做法更加符合投资者需求的话,结果肯定会有大量的资金会流向对冲基金,大量的人才原来排斥这种思维,也会慢慢转变过来。
期货中国8:您曾在演讲中指出台湾和香港的股指期货,投机交易大约占成交量的50%左右,而大陆沪深300股指期货投机交易所占的比例可能远大于这个数字。为何大陆的股指期货投机成分更高一些?投机成分更高的市场,套利的空间是否会更多一些? 檀向球:那个数字我是从台湾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拿出来的,不是自己问卷调查的,像中金所那样,它们也分为投机账号、套保账号、套利账号,把投资者进行分类。那为什么现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投机的交易量比较大?因为第一国内市场现在开户数比较少,大的机构都没进来;第二人才也缺乏,大量的券商、基金、保险、社保、做股票的私募基金没进来,他们没有套保这个意识,觉得自己现在做得很好,为什么要弄个新东西,万一亏损了怎么跟客户交代。如果公募、私募意识到套保或者套利的好处,或者对冲交易策略的好处的话,尝到甜头了,运用股指期货之后的投资策略规模做得更大、风险更低、收益更加稳,大家可能会尽量的进入这个市场。 因为机构的量都很大,不可能做短线交易,它肯定是做中长线的趋势交易、套保的交易,那这样的话投机的交易量比例可能会慢慢降下来。另外“投机成分越高,套利空间越大”可能不一定,因为套利很容易消失,只要有人在做,有一点他就会套,今后大家做投机的时候也不会送钱给套利分子,报价也不会乱来,而是根据现货来定期货价格。
期货中国9:以前没有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多半提倡价值投资,如今市场有了做空的工具和对冲的机制,价值投资还会成为市场的主流吗? 檀向球:我想这两个不矛盾,价值投资跟对冲投资各有利弊。今后对冲投资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策略,虽然不能预测规模有多大,但我感觉做价值投资的特别是做价值投资不太成功的,尝到做对冲交易的好处后,他会慢慢转移到过来。总的资金就这么多,现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主要采取价值投资为主的交易策略,但是有了股指期货之后,可能新生的策略进来,把它介绍给客户,客户把钱转到对冲投资,另外就是原来做价值投资的也会转变。所以我觉得未来价值投资跟对冲投资都会成为主流方向,两个不矛盾,因为它们的盈利方式、操作模式是不一样的,一个基于基本面的波动,一个基于价格的波动,原理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些策略以后肯定是共存的,谈不上谁好谁坏,关键是看市场的选择。
期货中国10:您虽然从事券商自营业务,但和业内不少私募基金的沟通也比较多,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您感觉我国私募基金业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们最大的机会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檀向球:最大变化就是有了股指期货以后,私募基金在熊市当中亏了钱客户会说他。以前没有股指期货,没有对冲工具,他可以说大盘不好,有很多理由。但客户不管什么理由,他是看盈利的,看结果的,他会说:你怎么不做空?股指期货宣传4年了,中金所、各大券商、期货公司都在宣传,每个人都知道股指期货可以做多做空,创业板某些老百姓可能不清楚,因为宣传没那么多,但是股指期货宣传特别多,投资者知道这东西,所以有了股指期货对私募基金压力更大,他可以找的做不好的理由可能就没有了。 第二对它的盈利水平带来很大的挑战。股票不能放大、做空,期货可以,在趋势判断好的时候,股指期货风险比股票低,它的收益可能高得多,这对私募的冲击很大。假设同一笔钱,做股票,在指数最高最低波动40%的情况下,他可能只赚10%,但是期货的策略无穷多,高频、中频、低频、大波段、对冲等等,假如从年初到年末大盘不涨不跌,中间最高最低波动40%,期货有可能赚100%。同样的两种策略,净值的波动风险、收益差距太大的话,对客户来说他会用行动说话,所以冲击力是很大的。 现在部分私募基金可能没很好地转变过来,还是看不起股指期货,做股指大部分是学数学、工程、统计出身的,以前不是行业的主流。新生代力量进来之后,因为起点比较低,思维更加开阔,对他们来说也是比较大的挑战。所以他们最好的方式是尽快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偏见,积极参与投资对冲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好的策略,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你帮客户提供风险更低、收益率更高的产品,客户就喜欢你的投资风格。
期货中国11: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自营基金等机构对基于股指期货的产品设计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依然有不少专家认为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种类太少,为了设计更丰富的产品他们期待着指数期权、小板块指数期货、债券期货、货币期货、商品指数期货等尽快推出,对此您怎么看?您认为我国金融衍生品创新的下一个方向在哪里? 檀向球:有些搞学术研究的会这样提,但我觉得做投资不求大而全,追求小而精。对一个新的品种还没考虑好、弄明白的情况下,没有必要急着推更新的品种。在未来两到三年,不管公募还是私募基金把股指期货玩好、用好,再进行新的产品创新会更好。 股指期货本身可以设计很好的策略,把产品用好、用足,尽量规避风险,创造更高的收益,改变原来单边做多的盈利模式,设计更多风险跟收益不匹配的新产品,是目前主要的工作。 当然后面新的产品创新也不是我们做投资的能订下来的,中国的创新是很难的。有了股指期货,交易策略从初中时代进入大学时代,我们应该把本科学好,再进入研究生、博士生时代,如果你进入大学不去好好学、好好用,一下子就想想进入硕士博士,风险会很大,因为基础的东西都没玩好。股指期货是最基础的衍生品,如果这个东西都不去用好的话,其它东西风险就更大,就算给你了也用不好。 下一步的创新我觉得很难,叫我们去做预测也很难,中国创新的难度非常大,不管是利率还是外汇创新。我觉得股指期货未来两到三年都不会有大的创新动作,但是研究工作可以做,交易所可以做新的产品设计,靠前半步就可以,因为太新也用不上,把好的策略运用好,风险收益更加符合客户,是当前主要工作。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