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投资视角 >> 沈良宏观

沈良:股指期货是新一轮金融创新的第一步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8-11 16:03:32 来源:期货中国 作者:沈良

如果市场有需要,而且这个需要是合理的,同时满足这个需求是能够为资本市场带来好处,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避险工具,并且交易所又能够设计这种工具,监管部门也能很好的管理这项工具,那么就可以考虑研究、论证和推出这项新的金融工具。股指期货就是这样的金融工具,股指期货的推出说明我国监管部门对能够为社会带来正面功能的金融创新有了新的发展思路,笔者相信股指期货只是新一轮金融创新的起点,在它之后还会有一系列的创新。

首先从金融工具方面的创新来看,在金融期货市场,比较容易实现、目前来看比较现实的预期是小板块股指期货的推出,因为沪深300股指期货是大盘股的股指期货,它不能很好反映中小盘股的走势,更不能反映一个板块(比如能源板块、环保板块、海西板块、新疆板块)的走势,也就不能为投资中小盘股或某些特定板块的机构投资者提供较好的避险功能。在这类机构投资者的推动下,又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小板块股指期货在中金所的推出就比较容易实现。

小板块股指期货推出后,下一步将是股票期货、指数期权、债券期货、利率期货的研究、论证和推出。

而在商品期货市场,焦炭期货和原油期货最值得期待。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也是原油进口大国,国际能源价格的波动对国内较多产业产生较大影响,油价的高低更是绝决定性地影响着国内航空企业、发电企业、钢铁企业、能源开发/炼化/销售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利润水平的高低。焦炭期货和原油期货的推出可以帮助国内大量企业规避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现在看来,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分别对焦炭期货和原油期货的推进工作也比较积极,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其中一个或两个品种上市交易。

另外,还可以结合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个领域进行创新,比如推出商品指数期货,不管是对企业还是个人该指数都具有很强的通胀预警功能和投资功能,投资机构也可以基于该指数设计出较多的模型产品。当然,如果整合三大商品交易所所有的商品期货数据编制商品指数期货还存在一定的壁垒,我们依然可以期待基于单个交易所的小板块商品指数期货,比如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有色金属指数期货。又因为商品指数期货属于金融期货,如果中金所和各大交易所能够很好协调,则中金所推出商品指数期货最为合适;而如果中金所和相关商品交易所的协调存在问题,最直接的推出方法就是直接由商品期货交易所推出商品指数期货,比如有色金属指数期货直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

其次,从投资产品方面的创新来看,股指期货的间接性投资产品和期货CTA管理业务会成为理财市场的新亮点。

公募、私募基金和相关理财机构基于股指期货的投资产品模型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初显规模,它们较大规模发行和股指期货相关的理财产品只是时间问题。当相关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越来越丰富时,高端投资客户就可以选择性的间接参与(股指期货毕竟不适合绝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因为直接参与风险很大,个人投资者不够专业也没有时间去处理行情波动中的风险问题。)

另外,CTA理财性形式的推出也非常值得期待。我国期货行业经过20来年的发展,已经自我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投资专家,他们要么是期货公司的职员,不能代客理财,要么是职业投资者,通过专户理财的形式接受朋友的委托理财。我国的股票理财模式已经相当成熟,而期货理财依然处在灰色地带,就像笔者的朋友朱斌所说的“大道不通,小道畅通”,监管部门应该用开大道、堵小道的形式发展期货理财事业,让获得监管部门认可的优秀投资专家为有需要的投资人开展期货理财业务。这对投资者和期货公司来说都是好事,一方面有需求的投资者可以得到更有法律保护的委托理财形式,另一方面优秀的期货公司,比如A类期货公司则可以成为CTA理财业务的试点,由此突破白热化的通道竞争,为公司和行业注入新的动力。监管部门也可以考虑适当允许期货公司的自营期货业务,当然,如果为了规避期货公司母体的风险,则可让期货公司以独立核算的子公司的形式参与自营业务。

 

杂谈者:沈良 期货中国网www.7hcn.com总编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