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食糖消费持续增长 糖价或已走出低价位区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8-16 14:34:02 来源:云南糖网

尽管对于2009/2010榨季的最终消费总量尚未无定论,各方对由于糖价与上榨季相比有比较大的上扬,食糖消费价格弹性究竟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替代品等因素,至今看法不一。但是,从现在的产销数据来看,食糖消费仍然是增长的。这样,从连续两年的价格分布看,我们似乎可以看到未来几年的糖价情况,随着食糖消费持续增长,我国糖价或已走出低价位区。

一、 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我国对食糖的消费需求在扩大,产不足需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一)我国的食糖生产受气候、种植面积的影响,生产量波动较大,虽立足于国内生产,但是不能满足国内消费
 
食糖作为农产品,受气候、自然灾害的影响比较大,在07/08榨季达到我国食糖产量1484万吨的最高纪录以后,全国食糖产量再没有超过1250万吨,产量受灾害影响大起大落。尤其,在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后,其他产业、其他作物因为比较效益与食糖“争地”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糖料种植成本越来越高,国内食糖生产在发展上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
 
表一:      近五年全国食糖生产量              单位:万吨

 

   

制糖期

合 计

甘蔗糖

甜菜糖

05-06

881.50

800.80

80.70

06-07

1199.40

1074.50

124.90

07-08

1484.02

1367.91

116.11

08-09

1243.12

1152.99

90.13

09-10

1073.83

1013.83

60


 表二:    近五年产糖量、消费量对比   单位:万吨
 

制糖期

产糖量

消费量

04-05

917.40

1030

05-06

881.50

1050

06-07

1199.40

1250

07-08

1484.02

1350

08-09

1243.12

1390

09-10

1073.83

1400(预计)

 
从上表看,除07/08榨季我国产量创造了纪录,国内消费低于国内生产以外,其余各年均产不足需。
 
表三:    近五年食糖消费结构情况变化表     单位:万吨
 
年   份
总消费量
工业用糖
居民消费
增值率(%)
2004/2005
1030
772
257
-2.8
2005/2006
1060
870
270
1.9
2006/2007
1250
875
375
19
2007/2008
1350
945
405
8
2008/2009
1390
973
417
3
2009/2010
1400(预计)
980
420
0.7
 
(二)食糖消费刚性增长是全球规律,亚洲国家更加明显,国内食糖产不足需将逐步突出
 
我国食糖消费增长经历了快速增长期后,目前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增长的阶段。以下是我国近十年的食糖消费增长的情况:
 
表四:  近10年我国食糖消费情况     单位:万吨  ,%
 
 
我国的人均食糖消费虽然已经超过10公斤/人年,但是无论在世界世界上还是亚洲仍还是属于偏低的国家。这与饮食结构、消费习惯相关,也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消费群体差异和国民的消费能力相关,我们不太可能在消费能力上与国际“接轨”,但是消费总量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根据上表,10年间年平均增长消费56.9万吨,平均增幅达5.43%(其中04/05生产期消费量出现负增长,是与02/03榨季进口较多使社会存糖较多有关,属于特例)。如以4%的速度增长,2015年我国的消费总规模将是1758万吨,这正是我国农业部在2010年初提出的将我国2015年的食糖生产总量确定为1700万吨的主要依据。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0年国内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类行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数据,其中食品制造业以及饮料制造业的数据如下:
 
食品制造业:2010年6月份我国食品制造业较去年6月份同比增长13.4%,今年1-6月份累计同比增长15.6%。
 
饮料制造业:2010年6月份我国饮料制造业较去年同期增长10.9%,今年1-6月份累计同比增长13.7%。

    其中软饮料6月份生产878.7万吨,1-6月累计生产4418.2万吨,较去年1-6月同比增长17.8%。

    据国家标准软饮料的分类包含:碳酸饮料(品)(汽水)类、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品)类等等类别。
 
众所周知,食品制造业以及饮料制造业在我国食糖消费的比例中占据着主要份额。
 
表五:2010年我国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同比去年同期增长比例
 
单位:%
行业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食品制造业
18.20
16.60
16.70
16.20
15.60
饮料制造业
15.40
15.40
15.60
14.30
13.70
 
 
 
 
 
而近六年来全球食糖消费量持续增长,尤其是亚洲国家消费量也在快速增长:
 
表六:          亚洲国家食糖消费量      单位:万吨
 
榨季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产量
14918
14369
14392
14856
16768
17061
15001
增幅(%)
0
+3.68
+0.16
+3.22
+12.89
+1.76
12.08
消费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全球消费量
14135
14669
14814
15079
15823
16314
16472
增幅(%)
0
+3.78
+0.99
+1.79
+4.93
+3.1
+0.97
其中:亚洲消费量
5725
5996
6145
6229
6870
7157
7299
增幅(%)
0
+4.73
+2.48
+1.37
+10.29
+4.18
+1.98
 
     二、 我国不仅每年都要从国际市场进口补充国内市场所需,而且还需动销国家食糖储备补充供求缺口
 
    (一)近几年,我们从国际市场有近10%左右的进口量
 
    以补充国内供求缺口,实现总量平衡。
 
目前,我国根据WTO规则的规定,每年有195.4万吨的食糖进口配额,持有配额的企业将根据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价格差决定进口数量。因此,每年的进口数量不等,主要取决于市场情况。但是,每年进口量大体接近我国食糖消费量的10%
 
表七:  近5年来我国食糖进口量与消费量对照  单位:吨,%
 年  度
进口总量
消费量
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例
2005
138.97
1030
13.49
2006
136.45
1060
12.87
2007
119.34
1250
9.54
2008
83.80
1350
6.21
2009
106.40
1390
7.65
 
    (二)除正常进口满足市场需要以外,国家根据供求缺口的实际需要,近年还在投放中央政府食糖储备
 
对国内市场的供应缺口,在首先通过国际市场进口补充以后,国内市场的不足需要通过国家投放政府储备来满足国内市场供应。
 
表八: 近五年国储糖投放数量情况        单位:万吨
  投放时间
数量
2005
107.1
2006
117.29
2007
-
2008
104.97
2009
129.57
2010
96
 
鉴于以上供求情况的分析,我国食糖价格低于成本价的时代已经结束,保障食糖消费成为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转变增长方式也将成为下一步糖业发展的重点。
 
    三、解决供应不足的途径仍然是立足国内生产,而提高单产、提高糖业的竞争力是发展糖业的主要方向
 
    (一)、转变增长方式,搞好高产创建
 
2009年,我国糖料种植面积2820万亩,较2000年增加549万亩,年均增速2.7%;产量1.2亿吨,较2000年增加4565万吨,年均增速6.6%。糖料生产发展有力支撑了我国食糖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食糖自给率已基本稳定在92%以上。但是,随着国内食糖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国际食糖供应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保障食糖基本自给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稳定糖料生产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品种自主创新不足。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大都是引种的,自主创新不足,甘蔗“新台糖”系列品种已引种20多年,种植面积仍占到80%,甜菜进口品种比例高达90%以上,品种过于单一,加大了生产风险。二是用工成本较高,机械化水平低。糖料生产周期长、用工多、劳动强度大,2008年我国甘蔗每亩人工成本471元,占生产成本的50%左右。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而糖料生产尤其是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低,替代人工难度大,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糖料稳定发展的瓶颈。为此,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增加重要紧缺农产品供应,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针对高产创建的部署,农业部在2010年首次将糖料纳入高产创建范围,计划在南方甘蔗优势区创建4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要求示范片要比非示范片增产10%以上,含糖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投入产出比1:1.5以上;在北方甜菜重点产区创建1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要求示范片要比非示范片亩增产10%以上。
 
(二)、切实根据各地实际,优化糖料品种结构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的良种比率也已经达到80%,但是少数企业集团甘蔗品种多达近20个,品种过多是主要问题。在品种改良上,云南省由于立体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原因,我们很难像广西那样将甘蔗种植集中于4、5个优良品种上,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但是品种的改良始终应该作为全国糖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认真地筛选,集中确定一批符合区域特点的良种,并始终把品种改良常态化,对品种改良常抓不懈,把科技兴糖始终作为糖业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三)、有条件的区域要开展间套种,调整种植方式,提高甘蔗种植的竞争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糖业面临着与其它作物和其他产业“争地”的问题,在产业竞争中,糖业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需提高糖料种植的亩产效益,而提高亩产效益比较好的方式是在有条件的种植区域开展间套种其他粮食作物。在这一方面,在云南英茂糖业集团公司的德宏甘蔗种植区试点成功,并得到了推广。云南英茂糖业集团公司套种矮秆作物“马铃薯”(尤其德宏州盈江县的间套种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黄豆”、“山黄瓜”、高杆作物“玉米”、广西崇佐市的“西瓜”等,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套种“马铃薯”为例,“马铃薯”单产已经达到1.5吨/亩以上,按2000元/吨批发价计算,亩产综合效益已经达到4000元/亩以上。而“山黄瓜”的单产已经达到400-500斤/亩,按照3元/斤计算,亩产综合经济效益已经达到3200元/亩以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通过间套种提高了亩产效益,保障了糖料的种植面积,尤其是水田甘蔗的种植面积,提高了糖业的竞争力。目前,云南省间套种的区域已经从局部地区向宜种区域逐步扩展,例如,云南临沧南华糖业集团的双江种植区已经开始试点。这是非常好的趋势,对此各制糖企业应该积极推广和引导。
 
提高单产,就是要树立科技兴糖的发展思路,花大力气在糖料发展上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糖业水利化,实行品种改良、实现科学种植、实现科学砍运、加强中耕管理。提高糖业竞争力,就是要在适度提高甘蔗收购价的同时在有条件的种植区推广间套种,从而提高亩产效益;就是要促进食糖流通,维护和发展食糖交易平台,与大生产相适应,货畅其流,实现生产、流通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