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农产品期货

中国罕见进口大量玉米 担忧重蹈大豆覆辙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0-08-16 14:54:06 来源:新浪财经

美国玉米来了,紧随其后的是担忧与顾虑。

7月21日,中粮集团从美国进口的6.1万吨转基因玉米到达深圳,这被认为是大约15年来第一艘满载美国玉米的货船停靠中国,接下来预计还有四艘同样的货轮抵达。

进口美国玉米引发了舆论的担忧。一部分人担心转基因是否安全;而另一部分人的担心则考虑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玉米也会重蹈中国大豆的覆辙,从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生产的大国过渡到该类食品的净进口国。

7月30日,发改委网站刊登了回应文章解释称,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的有关规定,目前中国每年发放玉米进口关税配额720万吨,前些年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低,企业很少组织进口。今年国内玉米价格有所上涨,而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较低,因此出现了玉米进口的情况。

发改委还称,中国是世界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产量和消费量都在1.5亿吨以上,就算720万吨配额玉米全部进来,占国内市场的比例也不超过5%,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

减产、春耕不畅等原因都推高了国内玉米的价格。《华尔街日报》称,中粮集团购买的这批转基因玉米的价格低于240美元/吨(约合人民币1620元/吨)。按照玉米信息网提供的现货价格,玉米的出库价平均在1850至1890元/吨。连日来的洪水并没有给现货价格带来多少波动,但却再一次推高了期货价格,说明人们普遍预期玉米价格还会上涨。

不过,作为经济由紧缩转为复苏的显著标志,国际市场上玉米与众多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也已经持续上涨了。作为美国食品的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自去年9月1日以来每蒲式耳(谷物容量单位,1蒲式耳约等于 36.4升)累计上涨了24%,如果通胀预期明显,那么玉米价格还会持续上涨。

现在进口尽管不是最低的价格,但实际上可能还是处在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区间。因此抛开食品安全问题(事实上,现在没有权威的科学结果可以证明转基因是否会直接伤害人类健康),进口比国内市场更低价格的玉米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这样的确可以靠更充裕的流动性,抑制国内玉米价格的上涨,避免玉米成为下一个大蒜或者是绿豆,对投机者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此举另一个好处则是还可以让中美贸易关系看起来比较积极。

因为很难判断进口玉米是否是长期行为,所以现在讨论危害国家粮食主动权还为时尚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量进口玉米的消息一经公布,将很快反过来影响国际市场玉米价格。

进口玉米小百科

01 中国此前没有进口过玉米吗?

中国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产量丰富。中国四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美国玉米 ,此前进口数额较少。

5月4日,中国购买11.5万吨美国玉米,这是近四年来首次大规模进口美国玉米,从而证实了中国试图寻找国外供货渠道,以抑制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的传闻。

02 中国进口玉米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上次从美国进口玉米是在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的销售年度,当时购买了2700吨玉米,排名美国玉米进口国第48位。中国上一次大规模购买美国玉米是在1998/99销售年度,当时收购逾20万吨。 6月24日消息,中国今年玉米采购量创下1995年以来最高,因国内价格猛涨,且牲畜饲料行业需求增加提振中国对玉米的需求。而7月份,中粮集团的进口创下了新的进口记录。

03 国内担心的食品安全主要针对什么?

转基因主要是美国的技术。它主要的争议来源于奥地利科学家的试验,试验称,长期食用转基因玉米可能影响老鼠的生育能力。研究显示,长期食用这种玉米的实验鼠生育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后代重量轻、体质弱。试验使用的是MON810型转基因玉米。但民间科学家方舟子等人认为,并没有明确的科学试验或者证据指向转基因直接危害了人体健康。

04 进口玉米会危害国家安全吗?

主要的担心是害怕进口玉米重蹈大豆的覆辙,此前中国大豆产量丰富,完全自给自足,但现在大豆主要进口自美国,有专家认为这样会失去此种粮食的自主权。玉米属于主要的粮食作物,失去自主权就会让国计民生陷入不安全的境地。

但这次中国进口玉米还没有直接消息证实会是长期行为。并且中国的邻国,比如韩国、日本因为土地面积受限,也一直有向澳大利亚等国购买耕地或者是单纯进口某种重要粮食作物的传统,也很难因此就下结论说,这样就会让他们的国家陷入危险的境地。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